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7576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用以实现单发动机起重机上的上、下车之间的动力传递。该角传动装置包括:角传动器壳体、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通过输入轴承设置在角传动器壳体中,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输入锥齿轮,输入轴的另一端伸出角传动器壳体。输出轴通过输出轴承设置在角传动器壳体中,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输出锥齿轮,输出轴的另一端伸出角传动器壳体。其中,输入轴的输入轴线与输出轴的输出轴线成直角布置,输入锥齿轮与输出锥齿轮啮合。上述角传动装置能实现单发动机起重机上、下车之间的动力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角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式起重机的整机动力系统有两种配套方案:单发动机动力系统和双发动机动力系统。单发动机动力系统即上、下车共用一个发动机,执行道路行驶和起重作业。双发动机动力系统即下车发动机执行道路行驶,上车发动机执行起重作业。 参见图1,具有双发动机动力系统的移动式起重机包括下车驾驶室51、下车发动机及附件52、车架53、驱动轴54、上车操作室55、回转支承56、上车发动机及附件57。 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单发动机系统以其成本低、重量轻、发动机维修保养成本低的优势,开始得到市场用户的重视。同时,随着发动机电控喷射技术的发展,根据负载反馈进行闭环控制调节,使单发动机系统的整机油耗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开发单发动机动力系统技术的大吨位起重机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单发动机系统整车动力传动链布置中,如何将下车发动机动力传递至上车驱动机构,采用机械传动形式,以实现上、下车动力的高效传递,成为单发动机起重机产品开发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为满足下车发动机系统向上车传递的大扭矩、高转速的动力传递需求,并能将下车动力由水平方向转换为垂直方向,以实现上、下车动力的直角方向、机械式高效传递,完成整车行驶和起重作业功能,为此,开发相匹配的传动装置成为必需。 目前单发动机动力系统仅应用在中小吨位起重机上,下车发动机不仅为整车提供行驶作业动力,而且为上车液压系统提供起重作业动力。通过中心回转体,实现上下车液压油动力和电气信号的传递。这种动力传递方式是纯液压式的,从下车发动机动力系统中(可以从发动机取力口或变速箱取力口或分动箱取力口)进行取力,保证液压泵的工作,液压油通过中心回转体实现上下车之间的传输,依靠液压油的能量传递来驱动上车的起重执行机构。 参见图2,上、下车动力传递路线为:发动机59 —离合器60 —变速箱61 (—传动轴62 —下车分动箱69)—取力器一液压泵63 —中心回转体65 —上车液压阀66 —上车液压马达67。液压油经由液压油管64传输。上述各个部件基本都位于车架上平面58以下。 下车分动箱69上还有一路动力通过多个驱动轴68和传动轴62传递,以实现车辆的正常行驶。 分动箱:动力传动系统中执行动力传递、分配的部件,其内部结构为一系列齿轮组,其主要功能有调整传动速比、增加取力口、传递和分配驱动动力等。 液压传动:靠液体传动介质静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主要由油泵、液压马达和控制装置等组成。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通过油泵转换成液压能,然后再由液压马达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 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现有的单发动机动力系统中,上、下车动力传递是纯液压式的。液压油箱、主泵需要全部布置在下车,由于液压油箱、主泵自身尺寸较大,对下车的布置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对于大吨位起重机若应用该单发动机动力系统,中心回转体自身的结构更加复杂,制造加工难度无法预估。 由于采用中心回转体的布置形式,上车无法应用闭式液压系统,且中心回转体对液压系统的压力建立、能量传递等影响较大,直接影响上车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角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用以实现单发动机起重机上的上、下车之间的动力传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角传动装置,包括:角传动器壳体、输入轴和输出轴; 所述输入轴通过输入轴承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输入锥齿轮,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角传动器壳体; 所述输出轴通过输出轴承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输出锥齿轮,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角传动器壳体; 其中,所述输入轴的输入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轴线成直角布置,所述输入锥齿轮与所述输出锥齿轮啮合。 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输入轴承为第一锥形滚动轴承; 所述第一锥形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且支撑所述输入轴。 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角传动装置还包括输入轴承盖; 所述输入轴承盖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滚动轴承外侧,且所述输入轴承盖位于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 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输出轴承为第二锥形滚动轴承; 所述第二锥形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且支撑所述输出轴。 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角传动装置还包括输出轴承盖; 所述输出轴承盖设置在所述第二锥形滚动轴承外侧,且所述输出轴承盖位于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 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法兰接盘。 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润滑所述输入锥齿轮和所述输出锥齿轮的加注油口。 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上分别套设有用于密封润滑油的油封。 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包括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角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单发动机起重机,包括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动力传动系统。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角传动装置,输入轴以绕水平轴线旋转的方式通过输入轴承支承在角传动器壳体中。输出轴以绕竖直轴线旋转的方式通过输出轴承支承在角传动器壳体种。输入轴的输入轴线与输出轴的输出轴线成直角布置,与输入轴线同轴固定的输入锥齿轮以及与输出轴线同轴固定的输出锥齿轮进行啮合,以实现角传动装置改变动力传递方向角度为90。。单发动机起重机的上车驱动机构通过下车发动机动力系统来取力,通过该角传动装置实现上、下车动力的直角方向、机械式传递,完成整车行驶和上车起重作业。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角传动装置,在不增加整机成本和整车体积的条件下,通过下车发动机动力向上车传递的机械式连接,为上车起升作业提供可靠动力来源,能够实现上、下车动力的高效传递。解决了液压式传动受限的问题,节省了整机部件布置空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及整机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起重机上应用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路线简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角传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角传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角传动装置后上、下车机械式动力传递路线简图。 附图标记: 1、输入轴;2、加注油口;3、输出轴; 4、角传动器壳体;5、基座;6、输入锥齿轮; 7、输入轴承;8、输出锥齿轮;9、输入轴承盖; 10、输出轴承盖; 11、法兰接盘;12、油封; 13、垫圈;14、车架上平面;15、下车发动机; 16、离合器;17、变速箱;18、传动轴; 19、回转支撑;20、回转中心处上车分动箱; 21、上车液压泵; 22、驱动轴;23、下车分动箱; 24、电回转体;25、角传动装置;26、输出轴承; 51、下车驾驶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角传动器壳体(4)、输入轴(1)和输出轴(3);所述输入轴(1)通过输入轴承(7)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4)中,所述输入轴(1)的一端设置有输入锥齿轮(6),所述输入轴(1)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角传动器壳体(4);所述输出轴(3)通过输出轴承(26)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4)中,所述输出轴(3)的一端设置有输出锥齿轮(8),所述输出轴(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角传动器壳体(4);其中,所述输入轴(1)的输入轴(1)线与所述输出轴(3)的输出轴(3)线成直角布置,所述输入锥齿轮(6)与所述输出锥齿轮(8)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角传动器壳体(4)、输入轴(I)和输出轴(3); 所述输入轴(I)通过输入轴承(7)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4)中,所述输入轴(I)的一端设置有输入锥齿轮(6),所述输入轴(I)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角传动器壳体(4); 所述输出轴⑶通过输出轴承(26)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⑷中,所述输出轴(3)的一端设置有输出锥齿轮(8),所述输出轴(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角传动器壳体(4); 其中,所述输入轴(I)的输入轴(I)线与所述输出轴(3)的输出轴(3)线成直角布置,所述输入锥齿轮(6)与所述输出锥齿轮(8)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承(7)为第一锥形滚动轴承; 所述第一锥形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4)中,且支撑所述输入轴(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轴承盖(9); 所述输入轴承盖(9)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滚动轴承外侧,且所述输入轴承盖(9)位于所述角传动器壳体(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高腾李丽董玉光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