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烃抽余油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845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芳烃抽余油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芳烃抽余油加氢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载体主要为氧化铝,具有双峰孔结构,活性组分包括Pt、Ni、Cu、Ce、Ru,以催化剂的质量为100%计,Pt含量0.1~0.55%,Ni含量1~6%,Cu含量0.1~1%,Ce含量0.1~0.6%,Ru含量0.01~3%;其中活性组分Ni和Cu以微乳液方式负载,微乳液的粒径大于载体的小孔最大孔径,且小于载体的大孔最大孔径;其余活性组分以溶液形式负载,活性组分Pt分两步负载,第一步单独负载Pt,第二步Ce和Pt同时负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加氢活性和选择性高,抗结焦性能优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制备,具体涉及一种芳烃抽余油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芳烃抽余油是芳烃生产中的副产物,由于其辛烷值较低,不适合作为高标号汽油的调和组分,但抽余油中含硫、氮和重金属等杂质极低,是生产乙烯裂解原料和溶剂油的优质原料。一些生产企业将低附加值的抽余油通过加氢精制、精馏等手段得到高附加值精细石油化学品。通常采用抽余油作为原料提取戊烷、正己烷、异己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环戊烷、正庚烷、6#和120#溶剂油等产品。近年来,溶剂油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不同标准的溶剂油在食用油浸出、胶黏剂、橡胶等方面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产品加工过程耗能低、利用价值高、利润丰厚,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抽余油中少量的烯烃和芳烃严重影响了抽余油作为溶剂油的性质。因此要合理利用抽余油并赋予其更高的经济价值,必须加氢精制脱除其中的不饱和烃。抽余油中脱除烯烃的方法主要有加氢精制法和白土吸附精制法,由于白土失活快、精制效果不稳定,因此在工业上较少使用,目前大多采用加氢精制法。

2、中国专利cn107029732b公开了一种抽余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芳烃抽余油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的载体主要为氧化铝,具有双峰孔结构,含活性组分Pt、Ni、Cu、Ce、Ru,主活性组分Pt分两步负载,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在所述步骤(1)之前或之后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40~230m2/g,所述载体的双峰孔结构中小孔的孔径为5~20nm,大孔的孔径为30~250nm;所述微乳液的粒径大于20nm,且小于25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芳烃抽余油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的载体主要为氧化铝,具有双峰孔结构,含活性组分pt、ni、cu、ce、ru,主活性组分pt分两步负载,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在所述步骤(1)之前或之后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40~230m2/g,所述载体的双峰孔结构中小孔的孔径为5~20nm,大孔的孔径为30~250nm;所述微乳液的粒径大于20nm,且小于25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选为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油相为环己烷或正己烷;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正丁醇或正戊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中氧化铝占80wt%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中含ce 0.1~0.6wt%,与ce共浸渍的pt含量为0.005~0.05wt%。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t的可溶性前驱体为氯铂酸;所述ni的可溶性前驱体选自六水合硝酸镍、硫酸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林展学成马萍胡晓丽马好文孙利民郭大江谢元何崇慧吕龙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