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阻尼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630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采用常规减振器的大部分结构包括贮油缸筒以及置于贮油缸筒内的活塞体,活塞体与贮油缸筒内壁配合处设有密封圈,贮油缸筒下端盖设有安装环,上端盖有一通孔,活塞杆通过密封圈置于该通孔中,设有引线孔的活塞杆穿过活塞体并与其固接,活塞体沿径向设有贯通孔,下端面设有磁场。可用于车辆半主动控制悬挂中的变阻尼减振器、发动机支座的自适应隔振器、司机座椅和驾驶室的隔振和减振。(*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磁流变液体应用
随着高速公路、提速铁路等交通设施发展和客运市场的相互竞争,为满足旅客快捷、安全、舒适的需要,车辆(不管是汽车还是铁路车辆)的行车速度不断提高。但一些线路由于地形等条件的限制,线路的曲线半径无法放大,同时车辆也必须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因此通过改进车辆悬挂系统参数的主动、半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半主动控制,采用变阻尼的减振器,通过实时控制调整阻尼力,以适应道路、车辆等运行条件的变化,保证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可变阻尼器件中除了数字开关阀、电磁阻尼器以外,最有发展潜力的当数采用电磁流变液的变阻尼减振器,它靠改变电场、磁场来调节阻尼大小,响应快(ms级)、控制精确。基于磁流变效应的磁流变液体(MR Fluids,又称智能材料、属纳米材料)及其器件在车辆悬挂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电流变液、磁流变液和电-磁流变液是基于电流变效应(ERE)和磁流变效应(MRE)而制成的悬浮液,分别可以在电场、磁场或电—磁场作用下迅速改变其粘性的新材料,被称为智能材料或智能液体。其中电流变效应早在1947年就被美国人Wills Winslow发现,但直至80年代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包括贮油缸筒(3)以及置于贮油缸筒内的活塞体(13),活塞体(13)设在活塞杆(4)的下部,活塞体(13)与贮油缸筒内壁配合处设有密封圈(7),贮油缸筒下端盖(12)设有安装环,上端盖(2)有一通孔,活塞杆(4)置于该通孔中并用密封圈(1)密封,其特征在于设有引线孔(5)的活塞杆(4)穿过活塞体(13)并固接,活塞体(13)沿径向设有贯通孔(9),下端面设有磁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华王月明吴向东吴学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