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油泵分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363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油泵分动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输入轴、低挡齿轮、第一滑动齿套、高挡齿轮、中间轴、前输出轴、第二滑动齿套、差速分扭装置、后输出轴。其要点是:输入轴上增设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箱体为S形结构,箱体外部壳体设有冷却装置,箱体内增设有喷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应用范围广,采用的双油泵润滑和外部冷却,消除了分动箱在卧式安装及密闭空间使用时润滑难及温度过高的缺陷,S型结构的箱体,缩短了轴向距离,箱体上设有立式安装座和卧式安装座,分动箱既能立式安装也能卧式安装,消除了分动箱安装倾斜角度不能过大的缺陷,提高了分动箱安装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油泵分动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动箱,具体涉及一种双油泵分动箱。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机动性能优良的轮式装甲战车是世界装甲战车市场上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为了达到多轮驱动的目的,轮式装甲战车需要在变速器后增设一个分动箱,而为了降低装甲车的重心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将发动机布置的非常低,因此需要使用的分动箱的中心距越小越好。目前市场上的重型车的分动箱主要适用于越野汽车及轮式起重机,中心距较大,且安装方式单一;其次是这种分动箱润滑和冷却效果差,容易导致箱体发热,影响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分动箱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既能立式也能卧式安装、输入扭矩大的双油泵分动箱。 本技术的双油泵分动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输入轴、低挡齿轮、第一滑动齿套、高挡齿轮、中间轴、前桥输出轴、第二滑动齿套、差速分扭装置和后桥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的外部壳体上增设有冷却装置,箱体内增设有喷油管,喷油管上设有喷油孔,喷油管的一端为进油口,另一端用堵头密封;所述的输入轴上增设有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第一油泵的出油口同输入轴和中间轴的内腔连接;第二油泵的出油口同外部冷却装置的进油口连接,冷却装置的出油口同箱体内的喷油管的进油口连接;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进油口与箱体上的吸油口由油管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 所述的分动箱外部形状和内腔结构为S形结构。 所述的箱体上还设有立式安装座和卧式安装座。 本技术的双油泵分动箱,结构紧凑、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应用范围广;采用的双油泵润滑系统同时发挥了润滑和冷却作用,消除了分动箱在卧式安装及密闭空间使用时润滑难及温度过高的缺陷;分动箱的S型整体结构,大大缩短了分动箱输入接口和后桥输出接口的轴向距离,便于主机厂选用传动轴;箱体上设有立式安装座和卧式安装座,分动箱既能立式安装也能卧式安装,消除了分动箱安装倾斜角度不能过大的缺陷,提高了分动箱安装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速器,2、输入轴,3、低挡齿轮,4、中间轴,5、行星架,6、行星轮,7、太阳轮,8、第二滑动齿套,9、前桥,10、前桥输出轴,11、内齿圈,12、行星架盖板,13、后桥,14、后桥输出轴,15、从动轮,16、喷油管,17、第一滑动齿套,18、高挡齿轮,19、第一油泵,20、第二油泵,21、箱体,22、冷却装置,23、立式安装座,24、卧式安装座,25、吸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双油泵分动箱,包括箱体21和设置在箱体21内的输入轴2、低挡齿轮3、第一滑动齿套17、高挡齿轮18、中间轴4、前桥输出轴10、第二滑动齿套8、差速分扭装置和后桥输出轴14。箱体21的外部壳体上增设有冷却装置22,并由螺钉固定在箱体21上。箱体21内增设有喷油管16,喷油管16上设有喷油孔,喷油管16的一端为进油口,另一端用堵头密封。喷油管16通过箱体21上的安装孔插入箱体21内,喷油管16和安装孔之间由密封圈密封。输入轴2上增设的第一油泵19的出油口同输入轴2和中间轴4的内腔由油管连接。输入轴2上增设的第二油泵20的出油口同外部冷却装置22的进油口、冷却装置22的出油口同箱体21上的喷油管16的进油口均由油管连接,第一油泵19和第二油泵20的进油口与箱体21上的吸油口 25由油管连接。 为使分动箱体积小结构紧凑,分动箱外部形状和内部空间均为S形结构。 为方便安装,箱体21上还设有立式安装座23和卧式安装座24。 输入轴2和低挡齿轮3、第一滑动齿套17、高挡齿轮18组成高低挡换挡机构;前桥输出轴10和行星架5、行星轮6、太阳轮7、内齿圈11、行星架盖12、从动轮15、后桥输出轴14组成差速分扭装置。前桥输出轴10和行星架5、第二滑动齿套8组成差速锁换挡机构;第一油泵19和箱体21、输入轴2、中间轴4、低挡齿轮3、高挡齿轮18组成内置循环润滑油路;第二油泵20和箱体21、冷却装置22、喷油管16组成外置循环润滑油路。 本技术的双油泵分动箱是这样工作的: 润滑系统工作:变速器带动分动箱的输入轴2做顺时针旋转,输入轴2带动相连接的第一油泵19和第二油泵20旋转,第一油泵19从箱体21的吸油口 25泵油,油从第一油泵19的出油口分别流入输入轴2和中间轴4的内腔中,从输入轴2上的油槽流出,润滑高挡齿轮18和低挡齿轮3,同时经中间轴4的内腔从中间轴4的左端流出,润滑中间轴4两端的轴承,润滑油最终流回箱体21底部;第二油泵20从箱体21的吸油口 25泵油至冷却装置22,润滑油经冷却后流至喷油管16,由喷油管16上的喷油孔喷出润滑箱体21的内腔,润滑油最终流回箱体21底部。 行驶系统工作:路况良好时,通过气动操纵系统控制同输入轴2常啮合的第一滑动齿套17与高挡齿轮18啮合,高挡齿轮18依次带动中间轴4、从动轮15转动,通过差速分扭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前桥输出轴10和后桥输出轴14,提高了输出转速。 路况较差或者爬坡时,通过气动操纵系统控制第一滑动齿套17与低挡齿轮3啮合,低挡齿轮3依次带动中间轴4、从动轮15转动,通过差速分扭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前桥输出轴10和后桥输出轴14,增大了输出扭矩。 车轮出现打滑时,通过气动操纵系统控制同前桥输出轴10常啮合的第二滑动齿套8与行星架5啮合,从动轮15带动行星架5转动,行星架5带动行星轮6转动,行星轮6分别带动内齿圈11和太阳轮7转动,此时行星轮不自转,内齿圈11同太阳轮7转速一致,整个差速分扭装置锁死,前后输出转速相同,扭矩按需分配,增强了汽车的地面附着力,实现车辆越野行驶。 通常情况下,第二滑动齿套8与行星架5分离,从动轮15带动行星架5转动,行星架5带动行星轮6进行公转和自转,行星轮6分别带动内齿圈11和太阳轮7转动,内齿圈11带动后桥输出轴14转动,太阳轮7带动前桥输出轴10转动,整个差速分扭装置运转,前后桥输出按固定比例分配扭矩并自行差速,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油泵分动箱,包括箱体(21)和设置在箱体(21)内的输入轴(2)、低挡齿轮(3)、第一滑动齿套(17)、高挡齿轮(18)、中间轴(4)、前桥输出轴(10)、第二滑动齿套(8)、差速分扭装置和后桥输出轴(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21)的外部壳体上增设有冷却装置(22),箱体(21)内增设有喷油管(16),喷油管(16)上设有喷油孔,喷油管(16)的一端为进油口,另一端用堵头密封;所述的输入轴(2)上增设有第一油泵(19)和第二油泵(20),第一油泵(19)的出油口同输入轴(2)和中间轴(4)的内腔连接;第二油泵(20)的出油口同外部冷却装置(22)的进油口连接,冷却装置(22)的出油口同箱体(21)内的喷油管(16)的进油口连接;第一油泵(19)和第二油泵(20)的进油口与箱体(21)上的吸油口(25)由油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油泵分动箱,包括箱体(21)和设置在箱体(21)内的输入轴(2)、低挡齿轮(3)、第一滑动齿套(17)、高挡齿轮(18)、中间轴(4)、前桥输出轴(10)、第二滑动齿套(8)、差速分扭装置和后桥输出轴(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21)的外部壳体上增设有冷却装置(22),箱体(21)内增设有喷油管(16),喷油管(16)上设有喷油孔,喷油管(16)的一端为进油口,另一端用堵头密封;所述的输入轴(2)上增设有第一油泵(19)和第二油泵(20),第一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发韦进刘波易稳杨传宝颜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