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130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该防扭拉杆悬置包括:外套筒;第一内芯,第一内芯设在外套筒内且第一内芯与外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件;连接杆,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内芯可拆卸地相连;第二内芯,第二内芯设在连接杆的第二端且第二内芯与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振件;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固定至第二内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扭拉杆悬置,第一内芯与连接杆采用可拆卸地连接方式,方便二者的拆卸与装配,便于防扭拉杆悬置的维护和更换,而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扭拉杆悬置可以很好地吸收动力总成的振动能量,减弱甚至避免振动向驾驶舱内传递,从而提高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构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通常,为了支撑车辆的动力总成,采用具有多个悬置构件的悬置系统来支撑固定。这些构件通过弹性元件隔离动力总成与承载部件之间的振动,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对于发动机处于横向布置的情况下,一般还采用防扭拉杆悬置以进一步减少振动的传递。传统的防扭拉杆悬置一般包括与车架和动力总成连接的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焊接成一体或一体铸造成型的,由此导致防扭拉杆悬置尺寸大,质量重且集中,而且传统的防扭拉杆悬置需要较大的径向活动空间,因此安装前要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造成空间上的浪费,不够紧凑、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该防扭拉杆悬置结构紧凑,尺寸小,质量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该防扭拉杆悬置的车辆,该车辆由于设置了上述的防扭拉杆悬置的缘故,因此更容易支撑固定动力总成,且结构简单、空间利用合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该防扭拉杆悬置包括:外套筒;第一内芯,所述第一内芯设在所述外套筒内且所述第一内芯与所述外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件;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芯可拆卸地相连;第二内芯,所述第二内芯设在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内芯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振件;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至所述第二内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扭拉杆悬置,第一内芯与连接杆采用可拆卸地连接方式,方便二者的拆卸与装配,便于防扭拉杆悬置的维护和更换,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扭拉杆悬置可以很好地吸收动力总成的振动能量,减弱甚至避免振动向驾驶舱内传递,从而提高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扭拉杆悬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且重量轻。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扭拉杆悬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内芯整体收纳在所述外套筒内。采用这种设计,不仅减小了第一内芯的高度,使第一内芯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降低,且第一内芯整体收纳在外套筒之内后,外套筒可以很好地保护第一内芯,避免长期使用后第一内芯损坏,降低使用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均为减振橡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内芯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减轻所述第一内芯质量的减重部。通过设置减重部,既方便铸造加工工序,同时也进一步减轻了第一内芯的重量,使防扭拉杆悬置更加轻量化,同时由于原材料节省的缘故,第一内芯的成本也有效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以及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分别设在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一端且上下相对,所述第一臂位于所述第二臂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臂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臂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防扭拉杆悬置还包括:内嵌件,所述内嵌件嵌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防扭拉杆悬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内嵌件和所述第一内芯后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与所述螺栓适配的螺纹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嵌件构造成一具有缺口的环形,所述内嵌件的径向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径向尺寸。由此,内嵌件可以更加牢靠地固定在第二安装孔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扭拉杆悬置还包括:吊环,所述吊环适于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外套筒过盈配合在所述吊环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的爆炸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防扭拉杆悬置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嵌件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中B-B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外套筒1;第一内芯2;第一减振件21;减重部22;连接杆3;第一臂31,第一安装孔311;第二臂32,第二安装孔321;连接杆本体33;第二内芯4;第二减振件41;连接支架5;内嵌件6;缺口61;紧固件7;吊环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首先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防扭拉杆悬置,包括外套筒1、第一内芯2、连接杆3、第二内芯4和连接支架5。如图1和图3所示,外套筒1可以是圆环形筒,外套筒1的顶部和顶部均敞开,外套筒1可由金属制成,外套筒1适于与车架固定,例如外套筒1可以通过下面将要提到的吊环8固定至车架。第一内芯2设在外套筒1内且第一内芯2与外套筒1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件21,第一减振件21可以是减振橡胶,减振橡胶可以是环形的且套设在第一内芯2与外套筒1之间。当然,减振橡胶也可以是条状或块状且优选为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第一内芯,所述第一内芯设在所述外套筒内且所述第一内芯与所述外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件;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芯可拆卸地相连;第二内芯,所述第二内芯设在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内芯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振件;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至所述第二内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第一内芯,所述第一内芯设在所述外套筒内且所述第一内芯与所述外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件;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芯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以及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分别设在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一端且上下相对,所述第一臂位于所述第二臂的上方,所述第一臂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臂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内芯,所述第二内芯设在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内芯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振件;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至所述第二内芯;内嵌件,所述内嵌件嵌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内嵌件和所述第一内芯后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芯整体收纳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