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886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包括连接在活塞杆(2)上并位于减震器缸体顶部的导向器(1),所述的导向器(1)与减震器活塞之间的活塞杆(2)上还安装有阻尼板(3),导向器(1)面向减震器活塞的一端具有能容置阻尼板(3)的容置腔(1.1),所述的容置腔(1.1)的内壁与阻尼板(3)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隙(1.2)。采用以上结构后,阻尼板向导向器移动,压缩容置腔内的油液,使容置腔内的油液的油压增高,从而对阻尼板起到缓冲的作用,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防冲垫的结构;同时,形成的阻尼力更大,因此,缓冲效果更好,结构更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包括连接在活塞杆(2)上并位于减震器缸体顶部的导向器(1),所述的导向器(1)与减震器活塞之间的活塞杆(2)上还安装有阻尼板(3),导向器(1)面向减震器活塞的一端具有能容置阻尼板(3)的容置腔(1.1),所述的容置腔(1.1)的内壁与阻尼板(3)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隙(1.2)。采用以上结构后,阻尼板向导向器移动,压缩容置腔内的油液,使容置腔内的油液的油压增高,从而对阻尼板起到缓冲的作用,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防冲垫的结构;同时,形成的阻尼力更大,因此,缓冲效果更好,结构更简单。【专利说明】减震器的防冲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讲是一种能适用于大行程的减震器的防冲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避震系统中的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的结构是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筒内,在筒内充满油。活塞上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震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导向器是减震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它对减震器中活塞杆的运动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并承受了由此而产生的侧向力,同时通过导向器的油孔将工作缸和贮油缸连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大行程的减震器中,在活塞进行上行程时,由于活塞上行会压缩油液产生压力,因此,通常在导向器与油缸缸体的顶部之间设置一个防冲垫,用来防止导向器对缸体端部的冲击。但是,这种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存在以下的缺点:由于防冲垫位于导向器与缸体顶部之间,而减震器活塞在上行程的过程中带来的冲击力会传递到导向器并继续向上施压,这样,一方面对导向器的冲击力较大,另一方面,导向器依旧会通过防冲垫向缸体顶部冲击,因此,这种结构的防冲效果较差,而且形成的阻尼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形成大阻尼,并且防冲效果好的减震器的防冲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包括连接在活塞杆上并位于减震器缸体顶部的导向器,所述的导向器与减震器活塞之间的活塞杆上还安装有阻尼板,导向器面向减震器活塞的一端具有能容置阻尼板的容置腔,所述的容置腔的内壁与阻尼板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的容置腔的槽底为由中心向边缘内凹的斜面,该斜面与径向平面的夹角为5°,并且容置腔的槽底边缘与侧壁的过渡面为圆角过渡。 所述的容置腔的径向横截面为圆形,相应地阻尼板的外形为与容置腔相配的圆形,并且阻尼板的外壁与容置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05mm。 所述的容置腔的槽深大于等于阻尼板轴向厚度的2.5倍。 所述的容置腔的开口边缘的倒角为1X30°。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I)由于在导向器朝向活塞的一端设置了容置腔,并在导向器与活塞之间的活塞杆上安装了阻尼板,当活塞杆在缸体内向上移动时,活塞杆的阻尼板向导向器移动,压缩容置腔内的油液,使容置腔内的油液的油压增高,从而对阻尼板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了导向器对缸体顶部的冲击,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防冲垫的结构,同时,整块阻尼板的平面受到油液的油压作用,仅从阻尼板与容置腔之间的间隙中排油,使形成的阻尼力更大,因此,缓冲效果更好,结构更简单。 2)另外,在容置腔的槽底设置了由中心向边缘内凹的斜面后,是为了当阻尼板在到达容置腔最底部时,槽底与阻尼板之间还具有一定的空间,防止出现平面与平面贴死的现象。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减震器的防冲结构中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减震器的防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向器;1.1、容置腔;1.2、间隙;1.3、斜面;2、活塞杆;3、阻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减震器的防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连接在活塞杆2上并位于减震器缸体顶部的导向器I,所述的导向器I与减震器活塞之间的活塞杆2上还安装有阻尼板3,导向器I面向减震器活塞的一端具有能容置阻尼板3的容置腔 1.1,所述的容置腔1.1的内壁与阻尼板3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隙1.2。 所述的容置腔1.1的槽底为由中心向边缘内凹的斜面1.3,该斜面1.3与径向平面的夹角为5°,并且容置腔1.1的槽底边缘与活塞杆2侧壁的过渡面为圆角过渡。 所述的容置腔1.1的径向横截面为圆形,相应地阻尼板3的外形为与容置腔1.1相配的圆形,并且阻尼板3的外壁与容置腔1.1内壁之间的间隙1.2为0.05_。 所述的容置腔1.1的槽深大于等于阻尼板3轴向厚度的2.5倍。 所述的容置腔1.1的开口边缘的倒角为1X30°。【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包括连接在活塞杆(2)上并位于减震器缸体顶部的导向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器(I)与减震器活塞之间的活塞杆(2)上还安装有阻尼板(3),导向器(I)面向减震器活塞的一端具有能容置阻尼板(3)的容置腔(1.1),所述的容置腔(1.D的内壁与阻尼板(3)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隙(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1.1)的槽底为由中心向边缘内凹的斜面(1.3),该斜面(1.3)与径向平面的夹角为5°,并且容置腔(1.1)的槽底边缘与侧壁的过渡面为圆角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1.1)的径向横截面为圆形,相应地阻尼板(3)的外形为与容置腔(1.1)相配的圆形,并且阻尼板(3)的外壁与容置腔(1.1)内壁之间的间隙(1.2)为0.0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1.1)的槽深大于等于阻尼板(3)轴向厚度的2.5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1.1)的开口边缘的倒角为1X30°。【文档编号】F16F9/32GK203926570SQ201420381116【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0日 【专利技术者】邬赛尧 申请人:宁波金恒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的防冲结构,包括连接在活塞杆(2)上并位于减震器缸体顶部的导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器(1)与减震器活塞之间的活塞杆(2)上还安装有阻尼板(3),导向器(1)面向减震器活塞的一端具有能容置阻尼板(3)的容置腔(1.1),所述的容置腔(1.1)的内壁与阻尼板(3)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隙(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赛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恒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