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它包括互锁凸轮组件、互锁凸轮轴、互锁销、互锁销导向支座和拨叉轴,所述互锁凸轮组件由互锁凸轮本体和互锁拨块组成,所述互锁拨块固定在互锁凸轮本体的两端面上,所述互锁凸轮本体空套在互锁凸轮轴上,所述互锁凸轮轴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互锁销及拨叉轴数量与变速器档位数匹配,互锁销套装在互锁销导向支座中,其一端与拨叉轴配装,另一端与互锁凸轮组件配装,所述互锁销导向支座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减少了变速器空间的占用,简化了换档操作机构的装配关系,而且提升了变速器各档位间的互锁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尤其是一种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属于汽车
。
技术介绍
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能是保证驾驶员根据使用条件,将变速器切换至某一档位。为了提高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工作的可靠性,保证变速器不会同时切换至两个档位,避免产生运动干涉和零部件的损坏,在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中都设有档位互锁装置。现有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不同档位间的互锁,大多采用互锁板结构来实现,例如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六档变速器档位互锁装置,其空间平行设置的拨叉轴组,该拨叉轴组包括四根可轴向滑动的拨叉轴,每根拨叉轴的外柱面上均设有与该拨叉轴同轴布置的环槽,还包括互锁板,该互锁板具有容纳该拨叉轴组的内环部,内环部包括与拨叉轴数量相应并分别与所述拨叉轴的环槽配合的卡接部;在各拨叉轴均无轴向移动时,所述的各卡接部有间隙地卡入各自对应的环槽内,在其中一根拨叉轴轴向移动而使与该拨叉轴对应的卡接部与环槽分离时,其余拨叉轴对应的卡接部与相应环槽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限制了其余拨叉轴的运动,达到了互锁的目的。在上述六档变速器档位互锁装置中,由于互锁板占用了变速器较多的空间,给其它零部件的布置带来不利影响,并且上述六档变速器档位互锁装置对互锁板制造精度要求很高,制造成本较高。另一种常见的互锁结构是以互锁销来实现档位间的互锁,由于此种互锁结构一般只能实现两根拨叉轴之间的互锁,不能满足档位数较多的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的要求,限制了变速器档位数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既能减少变速器空间的占用,简化换档操作机构的装配关系,又可提升变速器各档位间互锁可靠性的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它包括互锁凸轮组件、互锁凸轮轴、互锁销、互锁销导向支座和拨叉轴,所述互锁凸轮组件由互锁凸轮本体和互锁拨块组成,所述互锁拨块固定在互锁凸轮本体的两端面上,所述互锁凸轮本体空套在互锁凸轮轴上,所述互锁凸轮轴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互锁销及拨叉轴数量与变速器档位数匹配,互锁销套装在互锁销导向支座中,其一端与拨叉轴配装,另一端与互锁凸轮组件配装,所述互锁销导向支座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上述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所述互锁凸轮本体呈两端尖、中间宽的橄榄形结构,其外侧壁型面与对应的拨叉轴匹配。上述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所述互锁拨块上设有互锁销滑槽,所述互锁销滑槽型面与其对应的拨叉轴匹配。上述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所述拨叉轴包括环绕凸轮轴平行布置的第一拨叉轴、第二拨叉轴、第三拨叉轴和第四拨叉轴,它们的轴线均与互锁凸轮轴轴线垂直,在每一根拨叉轴上均设置与互锁销匹配的凹槽。本专利技术的互锁凸轮组件既可绕互锁凸轮轴旋转,又可延凸轮轴轴向移动,通过互锁凸轮组件两种运动方式的配合使变速器操纵机构各个挡位间实现互锁。当变速器切换至由第一拨叉轴或第三拨叉轴控制的档位时,由第一拨叉轴或第三拨叉轴上的凹槽推动与之配装的互锁销作轴向运动,从而推动互锁凸轮组件作轴向运动,由第一拨叉轴和第三拨叉轴将互锁凸轮组件顶死,实现第一拨叉轴和第三拨叉轴互锁;由于本专利技术在互锁凸轮本体的两端面上均设置了互锁拨块,当第一拨叉轴和第三拨叉轴互锁后,被第一拨叉轴和第三拨叉轴顶死的互锁凸轮组件限制了第二拨叉轴或第四拨叉轴的轴向移动,此时第二拨叉轴和第四拨叉轴也实现了互锁,这样就实现了变速器操纵机构各档位间的互锁;当变速器切换至由第二拨叉轴或第四拨叉轴控制的档位时,互锁凸轮组件做旋转运动,由互锁拨块推动与第一拨叉轴或第三拨叉轴对应的互锁销,实现第一拨叉轴和第三拨叉轴互锁,同时互锁凸轮组件推动位于另一侧的互锁销,实现第二拨叉轴和第四拨叉轴互锁,这样就实现了变速器操纵机构个档位间的互锁。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互锁板或互锁销结构的档位互锁装置比较,不仅减少了变速器空间的占用,简化了换档操作机构的装配关系,而且提升了变速器各档位间的互锁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互锁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互锁凸轮空间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拨叉轴结构及其空间布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在变速器切换至由第一拨叉轴或第三拨叉轴控制档位时互锁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在变速器切换至由第二拨叉轴或第四拨叉轴控制档位时互锁过程示意图。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互锁凸轮,1-1、互锁凸轮本体,1-2、互锁拨块,1-2-1、互锁销滑槽,2、互锁凸轮轴,3、互锁销,4、互锁销导向座,5、拨叉轴,5-1、第一拨叉轴,5-2、第二拨叉轴,5-3、第三拨叉轴,5-4、第四拨叉轴,5-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包括互锁凸轮组件1、互锁凸轮轴2、互锁销3、互锁销导向支座4和拨叉轴5,所述互锁凸轮组件I由互锁凸轮本体1-1和互锁拨块1-2组成,所述互锁拨块1-2固定在互锁凸轮本体1-1的两端面上,所述互锁凸轮本体1-1空套在互锁凸轮轴2上,所述互锁凸轮轴2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互锁销3及拨叉轴5数量与变速器档位数匹配,互锁销3套装在互锁销导向支座4中,其一端与拨叉轴5配装,另一端与互锁凸轮组件I配装,所述互锁销导向支座4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参看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的互锁凸轮本体1-1呈两端尖、中间宽的橄榄形结构,其外侧壁型面与对应的拨叉轴匹配;本专利技术的互锁拨块1-2上设有互锁销滑槽1-2-1,所述互锁销滑槽1-2-1型面与其对应的拨叉轴匹配。参看图1、图4,本专利技术的拨叉轴5包括环绕凸轮轴平行布置的第一拨叉轴5-1、第二拨叉轴5-2、第三拨叉轴5-3和第四拨叉轴5-4,它们的轴线均与互锁凸轮轴2轴线垂直,在每一根拨叉轴上均设置与互锁销3匹配的凹槽5-5。参看图5,本专利技术在变速器切换至由第一拨叉轴5-1或第三拨叉轴5-3控制的档位时,由第一拨叉轴5-1或第三拨叉轴5-3上的凹槽5-5推动与之配装的互锁销3作轴向运动,从而推动互锁凸轮组件I作轴向运动,由第一拨叉轴5-1和第三拨叉轴5-3将互锁凸轮组件I顶死,实现第一拨叉轴和第三拨叉轴互锁;由于本专利技术在互锁凸轮本体1-1的两端面上均设置了互锁拨块1-2,当第一拨叉轴5-1和第三拨叉轴5-3互锁后,被第一拨叉轴5-1和第三拨叉轴5-3顶死的互锁凸轮组件I限制了第二拨叉轴5-2或第四拨叉轴5-4的轴向移动,此时第二拨叉轴5-2和第四拨叉轴5-4也实现了互锁,这样就实现了变速器操纵机构各档位间的互锁。参看图6,本专利技术在变速器切换至由第二拨叉轴5-2或第四拨叉轴5-4控制的档位时,互锁凸轮组件I做旋转运动,由互锁拨块1-2推动与第一拨叉轴5-1或第三拨叉轴5-3对应的互锁销3,实现第一拨叉轴5-1和第三拨叉轴5-3互锁,同时互锁凸轮组件I推动位于另一侧的互锁销3,实现第二拨叉轴5-2和第四拨叉轴5-4互锁,这样就实现了变速器操纵机构个档位间的互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互锁凸轮组件(1)、互锁凸轮轴(2)、互锁销(3)、互锁销导向支座(4)和拨叉轴(5),所述互锁凸轮组件(1)由互锁凸轮本体(1‑1)和互锁拨块(1‑2)组成,所述互锁拨块(1‑2)固定在互锁凸轮本体(1‑1)的两端面上,所述互锁凸轮本体(2‑1)空套在互锁凸轮轴(2)上,所述互锁凸轮轴(2)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互锁销(3)及拨叉轴(5)数量与变速器档位数匹配,互锁销(3)套装在互锁销导向支座(4)中,其一端与拨叉轴(5)配装,另一端与互锁凸轮组件(1)配装,所述互锁销导向支座(4)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档位互锁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互锁凸轮组件(I)、互锁凸轮轴(2)、互锁销(3)、互锁销导向支座(4)和拨叉轴(5),所述互锁凸轮组件(I)由互锁凸轮本体(1-1)和互锁拨块(1-2)组成,所述互锁拨块(1-2)固定在互锁凸轮本体(1-1)的两端面上,所述互锁凸轮本体(2-1)空套在互锁凸轮轴(2)上,所述互锁凸轮轴(2)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互锁销(3)及拨叉轴(5)数量与变速器档位数匹配,互锁销(3)套装在互锁销导向支座(4)中,其一端与拨叉轴(5)配装,另一端与互锁凸轮组件(I)配装,所述互锁销导向支座(4)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军杰,付合法,张朋,邱健,杨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