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43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夹着底板(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的中心通道(3)设置了一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支架(15、19),以便将接合到底板(1)下面、沿着底板(1)的车宽方向两边前后延伸的车身底架(2)之间所设的多个横架(7、11、12、17)前后联结起来。让该一对纵向支架(15、19)中的至少一个支架支撑着燃料箱(3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因此,在设置在车辆的底板(1)下面的燃料箱(30)的支撑结构中,不用设置仅为了支撑燃料箱(30)的横架,即能可靠地支撑燃料箱(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在车辆底板下方的燃料箱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已知有这样的燃料箱支撑结构。即该燃料箱支撑结构,具有一对接合在底板下面、在底板的车宽方向两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底架,由一对车身底架支撑着布置在底板下方的燃料箱。这样的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中还有结构如下的情况。即由车身底架或者横架支撑燃料箱前后的四个角,在燃料箱前后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设置箱安装部件,让该箱安装部件支撑燃料箱前后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该箱安装部件与底板面不接触,在底板面下侧沿车宽方向设置,两端被固定在车身底架上(参考专利技术专利文献1)。《专利技术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81629号公报然而,在现有的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下,必须根据燃料箱的大小、结构来布置箱安装部件。若燃料箱的尺寸变化,则必须改变车身的结构。这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侧向撞车时的刚性等,在底板下面的一对车身底架之间设置了多个横架。在这样在原来就存在的前后一对横架之间布置上燃料箱,由横架支撑燃料箱的前后部分的情况下,能够想到的就是将前后延伸的皮带缠到燃料箱上进行支撑的方法。若这时横架离开燃料箱的布置位置,皮带与底板下面所成的角度就变小,而不能可靠地支撑。这也是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底板下面的支架结构上下功夫,不用布置仅为了支撑燃料箱的横架,即能可靠地支撑燃料箱。为达成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采取的是让夹着中心通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支架支撑燃料箱这一做法。具体而言,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包括:底板;一对车身底架,接合在所述底板下面、沿着底板的车宽方向两边前后延伸;燃料箱,布置在所述底板下方,同时两侧由车身底架支撑;多个横架,布置在前后方向上且保持有间隔,在车宽方向上将所述一对车身底架之间联结起来;以及一对纵向支架,夹着底板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的中心通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便将所述多个横架前后联结起来。燃料箱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由所述一对纵向支架中的至少一个支架支撑着。根据所述结构,燃料箱就不是象现在那样在车宽方向外侧的左右侧部分由一对车身底架分别支撑,而是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由将原来就存在的多个横架前后联结起来的一对纵向支架支撑。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包括:从所述车身底架朝着车宽方向内侧分支,沿着所述中心通道朝后延伸的通道支架;在所述底板下面,设置了所述通道支架和纵向支架在前后方向上被隔断的荷重隔断部。根据所述结构,当从前方撞车时,加到车身底架的荷重会传给通道支架,但加到该通道支架上的荷重却被底板下面的荷重隔断部隔断,故很难传给纵向支架。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荷重隔断部的前端设有横架;所述通道支架的后端联结在该横架上。根据所述结构,当从前方撞车时传到通道支架的荷重被传到荷重隔断部前侧的横架上,故很难传到纵向支架。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荷重隔断部的后端设有位于前门后端的中柱下侧的横架。根据所述结构,为了提高侧向撞车时的刚性,中柱下侧的横架被作为将纵向支架前端联结起来的横架使用。在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燃料箱的前侧及后侧的上方分别设置了横架,所述纵向支架在两横架之间被隔断,同时让该被隔断部分的燃料箱-->上表面朝着上方突出。根据所述结构,在燃料箱的上方会出现不存在纵向支架的区域,在该区域燃料箱上表面突出到底板下面附近。在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底板后侧,形成有朝着下方突出的备用轮胎托盘,在该备用轮胎托盘的前方隔着规定间隙设有横架;让纵向支架的后端联结在该横架上。根据所述结构,当从后方撞车时,传到备用轮胎托盘上的荷重不会从备用轮胎托盘直接传到留有一定间隔的横架上。故该荷重很难传到纵向支架上。在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紧靠所述备用轮胎托盘的前方设有横架。根据所述结构,传到备用轮胎托盘的荷重由紧靠备用轮胎托盘的横架接收,故该荷重很难传到纵向支架。-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无需设置燃料箱支撑用横架,而是设置将一对车身底架之间原来就存在的多个横架沿前后方向联结起来的一对纵向支架,由该纵向支架支撑燃料箱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这样一来,在不设置新横架的情况下,就能边抑制成本,边由车身将燃料箱30牢固地支撑好。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在从车身底架朝着车宽方向内侧分支的通道支架和支撑着燃料箱的纵向支架之间,设置了前后方向被隔断的荷重隔断部,当从前方撞车时加到车身底架上的荷重就很难传达到纵向支架上。因此,能够防止燃料箱损伤,由车身安全且可靠地支撑燃料箱。根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将通道支架的后端联结到荷重隔断部前端的横架上,这样当从前方撞车时就能让传达到通道支架的荷重在荷重隔断部的前侧被隔断。因此,能够防止燃料箱损伤,由车身更加安全且可靠地支撑燃料箱。根据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在为提高侧向撞车时的刚性而设置的中柱下侧的横架上联结着纵向支架。因此,在不设置新横架的情况下,就能边抑制成本边防止燃料箱损坏,从而由车身将燃料箱牢固地支撑好。根据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让燃料箱前后的纵向支架牢固地支撑燃料箱,-->且在与支撑无关的燃料箱上方不设纵向支架,而是让燃料箱上表面突出到没有该纵向支架的底板下面附近。这样一来,就能边牢固地支撑燃料箱,边增大其容量。根据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将纵向支架的后端联结到在备用轮胎托盘的前方隔着一定间隔而设的横架上,这样从后方撞车时传达到备用轮胎托盘的荷重就很难传达到纵向支架。因此,能够防止从后方撞车时燃料箱损坏,从而使安全性提高。根据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紧靠备用轮胎托盘的前方设置横架,传达到备用轮胎托盘的荷重就很难传达到纵向支架。因此,能够防止从后方撞车时燃料箱损坏,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的安全性就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一从下面看到的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的车身下部的仰视图。图2是一从下面看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的仰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面图。图4是图2的IV-IV线剖面。符号说明1-底板;2-车身底架;3-中心通道;4-通道支架;7-第三横架;8-第二横架;9-前侧荷重隔断部;11-第四横架;12-第五横架;15-前侧纵向支架;16-备用轮胎托盘;17-第六横架;18-第七横架;19-前侧纵向支架;30-燃料箱;30a-箱上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补充说明一下,以下各个实施例是最好的示例,并不限制它的应用物和用途范围。图1示出了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的车身下部。在构成该车身下部的底板1下面且底板1的车宽方向两边,亦即,离底板1的车宽方向两边有规定距离的内侧,设置了一对前后延伸的加强用车身底架2。-->在该一对车身底架2之间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前后延伸着的中心通道3朝着车室一侧凸起。在该中心通道3下侧安装了变速器(未示)。上述一对车身底架2的前侧,设置了从该车身底架2朝着车宽方向内侧分支出的、沿着所述中心通道3朝后方延伸的通道支架4。从前方撞车时加到车身底架2的荷重就会在该通道支架4的作用下传向车宽方向内侧。将该两个通道支架4的前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在车宽方向上将一对车身底架2联结起来的第一横架6。补充说明一下,象该第一横架6那样的在车宽方向上将一对车身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一对车身底架,接合在所述底板下面、在底板的车宽方向两边沿前后延伸,燃料箱,布置在所述底板下方,同时两侧由车身底架支撑,多个横架,布置在前后方向上且保持 有间隔,在车宽方向上将所述一对车身底架之间联结起来,一对纵向支架,夹着底板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的中心通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便将所述多个横架前后联结起来;燃料箱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由所述一对纵向支架中的至少一个支架支撑着。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0-19 2004-3043891.一种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一对车身底架,接合在所述底板下面、在底板的车宽方向两边沿前后延伸,燃料箱,布置在所述底板下方,同时两侧由车身底架支撑,多个横架,布置在前后方向上且保持有间隔,在车宽方向上将所述一对车身底架之间联结起来,一对纵向支架,夹着底板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的中心通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便将所述多个横架前后联结起来;燃料箱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由所述一对纵向支架中的至少一个支架支撑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燃料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所述车身底架朝着车宽方向中心一侧分支出的、沿所述中心通道朝后方延伸的通道支架;在所述底板下面,设置了所述通道支架和纵向支架在前后方向上被隔断的荷重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岛胜美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