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阻挡框架及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043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9:09
一种运输车阻挡框架及运输车,运输车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的用以阻挡货物掉出的运输车阻挡框架,运输车阻挡框架包括一底梁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梁两端的侧梁,所述底梁和所述侧梁围成U形,所述底梁上设有活动连接机构。多个运输车阻挡框架安装在运输车上,运输车阻挡框架可以在运输车上纵向移动,相邻两运输车阻挡框架间的间距可以调节,使装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输车阻挡框架的运输车能够适应不同货物长度的运输需求,使同一运输车可以运输不同长度的货物,提高了运输车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运输车阻挡框架及运输车,运输车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的用以阻挡货物掉出的运输车阻挡框架,运输车阻挡框架包括一底梁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梁两端的侧梁,所述底梁和所述侧梁围成U形,所述底梁上设有活动连接机构。多个运输车阻挡框架安装在运输车上,运输车阻挡框架可以在运输车上纵向移动,相邻两运输车阻挡框架间的间距可以调节,使装有本技术运输车阻挡框架的运输车能够适应不同货物长度的运输需求,使同一运输车可以运输不同长度的货物,提高了运输车的作业效率。【专利说明】 运输车阻挡框架及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运输车阻挡框架及装有该阻挡框架的运输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圆木材料的运输通常需要在运输车辆上安装阻挡框进行圆木材料的定位,通常每种长度的圆木需要至少使用两组阻挡框,否则圆木容易甩落车下,造成物品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现有的圆木运输车主要采用的是焊接式阻挡框结构,此种结构根据既定圆木长度确定两组阻挡框之间的距离,阻挡框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车架上,两组阻挡框之间的距离(档距)不可调,阻挡框也不可拆卸,只能运输当初确定长度的木材,因此在不同场合需要有不同档距的运输车以满足不同长度规格的圆木运输要求,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运输车上档距不可调,对运输货物长度的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运输车上移动以调节档距的阻挡框架;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本技术阻挡框架的运输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运输车阻挡框架,其包括一底梁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梁两端的侧梁,所述底梁和所述侧梁围成U形,所述底梁上设有活动连接机构。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滑动件和锁止件,所述滑动件设有滑槽。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滑动件包括上压块和下压块,所述上压块固定在所述底梁上,所述下压块设置在所述上压块的下方,所述滑槽由所述上压块和所述下压块围成。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下压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压块沿着所述底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分别与所述上压块围成两个所述滑槽。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压块的数量也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梁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下压块和两个所述上压块呈井字形分布,每个下压块与两所述上压块围成两个子滑槽,对应同一下压块的两个子滑槽相互连通而形成一个所述滑槽。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压块包括一第一连接板和一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围成L形,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底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下压块围成所述滑槽。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压块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下压块为平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平板之间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平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至少之一相连。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压块和所述下压块为分离结构,所述上压块和所述下压块的对应位置均设有通孔,所述锁止件为柱状锁止件,其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柱状锁止件穿过所述上压块和所述下压块上对应的通孔并通过螺母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拧松或拧紧所述螺母,可增大或缩小所述上压块和所述下压块的间距,进而增大或缩小所述滑槽的大小。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运输车阻挡框架上设置有绳环。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运输车,其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的用以阻挡货物掉出的运输车阻挡框架,所述阻挡框架为上述运输车阻挡框架。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架上具有沿纵向设置的滑轨;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滑动件和锁止件,所述滑动件设有滑槽;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匹配,使所述运输车阻挡框架可沿所述滑轨滑动。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架包括两平行并纵向设置的主梁和横向连接在两主梁上的横梁,所述主梁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所述腹板垂直连接在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所述滑轨为所述上翼板,所述上翼板位于所述滑槽中。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技术中,多个运输车阻挡框架安装在运输车上,运输车阻挡框架可以在运输车上纵向移动,相邻两运输车阻挡框架间的间距可以调节,使装有本技术运输车阻挡框架的运输车能够适应不同货物长度的运输需求,使同一运输车可以运输不同长度的货物,提高了运输车的作业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运输车阻挡框架结构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压块结构图; 图4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运输车侧视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运输车俯视图; 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运输车上运输车阻挡框架与纵梁连接处俯视图; 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运输车上运输车阻挡框架与纵梁连接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符图标记:底梁I ;绳环11 ;侧梁21、22 ;连接件211、221 ;活动连接机构3 ;滑动件31 ;上压块311、312 ;;第一连接板3111 ;第二连接板3112 ;加强筋3113 ;下压块313,314 ;垫块3131,3141 ;锁止件32 ;滑槽315,316 ;运输车4 ;纵梁41 ;上翼板411 ;下翼板412 ;腹板413后端梁42 ;横梁43 ;前端梁44 ;运输车阻挡框架5。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本技术在描述方位时以运输车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以运输车的宽度方向为横向。 运输车阻挡框架 本实施例中运输车阻挡框架5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底梁I和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梁I的两端的两根侧梁21、22,底梁I和侧梁21、22均可为方管梁。两根侧梁21、22分别各自通过两个连接件211、221固定在底梁I的两端,两根侧梁21、22与底梁I围成U形。本实施例中,侧梁21、22与底梁I互相垂直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使侧梁21、22与底梁I倾斜一定角度。 底梁I上设有将该运输车阻挡框架5可活动地锁止于其他物体上的活动连接机构 3。此处所说的“可活动地锁止”是指该运输车阻挡框架5可以改变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并在到达期望位置后锁定,使运输车阻挡框架5和“其他物体”相对位置固定。此处所说的“其他物体”是指除运输车阻挡框架5外的其他物体结构,例如设置在运输车上的滑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动连接机构3包括滑动件31和锁止件32,滑动件31上设置有两个滑槽315、316。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滑动件31包括两上压块311、312和两下压块313、314。两上压块311、312均固定在底梁I上。 如图3和图4所示,上压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输车阻挡框架,包括一底梁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梁两端的侧梁,所述底梁和所述侧梁围成U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上设有活动连接机构,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滑动件和锁止件,所述滑动件设有滑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涛李子韬高承文黄祖志陈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