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737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轧机,包括机架本体、轴承座和用于锁紧所述轴承座的轴向锁紧装置,其中,所述轴向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座两侧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长条形孔槽,所述长条形孔槽中穿设有螺栓,通过所述螺栓,所述滑板固定于所述机架本体上;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螺栓连接;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滑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轧机,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既可以使所述轴承座锁紧固定所述机架本体上,还可以使所述轴承座能够自由滑动,达到调整所述轴承座位置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控制,对所述轴承座进行拆除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轧机,包括机架本体、轴承座和用于锁紧所述轴承座的轴向锁紧装置,其中,所述轴向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座两侧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长条形孔槽,所述长条形孔槽中穿设有螺栓,通过所述螺栓,所述滑板固定于所述机架本体上;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螺栓连接;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滑板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轧机,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既可以使所述轴承座锁紧固定所述机架本体上,还可以使所述轴承座能够自由滑动,达到调整所述轴承座位置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控制,对所述轴承座进行拆除更换。【专利说明】一种轧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轧机。
技术介绍
二辊可逆轧机用于将钢锭或大断面连铸坯往复轧制成需要的规格。轧机每轧制一个道次,其轧辊需要调整一次辊缝。因此,二辊可逆轧机的轴承座既要锁紧在机架上,又要能够保证辊缝调整时轴承座能够自由滑动。传统的二辊可逆轧机轧辊轴向锁紧装置的方式为:驱动结构与滑板铰接,滑板通过螺母与螺柱固定在机架上,调整螺母拧紧后保证垫片和滑板有一定间隙,液压缸可以推动滑板上的斜板与轴承座留有一定的间隙;此种方式由于存在小间隙使轧制时会引起轧辊轴向蹿动,因而降低了轧制精度及轧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轧机,其目的是为了使轴承座既要锁紧在机架上,又要能够保证辊缝调整时轴承座能够自由滑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轧机,包括机架本体、轴承座和用于锁紧所述轴承座的轴向锁紧装置,其中,所述轴向锁紧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轴承座两侧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长条形孔槽,所述长条形孔槽中穿设有螺栓,通过所述螺栓,所述滑板固定于所述机架本体上; 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螺栓连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结构,所述螺栓包括朝第一方向运动,与所述滑板之间相对锁紧的第一状态,以及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与所述滑板之间相对松脱的第二状态;且其中所述螺栓在第一状态,所述轴承座抵顶所述机架本体,所述螺栓在第二状态,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机架本体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螺栓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滑板包括相对于所述螺栓沿所述长条形孔槽朝第三方向移动,所述滑板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连接的状态,以及包括相对于所述螺栓沿所述长条形孔槽朝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移动,所述滑板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脱离连接的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 螺接在所述螺栓上的花键套,所述花键套内表面为螺纹,与所述螺栓顶端螺纹相配合; 套接在所述花键套外表面的摆臂,所述摆臂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圆孔,所述圆孔的内表面为花键结构,所述摆臂通过所述圆孔套设在所述花键套的外表面; 与所述摆臂的第二端铰接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设置有螺孔,所述摆臂通过所述螺孔与所述连杆相铰接; 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的第一液压缸。 进一步地,所述摆臂为多个,且平行设置于所述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向锁紧装置还包括: 套接在所述螺栓上的滑套,所述滑套设置于所述花键套与所述滑板之间; 设置在所述螺栓顶端的端盖,通过所述端盖在轴向上固定所述螺栓及所述锁紧机构。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 与所述机架本体上的支座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 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的第二液压缸; 铰接在所述第二液压缸上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滑板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两端。 其中,所述轴向锁紧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滑板上的斜板,当所述螺栓呈第一状态时,所述斜板抵顶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抵顶所述机架本体;当所述螺栓呈第二状态时,所述斜板与所述轴承座具有间隙,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机架本体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滑板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方向; 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滑板接近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方向。 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轧机通过第一驱动结构驱动所述螺栓变化为第一状态时,所述滑板使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机架本体紧密贴合,使所述轴承座锁紧固定所述机架本体上,防止所述轧机工作时由于存在小间隙使轧制时会引起轧辊轴向蹿动;所述轧机通过第一驱动结构驱动所述螺栓变化为第二状态时,所述滑板与所述轴承座产生间隙,可以实现对轧辊辊缝的调整;所述轧机通过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滑板沿第三方向运动时,所述滑板固定在所述机架本体上,所述轧机通过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滑板沿第四方向运动时,使所述滑板沿长条形孔槽松开从而够使轴承座移出,从而实现换辊的操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沿A-A方向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本体;2_第二支座;3第二液压缸;4_第一支座;5_第一液压缸;6_连杆;7_摆臂;8-滑板;9_轴承座;10-花键套;11-端盖;12_螺栓;13_滑套;14_斜板;15_下压装置;1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轧机存在小间隙使轧制时会引起轴承座轴向蹿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轧机。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轧机,包括机架本体1、轴承座9和用于锁紧所述轴承座的轴向锁紧装置,轴承座9竖直方向通过下压装置15固定在机架I上,轴线方向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其中,所述轴向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座9两侧的滑板8,所述滑板8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长条形孔槽,所述长条形孔槽中穿设有螺栓12,通过所述螺栓12,所述滑板8固定于所述机架本体I上;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螺栓12连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结构,所述螺栓12包括朝第一方向运动,与所述滑板8之间相对锁紧的第一状态,以及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与所述滑板8之间相对松脱的第二状态;且其中所述螺栓12在第一状态,所述轴承座9抵顶所述机架本体1,所述螺栓12在第二状态,所述轴承座9与所述机架本体I之间具有间隙16 ;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滑板8连接,所述螺栓12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滑板8包括相对于所述螺栓12沿所述长条形孔槽朝第三方向移动,所述滑板8与所述轴承座9之间连接的状态,以及包括相对于所述螺栓12沿所述长条形孔槽朝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移动,所述滑板8与所述轴承座9之间脱离连接的状态。 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轧机通过第一驱动结构驱动所述螺栓12变化为第一状态时,所述滑板8使所述轴承座9与所述机架本体I紧密贴合,使所述轴承座9锁紧固定所述机架本体I上,防止所述轧机工作时由于存在小间隙使轧制时会引起轧辊轴向蹿动;所述轧机通过第一驱动结构驱动所述螺栓12变化为第二状态时,所述滑板8与所述轴承座9产生间隙,可以实现对轧辊辊缝的调整;所述轧机通过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滑板8沿第三方向运动时,所述滑板8固定在所述机架本体I上;所述轧机通过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滑板8沿第四方向运动时,使所述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机,包括机架本体、轴承座和用于锁紧所述轴承座的轴向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座两侧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长条形孔槽,所述长条形孔槽中穿设有螺栓,通过所述螺栓,所述滑板固定于所述机架本体上;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螺栓连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结构,所述螺栓包括朝第一方向运动,与所述滑板之间相对锁紧的第一状态,以及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与所述滑板之间相对松脱的第二状态;且其中所述螺栓在第一状态,所述轴承座抵顶所述机架本体,所述螺栓在第二状态,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机架本体之间具有间隙;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螺栓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滑板包括相对于所述螺栓沿所述长条形孔槽朝第三方向移动,所述滑板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连接的状态,以及包括相对于所述螺栓沿所述长条形孔槽朝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移动,所述滑板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脱离连接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力王任全刘炜孙长城赵英彪刘欣曲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瑞信长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