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440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所述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包括贴合配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下基片上设有M型主流道,M型主流道的一端依次连接汇流通道和入口通道,另一端连接出口通道;上基片上设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与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连接;M型主流道上布置若干混合扩缩单元,混合扩缩单元指的是M型主流道的管壁向内凸起形成的结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时,为了适应不同情况的流体混合以及满足足够的停留时间,调整入口的速度;为了适应不同粒径的微颗粒,适当调整混合扩缩单元的缩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属于微化工。


技术介绍

1、连续流技术的特征有连续流动反应、瞬时微型处理量、高效、安全、自动化等。与传统釜式反应器技术相比,连续流技术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传质传热效率大幅度提升、反应安全性高、物料消耗量较小且配比精确、便于应用于实际生产等,在化工生产中,可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节约生产原料、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有望参与进行化工行业的工艺革新,甚至带来化工行业的革命,实现工厂微型化。同时,连续流技术的应用也广泛涉及到航空航天、医疗医药、电子科技、纳米材料合成等其他领域。

2、微尺度效应使得连续流的反应空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强化对流传热速率,缩短分子扩散时间等优点,根据流体技术理念设计的特殊通道,可有效提高流体的雷诺数,使液体进入混沌流或湍流状态,实现高效传质;微型化学反应场所在换热能力上也大幅度提高,双面换热使得换热介质的体积大于反应液的体积,换热介质与反应液反向流动,换热介质的热容量可完全覆盖反应的瞬时热量,从而实现反应温度的精确、稳定控制。

3、传统化工生产存在的问题:产品质量收率低、工艺放大困难、能源消耗高、用人多、占地广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推进和生产的经济效益。建立连续流微通道合成技术研究平台,利用微通道反应器高效传质、传热、停留时间分布窄、无放大效应等技术特点,可有效解决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微化工技术作为绿色工业新的研究方向,可用于以安全、高效和环保的方式解决困难、危险或甚至不可能的化学反应和工艺,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工业生产模式颠覆性的变革,吸引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外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都在快速推进微化工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探索。

4、连续流反应器的起到混合效果的设计可分为主动或被动混合式,主动混合式虽混合效率较高,但由于其需要磁场、电场、声场、热场等外加场或能量源,使其具有能耗高、结构复杂、难以制造等缺点;而被动混合式不需要任何外加的能量源,结构简单,更容易制备,故在微化工领域被广泛应用和研究,但现在的微流道结构仍存在压降大、混合效率不够高且制造工艺仍较为复杂等问题。

5、目前被动式的混合单元设计一般通过设计壁面的几何结构、增设内构件的方法实现其较为高效的混合,但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均存在或大或小的混合“死区”,导致微通道的压降急剧增加且易残留于微通道内部,不利于微流控芯片整体的清理和二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可以高效混合并提高反应时间。

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包括贴合配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

3、所述下基片上设有m型主流道,所述m型主流道的一端依次连接汇流通道和入口通道,另一端连接出口通道;

4、所述上基片上设有两个入口一个出口,分别与所述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连接;

5、所述m型主流道上布置若干混合扩缩单元,所述混合扩缩单元指的是所述m型主流道的管壁向内凸起形成的结构。

6、上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中,所述m型主流道在所述下基片中呈蛇形布置。

7、上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中,所述m型主流道的若干段流道的长度相等,优选1800~2200μm,宽度优选为190~210μm。

8、上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中,所述m型主流道的拐角处呈圆弧形,圆弧的角度优选为117~125°。

9、上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中,所述混合扩缩单元在所述m型主流道上呈周期性布置;

10、相邻两个所述混合扩缩单元呈反向错位布置。

11、上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中,所述m型主流道上的每条流道上设置3~4个所述混合扩缩单元。

12、上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中,所述混合扩缩单元包括迎水面、顺水面和圆弧边界;

13、所述迎水面和所述顺水面与所述圆弧边界均相切连接。

14、上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中,所述迎水面与所述m型主流道的管壁延长线的夹角α大于所述顺水面与所述m型主流道的管壁延长线的夹角β;

15、所述迎水面与所述顺水面相连形成的圆弧角的半径为38~42μm,优选40μm。

16、上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中,所述混合扩缩单元对于所述m型主流道的缩径率为73~77%,优选75%,“缩径率”指的是由壁面形状的改变造成的流道宽度和水力直径的减小,其减小量与原主流道的宽度的数值比。

17、应用本专利技术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时,两互不相溶的流体通过t型构置的两入口流道分别进入汇流通道,后经过第一次弯折进入m型主流道,并在遇到混合扩缩单元的迎水面时产生二次流与混沌混合,经过混合扩缩单元圆弧拐角后突然扩大形成空腔效应加大了混合,之后马上遇到下一个混合扩缩单元的迎水面,流体在每经过一个扩缩单元即经历一次拉伸折叠,较为有效的破坏了原本的两流体层流的状态,加大了两相液体间的互相传质与溶合;此外混合流体也会在两相邻流道的拐角处被改变流向,且由于连接两相邻流道的结构为圆弧拐角,此处较大地改善了高粘度流体在拐角处的淤积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包括贴合配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主流道在所述下基片中呈蛇形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主流道的拐角处呈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扩缩单元在所述M型主流道上呈周期性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主流道上的每条流道上设置3~4个所述混合扩缩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扩缩单元包括迎水面、顺水面和圆弧边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与所述M型主流道的管壁延长线的夹角α大于所述顺水面与所述M型主流道的管壁延长线的夹角β;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扩缩单元对于所述M型主流道的缩径率为73~7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包括贴合配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主流道在所述下基片中呈蛇形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主流道的拐角处呈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扩缩单元在所述m型主流道上呈周期性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扩缩m型连续流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王秀军王姗姗刘英华朝孙哲侯胜珍赵春花李仕超陈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