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内胎车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203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内胎车轮结构,包括轮辋、轮辐和气门嘴,其中的轮辋两侧有胎圈座,胎圈座的最低处内径记为φD,两侧胎圈座之间设有槽,该槽是轮辋内径最小的区域记为φA,轮辐和轮辋的安装面处连接,该安装面是一个圆柱筒结构其内径记为φC,安装面位于槽和其中一侧的胎圈座之间,且安装面和槽之间设有凸台,凸台内径记为φB,其中:φD>φB>φC>φA,从而有效加强了整个车轮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具有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无内胎车轮结构,包括轮辋、轮辐和气门嘴,其中的轮辋两侧有胎圈座,胎圈座的最低处内径记为φD,两侧胎圈座之间设有槽,该槽是轮辋内径最小的区域记为φA,轮辐和轮辋的安装面处连接,该安装面是一个圆柱筒结构其内径记为φC,安装面位于槽和其中一侧的胎圈座之间,且安装面和槽之间设有凸台,凸台内径记为φB,其中:φD>φB>φC>φA,从而有效加强了整个车轮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具有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专利说明】无内胎车轮结构
本技术公开一种无内胎车轮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车辆车 轮
,尤其是卡车或货车等重载车辆用的车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卡车等重载车辆用的车轮一般包括两个部件:轮辋和轮辐,这两个部件在 接合处被焊接在一起。现有技术文献EP0755807披露一种无内胎车轮,其引入了轮辋的梯 级, 申请人:限定了比率R,R > 〇. 65,以便确保使组件具有更好的疲劳应力;而现有文献CN 102211495 A无内胎钢制车轮, 申请人:限定了比率R,R兰0.60,且在严苛的试验,如ZWARP 试验中也会显示出优越性能,该文献的车轮从一侧凸缘的直径最大处向中心最小直径处是 逐渐递减的变化,这种轮辋渐变设计也是目前车轮构造最有效的强度设计,这一事实说明 发现更为有效且更为有利的解决方案是很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和高承载力的无内胎车轮结 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无内胎车轮结构,包括轮辋、轮辐和气门嘴,其中的轮辋两侧有胎圈座,胎圈 座的最低处内径记为Φ0,两侧胎圈座之间设有槽,该槽是轮辋内径最小的区域记为ΦΑ, 轮辐和轮辋的安装面处连接,该安装面是一个圆柱筒结构其内径记为Φ C,安装面位于槽和 其中一侧的胎圈座之间,且安装面和槽之间设有凸台,凸台内径记为ΦΒ,所述的气门嘴安 装在轮辋上且处于轮辐外侧,其中:Φ? > ΦΒ > Φ(: > ΦΑ。 进一步,所述胎圈座的截面与水平方向成15°夹角,两胎圈座的外侧各连接轮缘。 进一步,所述轮辐具有一平直段,该平直段和轮辋的安装面处连接。 进一步,所述凸台是圆筒或部分圆锥结构,其内径须大于安装面内径。 进一步,所述一胎圈座和安装面之间须用凸峰连接,安装气门嘴的气门孔开在凸 峰处使气门嘴安装后处于轮辐的风孔外侧,在另一胎圈座和槽的侧壁通过凸峰连接。 本技术通过在轮辋的安装面和槽之间设置凸台结构,从而有效加强了整个车 轮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具有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无内胎车轮结构,包括轮辋1、轮辐2和气门嘴8,其中的 轮辋1两侧有胎圈座4,胎圈座4的最低处内径记为Φ?,两侧胎圈座之间设有槽6,该槽6 是轮辋内径最小的区域记为ΦΑ,轮辐2和轮辋的安装面5处连接,该安装面5是一个圆柱 筒结构其内径记为Φ(:,安装面5位于槽6和其中一侧的胎圈座4之间,且安装面5和槽6 之间设有凸台12,凸台12可以是圆筒或部分圆锥结构,其内径须大于安装面内径。凸台12 内径记为ΦΒ,所述的气门嘴8安装在轮辋1上且处于轮辐2外侧,其中:Φ?> ΦΒ> etc > ΦΑ。胎圈座4的截面与水平方向成15°夹角,两胎圈座的外侧各连接轮缘3。本实用 新型的轮辐2具有一平直段10和风孔11,该平直段和轮辋的安装面处连接。本技术 的胎圈座4和安装面5之间须用凸峰7连接,安装气门嘴的气门孔9开在凸峰处使气门嘴 安装后处于轮辐的风孔11外侧,其作用是避免掉入刹车殻造成事故,在另一胎圈座4和槽 6的侧壁通过凸峰7连接,两侧的凸峰成对称结构设置,上述两凸峰也可以由圆弧R角连接 替代,不论是凸峰还是圆弧R角连接,其作用均能加强刚度,提高承载力。 本技术通过在轮辋的安装面5和槽6之间设置凸台12结构,从而有效加强了 整个车轮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且车轮设计符合国标及相关国外通用标准,通过车轮强度试 验,本技术车轮与现有车轮结构相比,刚度提高20%以上,使用寿命延长15%以上。 本技术改进后经实验测试得车轮平均寿命如下 径向疲劳试验寿命:由80万转提高到100万转; 弯曲疲劳寿命:由230万转提高到270万转。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 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权利要求】1. 一种无内胎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轮辐和气门嘴,其中的轮辋两侧有胎 圈座,胎圈座的最低处内径记为Φ?,两侧胎圈座之间设有槽,该槽是轮辋内径最小的区域 记为ΦΑ,轮辐和轮辋的安装面处连接,该安装面是一个圆柱筒结构其内径记为Φ(:,安装 面位于槽和其中一侧的胎圈座之间,且安装面和槽之间设有凸台,凸台内径记为ΦΒ,所述 的气门嘴安装在轮辋上且处于轮辐外侧,其中:Φ〇> ΦΒ> ΦΟ ΦΑ。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胎圈座和安装面之间 须用凸峰连接,安装气门嘴的气门孔开在凸峰处使气门嘴安装后处于轮辐的风孔外侧,在 另一胎圈座和槽的侧壁通过凸峰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具有一平直段,该平 直段和轮辋的安装面处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是圆筒或部分圆锥 结构,其内径须大于安装面内径。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无内胎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座的截面 与水平方向成15°夹角,两胎圈座的外侧各连接轮缘。【文档编号】B60B3/04GK203888538SQ201420309084【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专利技术者】蒋万标, 林庆宝, 马峰, 李嘉 申请人:厦门日上车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内胎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轮辐和气门嘴,其中的轮辋两侧有胎圈座,胎圈座的最低处内径记为φD,两侧胎圈座之间设有槽,该槽是轮辋内径最小的区域记为φA,轮辐和轮辋的安装面处连接,该安装面是一个圆柱筒结构其内径记为φC,安装面位于槽和其中一侧的胎圈座之间,且安装面和槽之间设有凸台,凸台内径记为φB,所述的气门嘴安装在轮辋上且处于轮辐外侧,其中:φD>φB>φC>φ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万标林庆宝马峰李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日上车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