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008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包括凸模座、凸模芯、凹模座、凹模芯,凸模芯和凹模芯配合形成模具型腔,凹模芯包括围绕凸模芯设置的第一型模、与第一型模远离凸模芯一端连接的第二型模;第一型模端部设有排气槽,第二型模内设有注塑流道。将凹模芯设置为第一型模和第二型模两部分,且第二型模位于远离凸模芯的一端,再在第二型模上设置注塑流道,使注塑入口从产品的侧面改为产品的下部,使凸模芯四面受力平衡,填充型腔均匀,不会出现凸模芯单边受力所导致的偏胶现象,防止产品出现偏壁厚的情况,同时在第一型模端部设置有排气槽,模具型腔内空气可以通过排气槽排出,避免出现模具型腔内出现高压情况,进而提升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


技术介绍

1、注塑模具的生产中,一些具有腔室的盒类或者杯状类的产品,一般都是采用侧面单边单点的注塑进胶方式,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这样的侧面单边单点进胶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侧面单边单点进胶这样的进胶方式塑料填充是从产品下部往上部包裹,注塑时型腔内部的空气难以排出,出现困气现象,加上产品壁厚薄,型腔体积不大,导致注塑压力过大;第二:由于侧面单边单点进胶注塑压力大,会使模具浇口位置长期受高压影响导致模具型芯冲偏,且进胶口位置因注塑压力大高压注塑,型腔内空气被压缩而持续升温,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偏壁厚和发黄现象,照成不良;第三:现有相关产品模具其注塑流道一般从产品上部延伸至产品下部,注塑流道长度比较长,浪费材料且会有冷料出现,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流痕,外观不好看且增加一定的材料成本。

2、现有技术中,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有模具体及内模件,模具体设置有用于连接内模件的连接孔;内模件设置有用于注塑的模腔以及与模腔连通的注塑口,内模件为排气钢材料;模具体设置有与连接孔连通的排气道。能减少模腔壁上不必要的排气槽,降低注射压力,减少产品成型保压时间,降低和消除产品内应力,防止产品变形,避免分型面开排气系统产生的飞边及其他瑕疵,可使由于浇口偏位、壁厚不均匀、薄壁等较困难产品成型的问题得到解决,成型材料高温产生的气体和模具型腔内快速聚压而引起的烧焦、留痕、缺料、零件变形等缺陷得到充分解决,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但是该模具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产品,对于尺寸稍大的注塑产品的生产,该结构的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具有腔室的盒类或者杯状类的产品在注塑时容易困气或出现高压导致产品偏壁厚的缺陷,提供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包括凸模座、与所述凸模座连接的凸模芯、相对所述凸模座横向移动的凹模座、与所述凹模座连接的凹模芯,所述凸模芯和所述凹模芯配合形成模具型腔,所述凹模芯包括围绕所述凸模芯设置的第一型模、与所述第一型模远离所述凸模芯一端连接的第二型模;所述第一型模端部设有与所述模具型腔相连接的排气槽,所述第二型模内设有端部朝向所述凸模芯顶部且与注塑机相连的注塑流道。

3、凸模芯和凹模芯配合形成模具型腔,注塑机将熔融的塑胶通过凹模芯的一端挤入注塑流道内,再挤入模具型腔中,进行冷却形成产品。本方案中,第一型模与第二型模抵接在一起配合形成凹模芯,再与凸模芯配合形成整个模具型腔,同时,第二型模内设有与注塑机相连的注塑流道,注塑流道与模具型腔相连的一端便为模具型腔的注塑入口,且第二型模位于对应产品下部的位置,第二型模中注塑流道的端口朝向凸模芯的顶端,通过第二型模将原本设置在产品侧面的注塑入口改到产品的下部,即产品的底部,从产品下部挤入熔融的塑胶后,其挤入方向对应产品的下部朝向上部,由于产品四周环绕有侧壁,熔融的塑胶的可以在产品侧壁的位置均匀摊开,然后再流向产品上部的位置,进而避免塑胶挤入时应力过于集中,避免出现偏壁厚的情况。如此设置之后,注塑入口的位置可以离注塑机更近,可以减短注塑流道的长度,节省材料,也降低了冷料出现的几率,避免产品上出现流痕。进一步地,本方案中的模具为热流道模具,在注塑流道靠近注塑机的一端,还设有热流道组件,注塑机中热熔的塑胶被挤出后,先流经热流道组件,再流入注塑流道内,热流道组件可以保持热熔的塑胶的高温状态,进一步避免冷料出现的几率。另外,本方案还在第一型模的端部设有排气槽,当熔融的塑胶挤入模具型腔内后,模具型腔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排气槽排出,避免模具型腔内空气压力过高,避免高压空气将凸模芯推动而造成产品出现偏壁厚的情况。

4、优选的,所述注塑流道靠近所述凸模芯的端口位于模具型腔的几何中心位置,所述凸模芯上设有与所述注塑流道端口相对的导料槽,所述导料槽槽体为半球形。

5、将注塑流道端口设置于模具型腔的几何中心位置,可以使熔融的塑胶进入模具型腔时可以更为均匀地向四周散开,熔融的塑胶挤入模具型腔内后,塑胶会先与导料槽接触,且导料槽槽体为半球形,即槽体的腔体形状为半球形,也可以为不完全的半球形,如四分之一球形等,熔融的塑胶在接触到导料槽后,球形的槽体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使塑胶均匀向四周挤去,可以进一步降低模具型腔内的压力。同时,配合上述方案中提到的模具中的热流道组件,熔融的塑胶在保持高温状态的情况下与导料槽相接触,能更容易散开,充分发挥导料槽的作用。

6、优选的,所述第二型模包括均与所述第一型模滑动连接且互为镜像体的第一滑模和第二滑模;所述第一滑模和第二滑模的抵接端面上均设有组成所述注塑流道且相互镜像的注塑槽,所述第一滑模和所述第二滑模均连接有推动组件,所述第一型模与所述凸模座间连接有延时触发解锁进而断开连接的临时固定组件。

7、将第二型模设置成可以滑动的两个滑模,分别是第一滑模和第二滑模,且将注塑流道设置在两个滑模的抵接端面上,通过两个相互镜像的注塑槽抵接在一起,变形成注塑流道,如此在开模时,注塑流道中的水口料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脱模,也可以设置更加复杂的注塑流道,满足各类生产需求。同时,在第一滑模和第二滑模相对第一型模滑动时,第一型模应该保持固定状态,本方案中,第一型模在临时固定组件的作用下保持固定,临时固定组件为延时触发解锁的固定组件,在第一滑模和第二滑模移动的过程中,临时固定组件保持锁定状态,以使得第一型模保持固定,当第一滑模和第二滑模移动停止后,临时固定组件会触发解锁,进而使第一型模远离凸模座和凸模芯后,产品再进行脱模。同时,该临时固定组件的触发结构应该为纯机械结构,现有技术中有较多可应用的类似结构。

8、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模和所述第二滑模上均设有斜向设置的通槽;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凹模座连接的连接板和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相对所述连接板倾斜且杆身设置于所述通槽内。

9、连接板移动时带动滑动杆移动,滑动杆是斜向设置的,且位于同样是斜向设置的通槽内,连接板和滑动杆同时向后移动时,滑动杆相对通槽滑动,并且会刮到通槽上为第一滑模和第二滑模提供向两边移动的动力,进而使第一滑模和第二滑模向两侧移动,使两个注塑槽分开,露出水口料。

10、优选的,所述临时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型模铰接的卡扣板、与所述凸模座连接的第一固定销、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二固定销、与所述第一型模连接的限位销以及使所述卡扣板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卡扣板上对角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销和所述第二固定销相配合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所述卡扣板复位时所述第一开口槽与所述第一固定销相扣,所述第二开口槽包括行程槽位和触发槽位,所述第二固定销移动至触发槽位时推动所述卡扣板旋转使所述第一开口槽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销。

11、卡扣板相对第一型模旋转,转到设定位置时,第一开口槽卡在第一固定销上,形成锁定固定连接,使第一型模与凸模座相对固定,当连接板带动第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包括凸模座(1)、与所述凸模座(1)连接的凸模芯(101)、相对所述凸模座(1)横向移动的凹模座(2)、与所述凹模座(2)连接的凹模芯(201),所述凸模芯(101)和所述凹模芯(201)配合形成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芯(201)包括围绕所述凸模芯(101)设置的第一型模(3)、与所述第一型模(3)远离所述凸模芯(101)一端连接的第二型模(4);所述第一型模(3)端部设有与所述模具型腔相连接的排气槽(301),所述第二型模(4)内设有端部朝向所述凸模芯(101)顶部且与注塑机相连的注塑流道(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流道(401)靠近所述凸模芯(101)的端口位于模具型腔的几何中心位置,所述凸模芯(101)上设有与所述注塑流道(401)端口相对的导料槽(102),所述导料槽(102)槽体为半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模(4)包括均与所述第一型模(3)滑动连接且互为镜像体的第一滑模(402)和第二滑模(403);所述第一滑模(402)和第二滑模(403)的抵接端面上均设有组成所述注塑流道(401)且相互镜像的注塑槽(404),所述第一滑模(402)和所述第二滑模(403)均连接有推动组件(5),所述第一型模(3)与所述凸模座(1)间连接有延时触发解锁进而断开连接的临时固定组件(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模(402)和所述第二滑模(403)上均设有斜向设置的通槽(405);所述推动组件(5)包括与所述凹模座(2)连接的连接板(501)和与所述连接板(501)连接的滑动杆(502);所述滑动杆(502)相对所述连接板(501)倾斜且杆身设置于所述通槽(40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定组件(6)包括与所述第一型模(3)铰接的卡扣板(601)、与所述凸模座(1)连接的第一固定销(602)、与所述连接板(501)连接的第二固定销(603)、与所述第一型模(3)连接的限位销(607)以及使所述卡扣板(601)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卡扣板(601)上对角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销(602)和所述第二固定销(603)相配合的第一开口槽(6011)和第二开口槽(6012),所述卡扣板(601)复位时所述第一开口槽(6011)与所述第一固定销(602)相扣,所述第二开口槽(6012)包括行程槽位(6012a)和触发槽位(6012b),所述第二固定销(603)移动至触发槽位(6012b)时推动所述卡扣板(601)旋转使所述第一开口槽(6011)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销(6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卡扣板(601)连接的第三固定销(604)、与所述第一型模(3)连接的第四固定销(605)、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固定销(604)和所述第四固定销(605)连接的弹性件(606);所述卡扣板(601)靠近所述凸模座(1)的端部设有卡扣斜面(6013),所述卡扣斜面(6013)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销(602)滑动并使所述卡扣板(601)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模(3)两端均设有排气槽(301),所述排气槽(301)槽道一端设有多个与模具型腔相连的开口,另一端连通至模具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芯(101)端部设有气顶(7)。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槽(404)上设有用于藏住注塑冷料的冷料槽(8)。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301)包括第一槽位(3011)与第二槽位(3012);所述第一槽位(3011)与模具型腔相连且深度为0.02-0.06mm,所述第二槽位(3012)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槽位(30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包括凸模座(1)、与所述凸模座(1)连接的凸模芯(101)、相对所述凸模座(1)横向移动的凹模座(2)、与所述凹模座(2)连接的凹模芯(201),所述凸模芯(101)和所述凹模芯(201)配合形成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芯(201)包括围绕所述凸模芯(101)设置的第一型模(3)、与所述第一型模(3)远离所述凸模芯(101)一端连接的第二型模(4);所述第一型模(3)端部设有与所述模具型腔相连接的排气槽(301),所述第二型模(4)内设有端部朝向所述凸模芯(101)顶部且与注塑机相连的注塑流道(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流道(401)靠近所述凸模芯(101)的端口位于模具型腔的几何中心位置,所述凸模芯(101)上设有与所述注塑流道(401)端口相对的导料槽(102),所述导料槽(102)槽体为半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模(4)包括均与所述第一型模(3)滑动连接且互为镜像体的第一滑模(402)和第二滑模(403);所述第一滑模(402)和第二滑模(403)的抵接端面上均设有组成所述注塑流道(401)且相互镜像的注塑槽(404),所述第一滑模(402)和所述第二滑模(403)均连接有推动组件(5),所述第一型模(3)与所述凸模座(1)间连接有延时触发解锁进而断开连接的临时固定组件(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模(402)和所述第二滑模(403)上均设有斜向设置的通槽(405);所述推动组件(5)包括与所述凹模座(2)连接的连接板(501)和与所述连接板(501)连接的滑动杆(502);所述滑动杆(502)相对所述连接板(501)倾斜且杆身设置于所述通槽(40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产品偏壁厚及高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定组件(6)包括与所述第一型模(3)铰接的卡扣板(601)、与所述凸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舜波谭建志张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