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分离,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小分子中性微污染物高效去除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微污染物(如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和抗生素等)具有较强的毒性且广泛存在于废水中,尽管它们常以微量浓度(ng/l-μg/l)存在,但对人体健康仍会构成显著威胁。因此,有效去除这些微污染物,对于保障用水安全至关重要。反渗透膜具有分离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是水中微污染物去除的主导技术。然而,现有水处理商业反渗透膜对于小分子中性微污染物(<150da)去除效果仍不尽理想。
2、尺寸筛分是反渗透膜去除微污染物的主要机制。为实现对小分子中性微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反渗透膜的截留层应足够致密。然而,由于膜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制约效应(高溶质截留导致低渗透性),仅提升反渗透膜截留层致密程度不可避免会损失膜的水渗透性。因此,亟需探究有效的膜制备策略,旨在开发出具有出色中性小分子微污染物去除效能但又不牺牲其水渗透性的反渗透膜。在反渗透膜截留层和基膜之间引入中间层,有望调控界面聚合反应过程,实现反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制备得到CdⅡ/L-半胱氨酸纳米线,再配制CdⅡ/L-半胱氨酸纳米线正己烷分散液,将CdⅡ/L-半胱氨酸纳米线正己烷分散液置于间苯二胺水溶液的表面进行自组装,再将均苯三甲酰氯正己烷溶液添加到自组装界面,引发界面聚合反应,之后沉积到基膜的表面即可形成所述反渗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步骤(1)中,所述调至碱性后混合溶液的pH的为7.5~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制备得到cdⅱ/l-半胱氨酸纳米线,再配制cdⅱ/l-半胱氨酸纳米线正己烷分散液,将cdⅱ/l-半胱氨酸纳米线正己烷分散液置于间苯二胺水溶液的表面进行自组装,再将均苯三甲酰氯正己烷溶液添加到自组装界面,引发界面聚合反应,之后沉积到基膜的表面即可形成所述反渗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步骤(1)中,所述调至碱性后混合溶液的ph的为7.5~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20-45℃下反应48-150h。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dⅱ/l-半胱氨酸纳米线正己烷分散液中cdⅱ/l-半胱氨酸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0.01~0.2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伟,周慧敏,戴若彬,马伯瞻,徐雅,邹文萱,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