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2489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包括气袋,气袋安装在仪表板中部或前排座椅内,气袋内设有功能片,充气后的气袋在功能片的两侧分别形成气袋上端和气袋下端,气袋下端内设有拉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新设计了安全气囊的结构,使安全气囊能够同时保护前排或后排乘员的头颈胸及腿部,也使气袋保持对乘员的保护范围和效果,具备充分的冲击吸收性能,从而使安全气囊既能够确保乘员的约束性能,又能同时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进而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
,具体地说是一种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包括气袋,气袋安装在仪表板中部或前排座椅内,气袋内设有功能片,充气后的气袋在功能片的两侧分别形成气袋上端和气袋下端,气袋下端内设有拉带。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新设计了安全气囊的结构,使安全气囊能够同时保护前排或后排乘员的头颈胸及腿部,也使气袋保持对乘员的保护范围和效果,具备充分的冲击吸收性能,从而使安全气囊既能够确保乘员的约束性能,又能同时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进而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专利说明】一种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
,具体地说是一种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通常,从正面保护前排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包含副驾驶安全气囊和副驾驶膝部安全气囊。 参见图1,在车辆中,副驾驶安全气囊I与仪表板上部2结构匹配,膝部安全气囊3与仪表板下部4结构匹配。副驾驶安全气囊I安装于仪表板上部2用于保护乘员的头部5、颈部6和胸部7,副驾驶膝部安全气囊3安装于仪表板下部4用于保护乘员的腿部8。 参见图2,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9将气体供给至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10,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10冲破仪表板表面的门盖后,在仪表板表面与乘员之间膨胀展开以起到保护乘员头部5、颈部6和胸部7的作用。膝部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11将气体供给膝部气囊气袋12,膝部气囊气袋12冲破表面的门盖或防尘罩后,在仪表板表面与乘员之间膨胀展开以起到保护乘员腿部8的作用,并能通过改善乘员坐姿而改善乘员胸部伤害。 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10填充前风挡和仪表板表面之间的空间,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10的前端具有与乘员正对的一定保护面积的乘员头颈胸保护面13。车辆碰撞后,乘员由于惯性向如运动,乘员头部5和胸部7撞击乘员头颈胸保护面13,达到吸收碰撞能量,起到保护乘员头部5、颈部6和胸部7的作用。 膝部气囊气袋12填充乘员腿部和仪表板表面之间的空间,膝部气囊气袋12的前端具有与乘员腿部正对的一定保护面积的乘员腿部保护面14。车辆碰撞后,乘员由于惯性向前运动,乘员腿部8撞击乘员腿部保护面14,达到吸收碰撞能量,起到保护乘员腿部8的作用。 目前,机动车上所使用的副驾驶安全气囊和膝部气囊均是单气囊结构,各自采用单独的气体发生器充气。通常,副驾驶安全气囊和膝部气囊一般都涵盖较多零件,例如气袋、壳体、发生器、保持环、气囊支架等。配备这两套安全气囊,不仅造成整车成本和重量的增加,也占用了较多仪表板空间。 目前,市场上没有能够同时保护前排乘员头颈胸及腿部的安全气囊,也没有能够同时保护后排乘员头颈胸及腿部的安全气囊。 为了减少产品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减少对仪表板空间的占用,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同时保护前排或后排乘员的头颈胸及腿部的安全气囊。 但是,同一个安全气囊需同时保护乘员头颈胸及腿部,气袋需具有两个部分,一部分可以替代副驾驶安全气囊保护乘员头颈胸,另一部分可以替代膝部气囊保护乘员腿部。但由于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充满气体的时间比膝部气囊气袋充满气体的时间长,故如何将发生器气体分配至两个不同部分的气袋,并使气袋按时充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能够确保乘员的约束性能,又能同时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够确保乘员的约束性能,又能同时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其特征在于:气袋安装在仪表板中部或前排座椅内,气袋内设有功能片,充气后的气袋在功能片的两侧分别形成气袋上端和气袋下端,气袋下端内设有拉带。 所述的气袋上端填充在汽车风挡和仪表板上部表面之间,气袋上端的前端形成乘员头颈胸保护面;所述的气袋下端填充在仪表板下部表面与乘员腿部之间,气袋下端的前端形成乘员腿部保护面。 所述的气袋上端填充在前排座椅的上部与乘员之间,气袋上端的前端形成乘员头颈胸保护面;所述的气袋下端填充在前排座椅的下部与乘员腿部之间,气袋下端的前端形成乘员腿部保护面。 所述的气袋包括主片和侧片,主片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保护端,侧片由侧片上端和侧片下端组成,侧片上端的面积大于侧片下端的面积,主片的边缘与侧片的边缘缝纫固定。 所述的功能片表面设有撕裂线和排气孔。 所述的拉带的方向与气袋下端内部的气体流动方向相同,所述的拉带至少有两个。 所述的拉带将气袋下端分割为两个充气保护腔和一个连接腔,两个充气保护腔分别位于左、右两端拉带的外侧,连接腔位于左、右两端拉带的内侧,连接腔的厚度小于充气保护腔的厚度。 所述的连接腔的中部采用另一拉带或缝线固定,另一拉带的宽度小于拉带的宽度。 所述的拉带的宽度小于侧片下端的宽度,所述的拉带的长度为侧片下端宽度的70%-80%。 所述的安装在仪表板中部的气袋的点爆角度为+5°?-5°,所述的安装在前排座椅的气袋的点爆角度为0°?-40°。 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新设计了安全气囊的结构,使安全气囊能够同时保护前排或后排乘员的头颈胸及腿部,也使气袋保持对乘员的保护范围和效果,具备充分的冲击吸收性能,从而使安全气囊既能够确保乘员的约束性能,又能同时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进而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副驾驶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在仪表板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副驾驶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气袋充满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安全气囊装置在仪表板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安全气囊装置气袋充满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安全气囊装置气袋裁片图。 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功能片的功能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拉带的功能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安全气囊装置在仪表板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安全气囊装置气袋充满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安全气囊装置气袋裁片图。 图1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安全气囊装置拉带的功能示意图。 图1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中安全气囊装置功能片的功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3,本例中,安全气囊装置同时具有前排副驾驶安全气囊和膝部安全气囊的功能。气袋15和气体发生器装配于仪表板中部16,且点爆角度为0°。安全气囊装置由一个气体发生器、一个气袋15、一个壳体等组成。 参见图4,气袋上端17用于保护乘员的头部5,颈部6和胸部7,气袋下端18用于保护乘员的腿部8。 气袋上端17填充在汽车风挡和仪表板上部2表面之间,气袋上端17的前端形成乘员头颈胸保护面13。车辆碰撞后,乘员由于惯性向如运动,头部5和胸部7撞击乘员头颈胸保护面13,达到吸收碰撞能量,保护乘员的头部5,颈部6和胸部7的作用。 气袋下端18填充在仪表板下部4表面与乘员腿部8之间,气袋下端18的前端形成乘员腿部保护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其特征在于:气袋(15)安装在仪表板中部(16)或前排座椅(30)内,气袋(15)内设有功能片(21),充气后的气袋(15)在功能片(21)的两侧分别形成气袋上端(17)和气袋下端(18),气袋下端(18)内设有拉带(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王红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