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9555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该燃油系统包括:油箱油泵总成、碳罐总成以及设在油箱油泵总成与碳罐总成之间的吸附控制装置,吸附控制装置包括:缓冲室,缓冲室具有进口和出口,缓冲室的进口适于与油箱油泵总成相连以接收燃油蒸汽,缓冲室的出口适于与碳罐总成相连;以及用于冷却缓冲室内燃油蒸汽的冷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油系统,通过在油箱油泵总成与碳罐总成之间设置吸附控制装置,从而可以降低从吸附控制装置输出给碳罐总成的单位时间内的油气流量以及油气的温度,进而可大大提高碳罐总成的吸附效果,降低排放,避免出现排放超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该燃油系统包括:油箱油泵总成、碳罐总成以及设在油箱油泵总成与碳罐总成之间的吸附控制装置,吸附控制装置包括:缓冲室,缓冲室具有进口和出口,缓冲室的进口适于与油箱油泵总成相连以接收燃油蒸汽,缓冲室的出口适于与碳罐总成相连;以及用于冷却缓冲室内燃油蒸汽的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燃油系统,通过在油箱油泵总成与碳罐总成之间设置吸附控制装置,从而可以降低从吸附控制装置输出给碳罐总成的单位时间内的油气流量以及油气的温度,进而可大大提高碳罐总成的吸附效果,降低排放,避免出现排放超标的问题。【专利说明】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构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汽油车普遍采用以碳罐为主要部件的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碳罐与油箱直接相连。但是,如果增大流入碳罐中的汽油蒸汽速率,将会降低碳罐的工作能力。另外,由于碳罐中的活性炭吸附此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当流入碳罐的汽油蒸汽温度过高时,同样会大大降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因此现有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存在排放降低不稳、容易导致排放超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该燃油系统可以有效控制从油箱油泵总成输出给碳罐总成的燃油蒸汽的流量,从而提高碳罐总成的吸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所述燃油系统包括:油箱油泵总成、碳罐总成以及设在所述油箱油泵总成与所述碳罐总成之间的吸附控制装置,所述吸附控制装置包括:缓冲室,所述缓冲室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缓冲室的进口适于与所述油箱油泵总成相连以接收燃油蒸汽,所述缓冲室的出口适于与所述碳罐总成相连;以及用于冷却所述缓冲室内燃油蒸汽的冷却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通过在油箱油泵总成与碳罐总成之间设置吸附控制装置,从而可以降低从吸附控制装置输出给碳罐总成的单位时间内的油气流量以及油气的温度,进而可大大提高碳罐总成的吸附效果,降低排放,避免出现排放超标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套设在所述缓冲室的外面,所述冷却室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分别适于与冷却源相连以在所述冷却源与所述冷却室之间形成循环冷却回路。 这样,冷却源可向冷却室内持续提供冷却介质,冷却介质通过间接换热可带走缓冲室的部分热量,从而降低缓冲室内油气的温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循环水路相连。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室还设置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油箱油泵总成之间连接有回油通道。 这样液化后的燃油可通过回油通道回流油箱油泵总成内并重新进入循环,并且缓冲室内由于部分油气液化,因此缓冲室内压力降低,从而可从油箱油泵总成吸入更多的油气。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油通道上设置有回油单向阀,所述回油单向阀用于沿从所述回油口朝向所述油箱油泵总成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回油通道。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油气流出管路和控制阀,所述第一油气流出管路连接在所述缓冲室的出口与所述碳罐总成之间,所述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一油气流出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气流出管路的通断。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在所述第一油气流出管路上用于沿从所述缓冲室朝向所述碳罐总成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一油气流出管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 第二油气流出管路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油气流出管路连接在所述缓冲室的出口与所述碳罐总成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油气流出管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二单向阀设在所述第二油气流出管路上用于沿从所述缓冲室朝向所述碳罐总成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二油气流出管路;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开启压力。 由此,第二油气流出管路构成第一油气流出管路的保护回路,在控制阀因故障等原因关闭无法正常打开时,缓冲室内的油气的压力将逐渐升高,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第二单向阀将被打开,从而缓冲室内的油气可通过第二油气流出管路流向碳罐总成,避免油箱油泵总成以及缓冲室内压力过大而导致油箱油泵总成及缓冲室损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 气压平衡管路和第三单向阀,所述气压平衡管路连接在所述缓冲室的出口与所述碳罐总成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油气流出管路和所述第二油气流出管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三单向阀设在所述气压平衡管路上用于沿从所述碳罐总成朝向所述缓冲室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气压平衡管路。 由此,在油箱油泵总成及缓冲室内负压过大时,碳罐总成内的空气和/或油气可通过气压平衡管路补充至缓冲室以及油箱油泵总成内,避免由于负压过大而导致缓冲室和油箱油泵总成损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油气流出管路、所述第二油气流出管路以及所述气压平衡管路通过共用管路与所述碳罐总成相连, 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在所述共用管路上,所述流量计与所述车辆的2⑶相连且所述2⑶还与所述控制阀相连。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三油气流出管路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三油气流出管路连接在所述缓冲室的出口与所述碳罐总成之间,所述流量调节阀设在所述第三油气流出管路上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三油气流出管路的油气流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棒,所述冷却棒伸入到所述缓冲室内,所述冷却棒适于与冷却源相连以在所述冷却棒与所述冷却源之间形成循环冷却回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棒为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棒以蜿蜒方式延伸。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燃油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吸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系统包括:油箱油泵总成、碳罐总成以及设在所述油箱油泵总成与所述碳罐总成之间的吸附控制装置,所述吸附控制装置包括:缓冲室,所述缓冲室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缓冲室的进口适于与所述油箱油泵总成相连以接收燃油蒸汽,所述缓冲室的出口适于与所述碳罐总成相连;以及用于冷却所述缓冲室内燃油蒸汽的冷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