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电助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3501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电助力传动装置,包括置于壳体内的轴线固定式齿轮变速器、离合器、离合器分离操纵机构、电子控制单元、档位检测/选择单元,离合器主动部分与发动机飞轮连接,离合器从动部分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还包括一电机及其驱动控制单元,电机与变速器的输入轴末端相连;档位检测/选择单元检测到的信号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离合器操纵机构,并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机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固定轴式变速器的简化操控和双动力输入单动力输出两方面问题,有效采用大功率容量电机,且在整车集成时方便空间布置,提高燃料利用率和减小发动机损耗,更好适应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所要求各种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传动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用的电助力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汽车传动
主要的变速器种类中,轴线固定式手动变速器(MT)传动效率高,制造加工方便,成本低、可靠性高,因此一直是国内车用变速器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但是MT在车辆操作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相对其他类型变速器操作不方便,尤其是在坡道起步等特殊行驶工况,换档时机掌握不好会增加燃料消耗和发动机的磨损,并增加驾驶员的操作负担。已知技术中有提出用自动操纵换档机构来替代完成手动换档操纵,即所谓的自动机械变速器(AMT)。但是该技术仍存在起步、换档品质差等问题,因此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在混合动力车辆
,已经提出各种动力驱动系统结构形式,通过增加电机实现机电功率混合驱动车辆的技术方案。如专利技术专利(CN200580017789.0)所公开的传动元件,但是该专利技术在结构实现中难度很大,电机的功率容量受到空间的限制不能增加,而且电机紧邻发动机,工作环境较恶劣,此外因为电机引入-->后,现有离合器结构不能直接采用,这增加了系统集成的难度。专利CN02138754.0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变速器,所提出的变速器针对三轴变速器,但采用非单轴动力合成,因此在整车使用时空间布置难度很大。综合比较其他类似已知技术方案可见,现有混合动力技术方案对现有汽车动力系统改动量大,针对不同动力配置需求灵活调整,不利于整车的集成和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电助力传动装置,该专利技术通过电机与定轴变速器的创新连接布置和对离合器等执行机构的一体化操纵控制,可以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在整车动力系统集成难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整车操控方便性能和燃料利用效率,能解决双动力输入单动力输出的动力混合问题,且结构简单、能有效采用大功率容量电机,且在整车使用时方便空间布置,提高燃料利用率和发动机损耗,更好地适应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所要求的利用电机单独驱动车辆的纯电动模式和电动机和发动机同时驱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工作模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电助力传动装置,包括置于壳体内的轴线固定式齿轮变速器、离合器、离合器分离操纵机构、电子控制单元、档位检测/选择单元,所述离合器主动部分与所述发动机飞轮连接,所述离合器从动部分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连接,还包括一电-->机及其驱动控制单元,电机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末端相连,电机的转子与输入轴同轴连接,定子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档位检测/选择单元检测到的信号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离合器操纵机构,并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机输出。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加速踏板和一制动踏板,其输出踏板指令到电子控制单元。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机转子也可与输入轴通过同步啮合机构连接,对于多轴轴线固定式齿轮变速器,电机还可构造成与变速器的中间轴末端相连,电机的转子与中间轴同轴连接或通过同步啮合结构连接,定子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电机整体封装在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效解决了双动力输入单动力输出的问题,在整车使用时方便地进行空间布置,更好地适应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所要求的各种工况。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新型的电机结构布置形式保证了转矩传递路线短,控制精度高,为主动同步换档控制提供了可能;2)新型的电机结构布置形式还为增大电机容量提供了保证,为通过采用大功率电机实现更灵活的动力系统配置创造了条件;3)通过采用集成的一体化设计和控制为适应各种车用操纵控制模式提供了条件,减小了整车动力系统集成的技术难度;4)系统简单适用,对现有技术兼容性好,可以充分采用现有零部件,具有突出的可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其中1汽车发动机;2离合器;3轴线固定式变速器;4电机壳体;5主减速齿轮机构;6差速齿轮机构连接;7万向节;8变速器壳体;9输入轴;10电机定子;11电机转子;12同步器换档变速机构;13动力输出轴;14汽车的驱动轮;15离合器分离操纵机构;16电机驱动控制单元;17电子控制单元;18制动踏板;19加速踏板;20档位检测/选择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电助力传动装置,包括置于壳体8内的轴线固定式齿轮变速器3、离合器2、离合器分离操纵机构15、电子控制单元17、档位检测/选择单元20,离合器2主动部分与车用发动机1飞轮连接,从动部分与变速器3输入轴连接,本实施例中变速器3输出轴通过主减速齿轮机构5、差速齿轮机构6及万向节7与汽车的驱动轮14连接,在汽车电助力传动装置中可不装备主减速齿轮机构和差速齿轮机构,而将其安装在整个传动装置以外,多个齿轮传动机构及同步器换档变速机构12连接变速器3输入轴、变速器3输出轴,通过结合不同档位,可以改变所述各转动轴之间的传动比,并具有至少一个空档能够切断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动力传递;可选的1个或多个中间轴,与输入轴通过固定传动比的-->齿轮传动机构连接,与输出轴通过可变传动比的齿轮传动机构连接;变速器壳体8内有一电机,与变速器3的输入轴或中间轴的末端连接,电机的转子11与输入轴或中间轴同轴连接或通过同步啮合结构连接,定子10支撑在变速器壳体8上,电机可以通过该传动装置中的电机驱动控制单元16接受电子控制单元17的控制。如图2所示,档位检测/选择单元20检测到的信号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17,加速踏板19和制动踏板18输出踏板指令到电子控制单元17,电子控制单元17控制离合器操纵机构15,并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16控制电机输出。下面具体描述车辆的操作控制过程:一、车辆的起步控制(1)首先发动机处于关机状态;(2)驾驶员操纵挂入前进档,档位检测/选择单元20检测到该动作并把信号发给电子控制单元17;(3)驾驶员踩加速踏板19,电子控制单元17检测到踏板指令;(4)电子控制单元17控制离合器分离操纵机构15使膜片离合器分离;(5)电子控制单元17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16控制电机,车辆起步行驶,进入所述的电动工作模式;(6)当车速达到预定速度时,结合膜片离合器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17启动发动机,进入所述的混合工作模式,车辆起步控制过程完成。二、车辆的电动工作模式换档控制-->(1)车辆处于初始档位,运行于所述的电动工作模式;(2)档位检测/选择单元20检测到驾驶员的换档动作;(3)电子控制单元17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16控制电机输出转矩为0;(4)完成摘档动作;(5)电子控制单元17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16控制电机输出转速跟随输出轴转速和目标档位,实现主动同步控制;(6)电子控制单元17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16控制电机输出转矩为0;(7)完成挂档动作;(8)车辆在新的档位下行驶,进入新档位下的电动工作模式,纯电动模式换档控制完成。三、车辆的混合动力模式换档控制(1)车辆处于初始档位,运行于所述的混合动力模式;(2)档位检测/选择单元20检测到驾驶员的换档动作;(3)电子控制单元17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16控制电机输出转矩为0;(4)电子控制单元17控制离合器分离操纵机构使15膜片离合器分离;(5)完成摘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电助力传动装置,包括置于壳体内的轴线固定式齿轮变速器、离合器、离合器分离操纵机构、电子控制单元、档位检测/选择单元,所述离合器主动部分与车用发动机飞轮连接,所述离合器从动部分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机及其驱动控制单元,电机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末端相连,电机的转子与输入轴同轴连接,定子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档位检测/选择单元检测到的信号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离合器操纵机构,并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机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电助力传动装置,包括置于壳体内的轴线固定式齿轮变速器、离合器、离合器分离操纵机构、电子控制单元、档位检测/选择单元,所述离合器主动部分与车用发动机飞轮连接,所述离合器从动部分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机及其驱动控制单元,电机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末端相连,电机的转子与输入轴同轴连接,定子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档位检测/选择单元检测到的信号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离合器操纵机构,并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机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汽车用电助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再敏章桐余卓平陈辛波宁国宝王心坚王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