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348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0:34
一种车辆座椅操作装置包括:输入侧构件,该输入侧构件执行操作输入;输出侧构件,该输出侧构件基于输入侧构件的操作而运动以操作座椅调整机构;以及速度改变机构(Mv),该速度改变机构(Mv)根据输入侧构件的操作位置而改变输出侧构件的运动量相对于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变化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操作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JP2007-144131A (参考文献I)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辆座椅斜倚设备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换言之,如图32中所示,切换凸轮(未示出)设置于盘状锁定机构200中,该盘状锁定机构200选择性地在允许和限制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垫的倾倒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偏置构件201也设置在盘状锁定机构200中,该偏置构件201将凸轮枢转偏置至切换至限制状态的一侧上。而且,台阶状且大致柱状铰接轴205插入锁定机构200中,并且大致拱形操作构件206以一体地枢转的方式连接至铰接轴205。凸轮被插入使得铰接轴205 —体地枢转,并且凸轮通过操作构件206的操作并抵抗偏置构件201的偏置力而枢转至切换至允许状态的一侧。例如还建议,除了操作构件206以外,还将第二操作构件(未示出)设置于座椅靠背的上部部分并将其联结至构成输出侧构件的铰接轴205,并且铰接轴205 (凸轮)通过作为输入侧构件的第二操作构件的操作并抵抗偏置构件201的偏置力而枢转至切换至允许状态的一侧。同样还实现的是,为了在除了座椅靠背相对于锁定机构200的角度调整的常规操作以外的操作中利用,允许第二操作构件的最大操作量大于操作构件206的最大操作量,这种操作的示例包括允许从入座状态向前倒状态的变化(后文中称为“前倒”)的操作。上述铰接轴205 (输出侧构件)的枢转量(运动量)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增加而以恒定的变化率增加。然而,在持续直到切换至允许状态位置的操作以及随后的操作期间,凸轮的枢转速度(运动速度)与最佳运动速度不同,因而需要使凸轮的枢转速度最佳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车辆座椅操作装置,其能够根据输入侧构件的操作位置而改变相对于操作量的输出侧构件的运动量的变化率。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操作装置,其包括:输入侧构件,所述输入侧构件执行操作输入;输出侧构件,所述输出侧构件基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而运动以操作座椅调整机构;以及速度改变机构,所述速度改变机构根据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位置而改变所述输出侧构件的运动量相对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变化率。根据该构造,相对于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输出侧构件的运动量的变化率由速度改变机构根据输入侧构件的操作位置而变化,并且输出侧构件能够相对于座椅调整机构在操作位置的操作以最佳的变化率运动。在本公开的方面中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速度改变机构包括: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轴向地支撑所述输出侧构件;滑轮,所述滑轮由所述输出侧构件轴向地支撑;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输出侧构件中;缆索,所述缆索由所述滑轮悬挂以便转向,所述缆索的一个终端锁定至所述输入侧构件并且所述缆索的另一终端锁定至所述基部构件;以及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固定至所述缆索的从所述滑轮朝向所述输入侧构件延伸的部分、并且能够响应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增大而抵靠所述抵接部。根据该构造,抵接件在输入侧构件的操作起动之前的阶段中从输出侧构件的抵接部上分离,并且输出侧构件经由滑轮被缆索牵引以相对于基部构件枢转(运动)。如此,输出侧构件的枢转量基于平分在关于滑轮的缆索的终端侧与抵接件侧的、与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相互关联的缆索的牵引量,并且因此输出侧构件的枢转速度相对较慢。在跟随当抵接件抵靠输出侧构件的抵接部时输入侧构件的操作的阶段中,输出侧构件枢转(运动)同时在抵接部被缆索牵引。因此,输出侧构件的枢转量基于与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相互关联的缆索的牵引量,并且因此输出侧构件的枢转速度相对较快。这样,通过使用设置在输出侧构件等上的滑轮的极为简单的构造,输出侧构件能够相对于座椅调整机构在输入侧构件的操作位置的操作以最佳的变化率(枢转速度)运动(枢转)。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中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速度改变机构包括: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轴向地支撑所述输入侧构件;滑轮,所述滑轮由所述输入侧构件轴向地支撑;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输入侧构件中;缆索,所述缆索转向以便能够响应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增大而绕着所述滑轮卷绕,所述缆索的一个终端锁定至所述输出侧构件并且所述缆索的另一终端锁定至所述基部构件;以及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固定至所述缆索的从所述滑轮朝向所述输出侧构件延伸的部分,所述抵接件抵接所述抵接部,并且抵接件能够响应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增大而从所述抵接部分离。根据该构造,在输入侧构件构件的操作开始之前的阶段中,缆索随着抵接件被抵接部挤压而被牵引。输出侧构件随着缆索被牵引而枢转(运动)。如此,输出侧构件的枢转量基于与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相互关联的缆索的牵引量,并且因此输出侧构件的枢转速度相对较慢。在跟随缆索绕着滑轮卷绕时输入侧构件的操作的阶段中,缆索被滑轮牵引同时从滑轮上退卷。输出侧构件枢转(运动)同时被缆索牵引。在该情形中,缆索的牵引量基于在关于滑轮的抵接件侧和缆索的终端侧上加倍的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并且因此输出侧构件的枢转速度相对较快。这样,通过使用设置在输入侧构件等上的滑轮的极为简单的构造,输出侧构件能够相对于座椅调整机构等在输入侧构件的操作位置的操作以最佳的变化率(枢转速度)运动(枢转)。在本公开的方面中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中,优选的是,抵接部和抵接件中的一者模制成具有朝向另一者凸出的弧形形状。根据该构造,抵接部和抵接件以处于大致线形接触的状态彼此抵接,并且抵接部与抵接件之间的力的传递能够被稳定。在本公开的方面中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中,优选的是,从输出侧构件的轴心至抵接部与抵接件的抵接部位的距离设定成小于从输出侧构件的轴心到滑轮的轴心的距离。根据该构造,与从输出侧构件的轴心到滑轮的轴心的距离和从输出侧构件的轴心到抵接部与抵接件的抵接部位的距离相等的情形相比,相对于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输出侧构件的运动量的变化率(枢转速度)能够以两个距离的比值(>1)作为乘数地增加。在本公开的方面中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座椅调整机构具有: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固定至座椅垫侧和座椅靠背侧中的一者;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固定至所述座椅垫侧和所述座椅靠背侧中的另一者并且由所述第一构件以可枢转方式支撑;杆,所述杆的径向方向运动由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中的引导槽引导,所述杆具有能够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内齿接合和脱离的外齿;凸轮,所述凸轮以可枢转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中,所述凸轮在沿一个方向枢转的解锁操作状态中通过将所述杆牵弓I至径向方向内侧而释放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之间的接合,并且所述凸轮在沿另一方向枢转的锁定操作状态中通过将所述杆挤压至径向方向外侧而使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接合;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朝向锁定操作侧枢转偏置所述凸轮;作为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解锁操作状态中经由所述输出侧构件而促使所述凸轮抵抗所述偏执构件的偏置力而枢转至解锁操作侧;以及记忆环,所述记忆环在直径减小的弹性变形状态下以可枢转方式设置在与所述内齿同轴地形成在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容置凹部中,所述记忆环具有第一解锁接合表面和第一锁定接合表面,所述第一解锁接合表面形成在所述记忆环的内周表面上并且与设置在所述杆中的杆侧接合突出部接合使得所述杆的外齿不能够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侧构件,所述输入侧构件执行操作输入;输出侧构件,所述输出侧构件基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而运动以操作座椅调整机构;以及速度改变机构(Mv),所述速度改变机构(Mv)根据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位置而改变所述输出侧构件的运动量相对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变化率。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2 JP 2013-0598851.一种车辆座椅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侧构件,所述输入侧构件执行操作输入; 输出侧构件,所述输出侧构件基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而运动以操作座椅调整机构;以及 速度改变机构(Mv),所述速度改变机构(Mv)根据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位置而改变所述输出侧构件的运动量相对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变化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 其中,所述速度改变机构包括: 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轴向地支撑所述输出侧构件; 滑轮(107),所述滑轮(107)由所述输出侧构件轴向地支撑; 抵接部(106b), 所述抵接部(106b)设置在所述输出侧构件中; 缆索(75),所述缆索(75)由所述滑轮悬挂以便转向,所述缆索的一个终端锁定至所述输入侧构件并且所述缆索的另一终端锁定至所述基部构件;以及 抵接件(106),所述抵接件(106)固定至所述缆索的从所述滑轮朝向所述输入侧构件延伸的部分、并且能够响应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增大而抵靠所述抵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 其中,所述速度改变机构包括: 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轴向地支撑所述输入侧构件; 滑轮(107),所述滑轮(107)由所述输入侧构件轴向地支撑; 抵接部(106b),所述抵接部(106b)设置在所述输入侧构件中; 缆索(75),所述缆索(75)转向以便能够响应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增大而绕着所述滑轮卷绕,所述缆索的一个终端锁定至所述输出侧构件并且所述缆索的另一终端锁定至所述基部构件;以及 抵接件(106),所述抵接件(106)固定至所述缆索的从所述滑轮朝向所述输出侧构件延伸的部分,所述抵接件(106)抵接所述抵接部,并且抵接件(106)能够响应于所述输入侧构件的操作量的增大而从所述抵接部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 其中,所述抵接部和所述抵接件中的一者模制成具有朝向另一者凸出的弧形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 其中,从所述输出侧构件的轴心至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抵接件的抵接部位的距离设定成短于从所述输出侧构件的轴心至所述滑轮的轴心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操作装置, 其中,所述座椅调整机构包括: 第一构件(10L),所述第一构件(IOL)固定至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幸史后藤直希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