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驱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及其档位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1、中央电驱总成作为新能源重卡动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整体效率和运营成本。中央电驱总成是将驱动电机与变速箱集成在一起的动力总成,替代传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仍需要传动轴以及传统车桥。在布置形式方面,中央电驱总成与传统汽车动力总成相近。不过,其传动路线长、能量损耗较大,系统效率低,且底部空间被大量占据。
2、经检索,202011302871.0公开一种平行轴式双电机的扭矩矢量控制系统、方法、动力总成和车辆。所述系统包括将第一电机的输出扭矩传递至第一车轮机构的第一减速单元、将第二电机的输出扭矩传递至第二车轮机构的第二减速单元、控制两个电机输出轴分合的离合单元、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单元的分合的离合单元、控制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单元的分合的离合单元和控制三个离合单元的投切状态和传递功率的控制单元。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扭矩矢量分配指令,相应地对三个离合单元的投切状态和传递功率进行控制的步骤。所述动力总成包括上述系统,所述车辆包括该动力总成。能解决四轮驱动力自由控制系统因无法实现单电机驱动车辆行驶而可能导致电机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3、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集成式电驱动桥方案虽然在传动效率和平顺性方面有优势,但在特定工况下仍存在提升空间。因此,开发一款高效、可靠的中央电驱总成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电机驱动总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公开一种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包括动力输出源,所述动力输出源相对布置有输入单元,以连接减速单元;所述减速单元将扭矩传递至低速主动齿轮;低速主动齿轮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复合齿轮轴,所述第一复合齿轮轴和低速主动齿轮分别与第二复合齿轮轴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复合齿轮轴包括两个模数不同的齿轮,输出轴齿轮设置在第二复合齿轮轴的输出端,输出轴齿轮与第一复合齿轮轴的小齿轮啮合,完成扭矩输出,以满足整车需求。
4、本专利技术的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将动力输出源设置为双电机,双电机和双中间轴的设计共同作用,提高了变速箱的整体效率,减少了能量浪费。紧凑的结构设计有助于减少材料使用,从而降低整体重量,这对于提升矿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5、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输出源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机一和电机二,电机一和电机二分别通过花键与输出轴一和输出轴二连接;所述输出轴一和输出轴二分别与常啮合齿轮一和常啮合齿轮二啮合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常啮合齿轮一和常啮合齿轮二分别与中间轴一和中间轴二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一和中间轴二上设置有与低速主动齿轮一和低速主动齿轮二结合的齿套。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合齿轮轴包括复合主动齿一和复合主动齿二,所述齿套远离低速主动齿轮一和低速主动齿轮二的一侧设置有复合主动齿一和复合主动齿二。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复合齿轮轴采用双联齿工艺,包括低速从动齿轮和高速从动齿轮。
10、进一步地,所述低速从动齿轮与低速主动齿轮啮合,所述高速从动齿轮与第一复合齿轮轴啮合。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复合齿轮轴采用悬浮式结构设计,由两侧低速主动齿和第一复合齿轮轴支撑,与输出轴的转速不一致。
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上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的档位调节方法,动力输出源通过花键连接将动力传递给输入轴一,常啮合齿轮一与中间轴一固连,当齿套与低速主动齿轮一结合,扭矩由中间轴一传递到低速主动齿轮一,在传递至第二复合齿轮轴,由两侧低速主动齿和第一复合齿轮轴支撑,与输出轴的转速不一致;由第二复合齿轮轴中的高速从动齿轮将扭矩传递至复合齿轮轴一,最后由复合齿轮轴一的小齿轮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两侧功率合流,完成扭矩及转速的输出。
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上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的档位调节方法,当齿套挂入复合齿轮轴一,扭矩由输入轴一传递至常啮合齿轮一,中间轴一扭矩传递至复合齿轮轴一,而复合齿轮轴一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使传动路线完成二级减速。
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通过使用两个中间轴,变速箱能够更有效地分配来自不同电机的动力,减少能量损失,并提高传动效率。
16、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为多电机配置在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满足重型矿车对动力的需求。2档变速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最合适的档位,优化动力输出。
17、本专利技术利用行星轮结构紧凑、传递速比范围大的特点,有效降低了整体的尺寸和重量,实现了轻量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出源,所述动力输出源相对布置有输入单元,以连接减速单元;所述减速单元将扭矩传递至低速主动齿轮;低速主动齿轮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复合齿轮轴,所述第一复合齿轮轴和低速主动齿轮分别与第二复合齿轮轴(11)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复合齿轮轴(11)包括两个模数不同的齿轮,输出轴齿轮(12)设置在第二复合齿轮轴(11)的输出端,输出轴齿轮(12)与第一复合齿轮轴的小齿轮啮合,完成扭矩输出,以满足整车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源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机一和电机二,电机一和电机二分别通过花键与输出轴一(1)和输出轴二(2)连接;所述输出轴一(1)和输出轴二(2)分别与常啮合齿轮一(3)和常啮合齿轮二(4)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啮合齿轮一(3)和常啮合齿轮二(4)分别与中间轴一(5)和中间轴二(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一(5)和中间轴二(6)上设置有与低速主动齿轮一(7)和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齿轮轴包括复合主动齿一(9)和复合主动齿二(10),所述齿套远离低速主动齿轮一(7)和低速主动齿轮二(8)的一侧设置有复合主动齿一(9)和复合主动齿二(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齿轮轴(11)采用双联齿工艺,包括低速从动齿轮和高速从动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从动齿轮与低速主动齿轮啮合,所述高速从动齿轮与第一复合齿轮轴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齿轮轴(11)采用悬浮式结构设计,由两侧低速主动齿和第一复合齿轮轴支撑,与输出轴的转速不一致。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的档位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源通过花键连接将动力传递给输入轴一(1),常啮合齿轮一(3)与中间轴一(5)固连,当齿套与低速主动齿轮一(7)结合,扭矩由中间轴一(5)传递到低速主动齿轮一(7),在传递至第二复合齿轮轴(11),由两侧低速主动齿和第一复合齿轮轴支撑,与输出轴的转速不一致;由第二复合齿轮轴(11)中的高速从动齿轮将扭矩传递至复合齿轮轴一(9),最后由复合齿轮轴一(9)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两侧功率合流,完成扭矩及转速的输出。
10.一种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的档位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齿套挂入复合齿轮轴一(9),扭矩由输入轴一(1)传递至常啮合齿轮一(3),中间轴一(5)扭矩传递至复合齿轮轴一(9),而复合齿轮轴一(9)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使传动路线完成二级减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出源,所述动力输出源相对布置有输入单元,以连接减速单元;所述减速单元将扭矩传递至低速主动齿轮;低速主动齿轮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复合齿轮轴,所述第一复合齿轮轴和低速主动齿轮分别与第二复合齿轮轴(11)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复合齿轮轴(11)包括两个模数不同的齿轮,输出轴齿轮(12)设置在第二复合齿轮轴(11)的输出端,输出轴齿轮(12)与第一复合齿轮轴的小齿轮啮合,完成扭矩输出,以满足整车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源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机一和电机二,电机一和电机二分别通过花键与输出轴一(1)和输出轴二(2)连接;所述输出轴一(1)和输出轴二(2)分别与常啮合齿轮一(3)和常啮合齿轮二(4)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啮合齿轮一(3)和常啮合齿轮二(4)分别与中间轴一(5)和中间轴二(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一(5)和中间轴二(6)上设置有与低速主动齿轮一(7)和低速主动齿轮二(8)结合的齿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电机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齿轮轴包括复合主动齿一(9)和复合主动齿二(10),所述齿套远离低速主动齿轮一(7)和低速主动齿轮二(8)的一侧设置有复合主动齿一(9)和复合主动齿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泰斌,农瑶声,何赋斌,肖文涛,邓永正,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