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变速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044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变速器和包括该车辆变速器的车辆。所述变速器包括壳体(41)和拨叉轴(43),该拨叉轴在其轴向方向上形成有三槽结构(45),其中,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多个具有弹性的第一定位锁定装置,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一定位锁定装置的容纳部(42),所述第一定位锁定装置包括形成在其两端的支撑部(34a,34b)和形成在该支撑部之间的多个折弯部,其中,所述支撑部压紧在所述容纳部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多个折弯部包括朝向所述三槽结构突出并与所述三槽结构配合的第一折弯部(3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变速器不仅具有很好的定位锁定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变速器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变速器和包括该车辆变速器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各项性能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评价一辆车的好坏时,除了参考动力性能及发动机配置等方面之外,也会参考换挡操纵性(如挡位自锁、换挡手感等)评价车辆。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通常通过变速器进行换挡操作。为了保证变速器能够准确、安全、可靠地工作,变速器操纵机构必须具有定位锁定装置。目前,变速器中多采用定位座与拨叉轴22和/或换挡轴23的三槽结构24的配合实现挡位自锁功能和/或提供换挡阻力和换挡动力。如图1所示,定位座包括外壳11、弹簧12、滑动件13和钢球14,弹簧12设置在外壳11中并且,一端连接于外壳11的顶端,另一端连接滑动件13 ;钢球14设置在外壳11的底部并且与滑动件13接触,钢球14的大部分容纳在外壳11中,并且钢球能够沿着外壳11的轴向运动。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变速器的锁定装置。变速器的壳体21内设置有拨叉轴22或换挡轴23,拨叉轴22或换挡轴23上设置有三槽结构221 ((槽的深度小于钢球14的半径),壳体21上与三槽结构24相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图1中所示的定位座穿过壳体21上的通孔,并且使得钢球14能够落在中间凹槽24a (或左凹槽24b或右凹槽24c)中。当钢球14正对中间凹槽24a(或左凹槽24b或右凹槽24c)时,在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钢球被压入中间凹槽24a(或左凹槽24b或右凹槽24c)内,起到定位锁定拨叉轴22或换挡轴23的作用。当定位座与拨叉轴22配合时,拨叉轴22上的中间凹槽24a对正钢球14时是空挡位置,左凹槽24或右凹槽24c对正钢球14时则处于某一工作位置,换挡时钢球14钢球被压入中间凹槽24a(或左凹槽24b或右凹槽24c)内实现挡位的自锁,起到锁止挡位的作用,防止自动换挡和自动脱挡;当定位座与换挡轴23配合时,弹簧的弹力使得钢球14与凹槽之间存在预紧力,在换挡的过程中,钢球14沿凹槽的斜面移动,在此过程中,弹簧12压缩和扩张从而产生换挡阻力与换挡动力,即人们换挡时感觉到的换挡重感与换挡吸入感。 然而,上述定位座在安装时需要在变速器的壳体21上进行打孔,才能够实现与变速器的壳体21内的换挡轴23或拨叉轴22的配合。因此,现有技术中对壳体零件加工要求非常严格。当变速器的壳体21上的孔位加工不合格时,容易导致与拨叉轴22配合的定位座在换挡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锁定作用,从而增大了行车过程中的危险,降低了整车的安全系数。此外,当定位座与换挡轴23配合时,孔位加工不合格容易导致感力不正确的问题,影响换挡手感,使得驾驶员不能够确定换挡操作是否到位,影响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注意力,使得行车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钢球+弹簧的定位座装置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使得整车的制造成本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或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定位锁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变速器,该车辆变速器不仅具有很好的定位锁定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中并且能够轴向移动的拨叉轴,该拨叉轴在其轴向方向上形成有三槽结构,其中,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多个具有弹性的第一定位锁定装置,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拨叉轴的三槽结构的位置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一定位锁定装置的容纳部,所述第一定位锁定装置包括形成在其两端的支撑部和形成在该支撑部之间的多个折弯部,其中,所述支撑部压紧在所述容纳部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多个折弯部包括朝向所述三槽结构突出并与所述三槽结构配合的第一折弯部。 优选地,所述三槽结构包括多个斜面和形成在相邻所述斜面之间的多个凹槽和顶部,在所述车辆变速器换挡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折弯部依次偏压所述斜面和所述顶部,当所述车辆变速器换挡完成时,所述第一折弯部落入所述凹槽中并偏压相应的所述斜面。 优选地,当所述车辆变速器换挡完成时,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相应的斜面相切。 优选地,所述多个折弯部还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折弯部两端的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朝向相同并且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朝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均为圆弧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曲率,并且小于所述第三折弯部的曲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锁定装置一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车辆变速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能够轴向移动的换挡轴,该换挡轴的轴向移动控制所述拨叉轴的轴向移动,所述换挡轴在其轴向方向上形成有三槽结构,所述车辆变速器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二定位锁定装置,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换挡轴的三槽结构的位置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二定位锁定装置的容纳部,所述第二定位锁定装置包括形成在其两端的支撑部和形成在该支撑部之间的多个折弯部,其中,所述支撑部压紧在所述换挡轴的容纳部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锁定装置的多个折弯部包括朝向所述三槽结构突出并与所述三槽结构配合的第一折弯部。 优选地,所诉第二锁定装置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变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变速器能够通过第一锁定装置定位锁定拨叉轴从而防止自动换挡和自动脱挡,由于第一锁定装置为一体形成,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变速器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变速器的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变速器的定位座与换挡轴或拨叉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定位锁定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变速器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图3中的定位锁定装置与换挡轴或拨叉轴的配合关系; 图5为换挡时图4中的定位锁定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换挡到位时图4中的定位锁定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变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变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I定位座;11外壳;12弹簧;13滑动件;14钢球; 21壳体;22拨叉轴;23换挡轴;24三槽结构;24a中间凹槽;24b左凹槽;24c右凹槽; 3冲压钢片;31第一折弯部;32第二折弯部;33第三折弯部;34a,34b支撑部; 41壳体;42容纳部;43拨叉轴;44换挡轴;45三槽结构;45a第一凹槽;45b第二凹槽;45c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壳体(41)和设置在该壳体(41)中并且能够轴向移动的拨叉轴(43),该拨叉轴(43)在其轴向方向上形成有三槽结构(45),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多个具有弹性的第一定位锁定装置,所述壳体(21)上对应于所述拨叉轴(43)的三槽结构(45)的位置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一定位锁定装置的容纳部(42),所述第一定位锁定装置包括形成在其两端的支撑部(34a,34b)和形成在该支撑部(34a,34b)之间的多个折弯部,其中,所述支撑部(34a,34b)压紧在所述容纳部(4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多个折弯部包括朝向所述三槽结构(45)突出并与所述三槽结构(45)配合的第一折弯部(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壳体(41)和设置在该壳体(41)中并且能够轴向移动的拨叉轴(43),该拨叉轴(43)在其轴向方向上形成有三槽结构(45),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多个具有弹性的第一定位锁定装置,所述壳体(21)上对应于所述拨叉轴(43)的三槽结构(45)的位置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一定位锁定装置的容纳部(42),所述第一定位锁定装置包括形成在其两端的支撑部(34a,34b)和形成在该支撑部(34a,34b)之间的多个折弯部,其中,所述支撑部(34a,34b)压紧在所述容纳部(4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多个折弯部包括朝向所述三槽结构(45)突出并与所述三槽结构(45)配合的第一折弯部(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槽结构(45)包括多个斜面和形成在相邻所述斜面之间的多个凹槽和顶部,在所述车辆变速器换挡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折弯部(31)依次偏压所述斜面和所述顶部,当所述车辆变速器换挡完成时,所述第一折弯部(31)落入所述凹槽中并偏压相应的所述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辆变速器换挡完成时,所述第一折弯部(31)与所述相应的斜面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折弯部还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折弯部(31)两端的第二折弯部(32)和第三折弯部(33),所述第二折弯部(32)和第三折弯部(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岩青武红超白泽敏邦纪晓辉于领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