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为利于制动滞后的调整的用于车辆的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4682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设计为利于制动滞后的调整的用于车辆的制动系统。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包括伺服单元,该伺服单元工作为形成产生制动力的液压压力。伺服单元跟随可动构件的运动而被致动,以形成液压压力。可动构件响应于制动作用力移动。制动装置具有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工作为对可动构件相对于外周构件的运动产生阻力,使得该阻力在当可动构件沿向前方向移动时与当可动构件沿向后方向移动时不同。这产生了制动作用力与可动构件的运动量的相关关系的滞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车辆的制动系统,其工作为控制施加至例如汽车的制动力,并且设计为利于制动滞后的调整。
技术介绍
EP2212170A2教示了一种设计为控制施加至车辆的制动力的汽车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配备有制动模拟器和液压增压器,该制动模拟器用于模拟由车辆操作员或驾驶员在制动踏板处感受到的常规制动系统的特性,该液压增压器用于增大储集器中的压力,以产生主缸中的压力,根据制动踏板的操作,该压力被施加至摩擦制动器。日本专利第一公报No.2005-162127教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线控制动系统。该线控制动系统配备有主缸,该主缸配备有作为离散/分立零件的行程模拟器和压力调节器。行程模拟器工作为模仿在线控制动制动操作期间制动踏板的下压的感觉。压力调节器工作为调节储存有制动流体的储集器/蓄能器中的压力。依据线控制动系统的结构,主缸的其中致动流体的压力增大的操作模式与其中液压压力降低的操作模式在特性上几乎没有不同。因此,在由车辆的驾驶员进行的制动的可控性方面仍存在改进的空间。具体地,主缸通常通过操作杆与制动踏板连接。线控制动系统工作为响应于跟随制动踏板的下压的操作杆的行程产生制动流体的压力。在除了线控制动系统之外的常规制动系统中,主缸配备有密封件,密封件的表面受到压力,在当操作杆跟随制动踏板的下压而向前移动时该压力增大,由此导致对制动踏板的下压的阻力的增大。线控制动系统并非设计为响应于操作杆的运动而增大施加到密封件的表面的压力,因此导致与制动操作行程(即,制动踏板的行程)与制动操作作用力(即,由制动踏板的下压产生的压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的较小的滞后。这使得制动操作作用力中的小的变化被反映在车辆的减速中,由此导致在控制车辆的减速方面的增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设计为线控制动系统,并能够以高的自由度调整制动滞后的程度。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的制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包括:(a)液压压力产生器,其包括主缸,该主缸具有给定长度并具有前部和后部,在该主缸中设置有主活塞和输入活塞,在主缸中形成有主腔室,在主腔室中主活塞响应于对制动致动构件的操作而在主缸内移动以产生制动流体压力;(b)伺服单元,该伺服单元工作为根据对制动致动构件的操作而在伺服腔室内产生液压压力,并且根据伺服腔室内的液压压力将力施加在主活塞上;(c)轮缸,制动流体的压力从主腔室输送至该轮缸以产生用以制动车辆的摩擦制动力;(d)操作杆,该操作杆具有前部/前部部分和后部/后部部分,该前部比该后部更靠近主缸的前部,操作杆工作为将如施加至制动致动构件的制动作用力传送至设置在主缸中的输入活塞;(e)第一弹簧保持器,该第一弹簧保持器呈中空筒形形状,并且设置成围绕操作杆的前部并离开操作杆的外周;(f)第二弹簧保持器,该第二弹簧保持器呈中空筒形形状,并且设置成围绕操作杆的后部的外周;(g)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弹簧保持器与第二弹簧保持器之间,该复位弹簧沿主缸的向前方向迫压第一弹簧保持器,并且还沿主缸的向后方向迫压第二弹簧保持器;(h)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随着对制动致动构件的操作而沿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中的一者移动,沿向前方向时可动构件接近主缸的前部,而沿向后方向时可动构件离开主缸的前面移行;(i)外周构件,该外周构件围绕可动构件的外周设置成相对于可动构件是固定的;以及(j)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呈中空筒形形状,并且安装在可动构件与外周构件之间以在其间进行密封。伺服单元随着可动构件的运动而被致动以在伺服腔室内产生液压压力。弹性构件工作为对可动构件相对于外周构件的运动产生阻力,并随着可动构件的运动改变该阻力,使得该阻力在当可动构件沿向前方向移动时与当可动构件沿向后方向移动时不同。如以上描述的,可动构件相对于外周构件的运动的阻力在当可动构件沿向前方向移动时与当可动构件沿向后方向移动时是不同的,由此产生如通过可动构件传送至伺服单元的制动操作作用力与制动操作行程(即,可动构件的运动量)的相关关系的滞后。通过改变例如弹性构件的弹性模数可以以高的自由度设定该滞后。附图说明将从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中以及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附图中更完全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这不应被当做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这些具体的实施方式,而仅是出于说明和理解的目的。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安装有根据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框图;图2为示出图1的制动装置的局部纵向截面图;图3(a)为安装在图2的制动装置的液压增压器中的支撑构件的正视图;图3(b)为图3(a)的侧视图;图4为减压模式下图2的制动装置的液压增压器的阀芯缸和阀芯活塞的放大图;图5为表示作用于致动踏板的制动作用力与制动力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6为增压模式下图2的制动装置的液压增压器的阀芯缸和阀芯活塞的放大图;图7为压力保持模式下图2的制动装置的液压增压器的阀芯缸和阀芯活塞的放大图;图8为表示响应于制动踏板的下压而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反作用力与制动踏板的行程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9为图2的制动装置的液压增压器的后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示出逐渐地增大对输入活塞的向前运动的机械阻力的密封构件的局部纵向截面图;图11为示出工作为使安装在图2的制动装置的液压增压器中的操作杆居中的对中构件的局部纵向截面图;图12为示出安装在图2的制动装置的液压增压器的后部上的防护罩盖的局部纵向截面图;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逐渐地增大对液压增压器的输入活塞的向前运动的机械阻力的密封构件的局部纵向截面图;图15为示出图14的密封构件的改型的局部纵向截面图;以及图16为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逐渐地增大对液压增压器的输入活塞的向前运动的机械阻力的密封构件的局部纵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其中,在系列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零件,特别地对于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的制动系统B。附图仅为示意性视图,其并非必要地精确示出制动系统B的零件的尺寸。混合动力车辆如本文中所指的制动系统B被设计为安装在混合动力车辆中的摩擦制动单元。混合动力车辆配备有混合动力系统,以驱动轮,例如,左前轮Wfl和右前轮和Wfr。混合动力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包括:液压压力产生器,所述液压压力产生器包括主缸,所述主缸具有给定长度并具有前部和后部,并且在所述主缸中设置有主活塞和输入活塞,在所述主缸中形成有主腔室,在所述主腔室中所述主活塞响应于对制动致动构件的操作而在所述主缸内移动以产生制动流体压力;伺服单元,所述伺服单元工作以根据对所述制动致动构件的所述操作而在伺服腔室内产生液压压力、并且根据所述伺服腔室中的所述液压压力而将力施加在所述主活塞上;轮缸,所述制动流体压力从所述主腔室输送至所述轮缸以产生用以制动车辆的摩擦制动力;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具有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所述前部部分比所述后部部分更靠近所述主缸的所述前部,所述操作杆工作以将施加至所述制动致动构件的制动作用力传送至设置在所述主缸中的所述输入活塞;第一弹簧保持器,所述第一弹簧保持器呈中空筒形形状、并且设置成围绕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前部部分且离开所述操作杆的外周;第二弹簧保持器,所述第二弹簧保持器呈中空筒形形状、并且设置成围绕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后部部分的外周;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保持器与所述第二弹簧保持器之间,所述复位弹簧沿所述主缸的向前方向迫压所述第一弹簧保持器、并且还沿所述主缸的向后方向迫压所述第二弹簧保持器;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随着对所述制动致动构件的所述操作而沿所述可动构件接近所述主缸的所述前部的向前方向和所述可动构件离开所述主缸的所述前部移行的向后方向中的一者移动;外周构件,所述外周构件围绕所述可动构件的外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是固定的;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呈中空筒形形状、并且安装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外周构件之间以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外周构件之间进行密封,其中,所述伺服单元随着所述可动构件的运动而被致动以在所述伺服腔室内产生所述液压压力,以及所述弹性构件工作以对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外周构件的所述运动产生阻力,并且随着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运动而改变所述阻力,使得当所述可动构件沿所述向前方向移动时与当所述可动构件沿所述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阻力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28 JP 2013-1373691.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包括:
液压压力产生器,所述液压压力产生器包括主缸,所述主缸具有给定
长度并具有前部和后部,并且在所述主缸中设置有主活塞和输入活塞,在
所述主缸中形成有主腔室,在所述主腔室中所述主活塞响应于对制动致动
构件的操作而在所述主缸内移动以产生制动流体压力;
伺服单元,所述伺服单元工作以根据对所述制动致动构件的所述操作
而在伺服腔室内产生液压压力、并且根据所述伺服腔室中的所述液压压力
而将力施加在所述主活塞上;
轮缸,所述制动流体压力从所述主腔室输送至所述轮缸以产生用以制
动车辆的摩擦制动力;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具有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所述前部部分比所述
后部部分更靠近所述主缸的所述前部,所述操作杆工作以将施加至所述制
动致动构件的制动作用力传送至设置在所述主缸中的所述输入活塞;
第一弹簧保持器,所述第一弹簧保持器呈中空筒形形状、并且设置成
围绕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前部部分且离开所述操作杆的外周;
第二弹簧保持器,所述第二弹簧保持器呈中空筒形形状、并且设置
成围绕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后部部分的外周;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保持器与所述第二弹
簧保持器之间,所述复位弹簧沿所述主缸的向前方向迫压所述第一弹簧
保持器、并且还沿所述主缸的向后方向迫压所述第二弹簧保持器;
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随着对所述制动致动构件的所述操作而沿
所述可动构件接近所述主缸的所述前部的向前方向和所述可动构件离
开所述主缸的所述前部移行的向后方向中的一者移动;
外周构件,所述外周构件围绕所述可动构件的外周设置成相对于所
述可动构件是固定的;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呈中空筒形形状、并且安装在所述可动构
件与所述外周构件之间以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外周构件之间进行密
封,
其中,所述伺服单元随着所述可动构件的运动而被致动以在所述伺
服腔室内产生所述液压压力,以及
所述弹性构件工作以对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外周构件的所述
运动产生阻力,并且随着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运动而改变所述阻力,使
得当所述可动构件沿所述向前方向移动时与当所述可动构件沿所述向

\t后方向移动时所述阻力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在所述可动构件的外周表
面和所述外周构件的内周表面中的一者中形成有凹部,在所述凹部中设置
有所述弹性构件,以及,所述凹部的底表面、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外周表
面和所述外周构件的所述内周表面中的一者具有倾斜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倾斜表面朝向所述主
缸的所述前部沿所述可动构件和所述外周构件中的对应一者的径向方向
向外或向内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可动构件包括第一可
动构件和第二可动构件,所述第一可动构件由所述可动构件的更靠近所述
主缸的所述前部的前部部分限定,所述第二可动构件由所述可动构件的更
远离所述主缸的所述前部的后部部分限定,以及,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所
述第一可动构件与所述第二可动构件之间从而在所述第一可动构件与所
述第二可动构件之间形成气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
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外周构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呈中
空筒形形状并具有更靠近所述主缸的所述前部的前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
后端,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第二弹性
构件的所述前端向前且沿所述外周构件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或者向后且
沿所述外周构件的所述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工作
以沿所述操作杆的径向方向向内按压所述操作杆的外周,以实现所述操作
杆与所述第一弹簧保持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覆盖
所述主缸的后开口和所述操作杆,所述防护罩包括后固定部,所述后固定
部由弹性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山隆佐佐木泰博山口贵洋石村淳次铃木敦词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