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195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包括模架及挤压成型装置,挤压成型装置分别设在模架的两侧,所述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导滑板、挤压镶件、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导滑板的一端与模架连接,第二油缸设在导滑板的另一端,挤压镶件的一端位于塑件型腔内,挤压镶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的推杆连接,挤压镶件与模架共同围成塑件型腔,第一油缸位于导滑板上,第二油缸的推杆能推动第一油缸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模后注塑机注射塑胶到模具型腔内,并保压到完成,第一油缸启动,推动挤压镶件往型腔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塑料制品在模具内被有效的强制性的压缩,使得塑料制品的分子排布发生变化,排布更紧密、分布更均匀,而后继续冷却,制品取出,实现避免塑料制品内部会产生缩孔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模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目前国内此塑料PE100/PE80生产壁厚非常厚的产品,当制品生产出来冷却之后,其内部往往都会有很多的缩孔,此问题是由于制品壁厚太厚的而不能有效的冷却到制品内部和塑料注射到型腔内部时分子的排布不良等原因所造成。通常人们都是通过制品生产出来就进行在恒温箱保温冷却,或者是让产品进行慢冷却、让产品内部的热量渐渐的散发出来等等。此类方法效率非常低下,并且又需要很多的辅助设备才能完成。像这类低效率,高成本而且需要成倍的人力来辅助完成的方法,增添了巨大的成本,形成了高成本、低产出的生产经营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的不足,提供一种效率高,效果好的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包括模架及挤压成型装置,挤压成型装置分别设在模架的两侧,挤压成型装置和模架共同围成塑件型腔,所述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导滑板、挤压镶件、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导滑板的一端与模架连接,第二油缸设在导滑板的另一端,挤压镶件的一端位于塑件型腔内,挤压镶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的推杆连接,且第一油缸的推杆能推动挤压镶件移动,挤压镶件与模架共同围成塑件型腔,第一油缸位于导滑板上,第二油缸的推杆能推动第一油缸移动。 本方案中,模具合模后注塑机注射塑胶到模具型腔内,并保压到完成,第一油缸启动,推动挤压镶件往型腔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塑料制品在模具内被有效的强制性的压缩,使得塑料制品的分子排布发生变化,排布更紧密、分布更均匀,而后继续冷却,制品取出,实现避免塑料制品内部会产生缩孔的现象。 上述挤压镶件的外侧还套装有镶件外套,镶件外套一端置于模架内,镶件外套另一端与第一油缸连接。 上述第二油缸的推杆的端部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油缸通过支撑杆与连接板连接。 上述镶件外套与模架之间设有锁块。 上述第一油缸的推杆端部设有连接块,挤压镶件与连接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加工容易、装配配合合理、适合高产量生产等。大大的减少了塑胶制品由于壁厚太厚的原因造成的缩孔现象,提高了成品的合格率,从而起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的挤压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下列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模架1及2个挤压成型装置,2个挤压成型装置分别设在模架1的两侧,挤压成型装置和模架1共同围成塑件型腔,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导滑板14、挤压镶件3、镶件外套4、第一油缸10、第二油缸13,导滑板14的一端与模架1通过螺丝8连接,第二油缸13设在导滑板14的另一端,第二油缸13通过油缸固定板12固定在导滑板14上,油缸固定板12与导滑板14采用螺丝8连接,第一油缸10位于导滑板14上方,第一油缸10的推杆端部设有连接块6,挤压镶件3的一端位于塑件型腔内,挤压镶件3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10的推杆上的连接块6连接,挤压镶件3的外侧还套装有镶件外套4,镶件外套4的一端置于模架1内,镶件外套4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10的外壳连接,第二油缸13的推杆的端部设有连接板11,第一油缸10的外壳通过支撑杆9与第二连接板11连接,第二油缸13的推杆可以推动第一油缸10和镶件外套4移动。 上述镶件外套4置于模架1内的部分与模架1之间设有锁块5,锁块5可以保持镶件外套4与模架1的相对位置。上述连接块6与挤压镶件3采用销钉7和螺丝8连接,支撑杆9的一端与连接板11采用螺丝8连接,支撑杆9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10采用螺丝8连接。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模具合模后,注塑机注射塑胶到模具型腔内,并保压到完成,第一油缸10启动,推动挤压镶件3往型腔方向移动一定距离N,使得塑料制品2在模具内被有效的强制性的压缩,使得塑料制品2的分子排布发生变化,排布更紧密、分布更均匀,而后继续冷却,制品取出,实现避免塑料制品内部会产生缩孔的现象。 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包括模架及挤压成型装置,挤压成型装置分别设在模架的两侧,挤压成型装置和模架共同围成塑件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导滑板、挤压镶件、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导滑板的一端与模架连接,第二油缸设在导滑板的另一端,挤压镶件的一端位于塑件型腔内,挤压镶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的推杆连接,且第一油缸的推杆能推动挤压镶件移动,挤压镶件与模架共同围成塑件型腔,第一油缸位于导滑板上,第二油缸的推杆能推动第一油缸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挤压辅助成型模具,包括模架及挤压成型装置,挤压成型装置分别设在模架的两侧,挤压成型装置和模架共同围成塑件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导滑板、挤压镶件、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导滑板的一端与模架连接,第二油缸设在导滑板的另一端,挤压镶件的一端位于塑件型腔内,挤压镶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的推杆连接,且第一油缸的推杆能推动挤压镶件移动,挤压镶件与模架共同围成塑件型腔,第一油缸位于导滑板上,第二油缸的推杆能推动第一油缸移动。
2.根据权利1所述的二次挤压辅助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