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车辆的动载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9001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型车辆的动载平衡装置,包括车架(2)、左钢板弹簧组件(3-1)、右钢板弹簧组件(3-2)和驱动桥(6),左钢板弹簧组件和右钢板弹簧组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车架连接,还包括平衡杆组件,平衡杆组件中部与车架连接,平衡杆组件两端都与驱动桥连接,平衡杆组件相对于车架纵向中心平面呈对称布置。有益效果是:在车辆左右两侧负荷不均时,在对称布置的平衡杆组件的强制作用下,会阻止左右钢板弹簧组件变形不等的情况发生,无论是哪一侧的钢板弹簧组件变形过大,变形力都会通过平衡杆组件传递到另一侧的钢板弹簧组件,保证了左右两侧钢板弹簧组件变形的一致性,抑制了车身的横向抖动或倾斜,起到对车身横向平衡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小型车辆的动载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小型车辆的非独立悬架系统大都采用多片钢板弹簧组件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钢板弹簧组件的中间固定在驱动桥的桥管上,钢板弹簧组件的前、后两端通过吊耳与车架铰接,或钢板弹簧组件前端与车架固定铰接、后端通过吊耳与车架铰接。这种结构形式的悬架系统,因左、右两组钢板弹簧分别独立支撑于车架与后桥之间,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或转弯行驶时,车轮负荷发生转移,引起左、右两侧钢板弹簧组件的受力变形不等,进而导致车身的横向倾斜,影响驾剩人员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车辆的动载平衡装置,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或转弯行驶,车轮负荷发生转移时,左、右两侧钢板弹簧组件的受力变形相等,提高驾剩人员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车辆的动载平衡装置,包括吊耳、车架、左钢板弹簧组件、右钢板弹簧组件和驱动桥,左钢板弹簧组件和右钢板弹簧组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车架连接,还包括平衡杆组件,平衡杆组件中部与车架连接,平衡杆组件两端都与驱动桥连接,平衡杆组件相对于车架纵向中心平面呈对称布置。进一步的,平衡杆组件由左竖直推力杆、右竖直推力杆、左平衡杆和右平衡杆组成,左平衡杆和右平衡杆的中部分别与车架铰接,左平衡杆和右平衡杆内端浮动铰接,左平衡杆和右平衡杆外端分别与左竖直推力杆、右竖直推力杆的上端铰接,左竖直推力杆、右竖直推力杆的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桥铰接。进一步的,左平衡杆和右平衡杆的各铰支点中心距离对应相等、并且相对于车架纵向中心平面对称布置。进一步的,左竖直推力杆和右竖直推力杆的长度相等。进一步的,左平衡杆和右平衡杆铰接处为长圆孔。进一步的,左钢板弹簧组件、右钢板弹簧组件分别通过吊耳与车架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左右两侧负荷不均时,在对称布置的平衡杆组件的强制作用下,会阻止左右钢板弹簧组件变形不等的情况发生,无论是哪一侧的钢板弹簧组件变形过大,变形力都会通过平衡杆组件传递到另一侧的钢板弹簧组件,保证了左右两侧钢板弹簧组件变形的一致性,抑制了车身的横向抖动或倾斜,起到对车身横向平衡的目的,提高驾驶人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车架悬架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耳,2、车架,3-1、左钢板弹簧组件,3-2、右钢板弹簧组件,4-1、左竖直推力杆,4-2、右竖直推力杆,5-1、左平衡杆,5-2、右平衡杆,6、驱动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小型车辆的动载平衡装置,包括吊耳1、车架2、左钢板弹簧组件3-1、右钢板弹簧组件3-2和驱动桥6,左钢板弹簧组件3-1和右钢板弹簧组件3-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吊耳1与车架2铰接,左钢板弹簧组件3-1和右钢板弹簧组件3-2中部与驱动桥6固定连接;还包括平衡杆组件:由左竖直推力杆4-1、右竖直推力杆4-2、左平衡杆5-1和右平衡杆5-2组成,左平衡杆5-1的内端与右平衡杆5-2的内端在G点浮动铰接,左平衡杆5-1、右平衡杆5-2的外端分别与左竖直推力杆4-1、右竖直推力杆4-2的上端铰接,铰接点为C和D,左竖直推力杆4-1、右竖直推力杆4-2的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桥6铰接,左平衡杆5-1、右平衡杆5-2的中部分别与车架2铰接,铰接点为A和B,平衡杆组件相对于车架2纵向中心平面呈对称布置。车辆因路面不平或转弯行驶都会引起一侧车轮负荷增大而另一侧车轮负荷减小,进而引起左、右两侧钢板弹簧组件变形量不等,导致车身倾斜。使用本技术的小型车辆,在上述情况下,对称布置的平衡杆组件的强制作用下,会阻止这种变形不等趋势的发生,无论是哪一侧的钢板弹簧组件变形过大,变形力都会通过平衡杆组件传递到另一侧的钢板弹簧组件,保证了左右两侧钢板弹簧组件变形的一致性,抑制了车身的横向抖动或倾斜,起到对车身横向平衡的目的。平衡杆组件用于小型车辆后悬架上,可以减少因车身横向抖动或倾斜对前轮行驶方向的影响,提高操控稳定性;在保证钢板弹簧组件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钢板弹簧组件的刚度,进而降低悬架系统的偏频,在不平路面或转弯行驶时,可以有效平衡两侧钢板弹簧组件的受力变型,保持其变形量一致,达到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的目的。为了保证平衡杆组件的对称性,左平衡杆5-1和右平衡杆5-2的各铰支点中心距离对应相等、并且相对于车架纵向中心平面对称布置,左竖直推力杆4-1和右竖直推力杆4-2的长度相等。为了补偿左平衡杆5-1、右平衡杆5-2上下摆动时A、G、B三点之间距离的变化,左平衡杆5-1和右平衡杆5-2铰接处为长圆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车辆的动载平衡装置,包括吊耳(1)、车架(2)、左钢板弹簧组件(3‑1)、右钢板弹簧组件(3‑2)和驱动桥(6),左钢板弹簧组件(3‑1)和右钢板弹簧组件(3‑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车架(2)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杆组件,平衡杆组件中部与车架(2)连接,平衡杆组件两端都与驱动桥(6)连接,平衡杆组件相对于车架(2)纵向中心平面呈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车辆的动载平衡装置,包括吊耳(1)、车架(2)、左钢板弹簧组件(3-1)、右钢板弹簧组件(3-2)和驱动桥(6),左钢板弹簧组件(3-1)和右钢板弹簧组件(3-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车架(2)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杆组件,平衡杆组件中部与车架(2)连接,平衡杆组件两端都与驱动桥(6)连接,平衡杆组件相对于车架(2)纵向中心平面呈对称布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车辆的动载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杆组件由左竖直推力杆(4-1)、右竖直推力杆(4-2)、左平衡杆(5-1)和右平衡杆(5-2)组成,左平衡杆(5-1)和右平衡杆(5-2)的中部分别与车架(2)铰接,左平衡杆(5-1)和右平衡杆(5-2)内端浮动铰接,左平衡杆(5-1)和右平衡杆(5-2)外端分别与左竖直推力杆(4-1)、右竖直推力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宗申三轮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