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可动驱动盖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0041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可动驱动盖板,其内面形成有楔形面,而楔形面是由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段斜面所构成,第二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大于第一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而且第三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又大于第二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藉此盖板的设计,可使滚子以较短的时间达到增大盖板与面板间的间距的功效而提高驱动轮的加速性及降低耗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零部件,特别是指一种可提高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加速性并降低其耗油率的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可动驱动盖板。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驱动轮的剖视示意图,现有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驱动轮1基本上包含穿套于输入轴10上的盖板11及面板12,以及数个位于盖板11与面板12间的滚子13,其中盖板11与面板12的板面均呈圆锥状,且在面板12内面形成有楔形槽121,在盖板11内面对应面板12的楔形槽121处具有楔形面111;当输入轴10转动使驱动轮1转动时,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滚子13将因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于盖板11的楔形面111与面板12的楔形槽121之间向外滑移,使得面板12与盖板11的间距随速度的增加而变大,进而达到驱动其他部件的目的。现有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驱动轮虽可达到驱动其他构件的目的,然而其在加速性及耗油率等方面并未达到最佳的状态;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是现有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驱动轮盖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现有的形成于驱动轮1盖板11内面的楔形面111仅具有两段角度变化,第一段斜面1111是基本斜面,第二段斜面1112是略具弧形的斜面,在盖板11的第一段斜面1111的区域内,盖板11与板面12恰好形成一空间以供滚子13置放,当输入轴10带动驱动轮1转动,造成滚子13逐渐往外滑移时,滚子13将沿着盖板11的第二段斜面1112逐渐使面板12与盖板11的间距变大;所以,由此可发现,盖板11内的楔形面111所具有的斜面段数以及其角度变-->化将影响滚子13使面板12与盖板11的间距加大时间的快慢,因为当盖板11内面的楔形面111具有较明显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变化时,将相对的使盖板11与面板12的内面彼此较为接近,如此当滚子13于盖板11与面板12间移动时,将可以较短的时间达到增加面板12与盖板11间距的目的,进而可以较低的耗油率即达到加速的目的。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可动驱动盖板,其可提高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加速性并降低其耗油率。本技术提出这样一种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可动驱动盖板,盖板内面具有楔形面,楔形面包含有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段斜面,第二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大于第一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第三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又大于第二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而且,第一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在29°~31°之间,第二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在34°~39°之间,第三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在44°~46.5°之间。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可动驱动盖板可提高无级变速系统的加速性并降低耗油率。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在后,其中图示分别为:图1是现有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驱动轮的剖视示意图;图2现有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驱动轮盖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驱动轮盖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加速性变化的特性曲线图。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驱动轮盖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本技术中的盖板21,其楔形面211包含有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段斜面2111、2112、2113,第一段斜面2111与现有盖板相同是基本斜面,其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约为29°~31°。使得盖板21在第一段斜面2111区域内与面板12间恰好形成具有适当大小的空间以供滚子13置放。第二段斜面2112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则大于第一段斜面2111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以及第三段斜面2113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又大于第二段斜面2112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段斜面2112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以34°~39°为较佳,第三段斜面2113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则以44°~46.5°为较佳。如图3所示,并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由于本技术盖板21内面的楔形面211是由三段斜面2111、2112、2113所构成,且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逐段增加,与图3中的假想线所示的现有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驱动轮盖板的楔形面角度变化相比较可知,本技术的楔形面211除第一段斜面2111与现有的相同以外,本技术楔形面211的第二段与第三段斜面2112、2113较现有盖板的楔形面的第二段斜面具有更明显的角度变化,而使得本技术盖板21的楔形-->面211可较现有盖板更为接近面板内面的楔形槽,如此一来,当驱动轮随着输入轴转动,造成滚子往外移动时,滚子将可以较短的时间达到增大盖板21与面板间的间距的目的,也就是可使驱动轮以较短的时间便达到驱动其它构件的目的,而较现有的变速系统具有较快的加速性,也因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达到驱动的目的,而使得本技术较现有的变速系统具有较低的耗油率。如图3中的座标线(即虚线)所示意,假如要使滚子的移动造成盖板与面板间具有D的间距时,本技术的滚子仅需t2的时间,而现有的滚子则必须花费t1的时间,t1大于t2;当本技术与现有的驱动轮均运转T时间后,本技术将可使盖板21与面板间具有d2的间距,而现有的变速系统将可使盖板与面板间具有d1的间距,其中,d2大于d1;所以,由前述的说明比较可知,本技术的设计可较现有变速系统以较短的时间达到增大盖板与面板的间距的目的,也就是在同样的驱动时间下,本技术可较现有变速系统使发动机具有较高的转速。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加速性变化的特性曲线图,其中,三角形标示线代表现有驱动轮构成的摩托车,而圆形标示线代表本技术构成的摩托车,由图4所示可明显看出本技术较现有摩托车具有较佳的加速性,其中,现有驱动轮欲使发动机由零加速到100公里/时,费时需8.15秒,而本技术仅需7.65秒;此外,实验比较发现,当现有驱动轮使摩托车引擎运转在50公里/时的转速时,摩托车的耗油率为41km/1,而采用本技术提出的盖板时,同样使摩托车引擎-->运转在50公里/时的转速时,其耗油率仅为52.3km/1,使得本技术较现有摩托车具有较低的耗油率。本技术具有下列的特点:(1)加速性提高:如前所述,本技术盖板的楔形面因为较现有盖板的楔形面具有更多段的斜面以及角度变化,使得本技术盖板的楔形面可较以前更为接近面板内面的楔形槽,如此一来,当驱动轮随着输入轴转动,造成滚子往外移动时,滚子将可以较短的时间即达到增大盖板与面板间的间距的目的,也就是使得驱动轮以较短的时间达到驱动其它构件的目的,而可提高驱动轮的加速性。(2)耗油率降低:如前所述,本技术与现有驱动轮相比较,当将发动机运转到同样的速度时,本技术所需的时间较少,所以相对得可使本技术所需的油液较少,因而使得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耗油率降低。综上所述,本技术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可动驱动盖板的结构,可使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加速性提高而且耗油率降低,所以本技术确实是非常实用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可动驱动盖板,其特征在于:盖板内面具有楔形面,楔形面包含有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段斜面,第二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大于第一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第三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又大于第二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摩托车无级变速系统的可动驱动盖板,其特征在于:盖板内面具有楔形面,楔形面包含有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段斜面,第二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大于第一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第三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又大于第二段斜面的断面与轴线的垂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弘明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