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93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胶件注塑模具,包括静模和动模,静模上安装有导向杆,动模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杆靠近动模的一端安装有磁性块,导向孔的底部设有可导电的线圈,线圈由螺旋线环构成,螺旋线环首尾相连形成导电的闭环。本申请通过在导向孔的底部安装闭合的线圈,使在动模与静模进行合模的过程中,磁性块靠近线圈时,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和与磁性块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从而达到缓冲的作用,另外当动模与静模合模之后,感应磁场消失,磁性块不再受线圈的作用力,使动模与静模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而减少出现次品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塑胶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1、模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原理指:将受热融化的塑胶原材料由注塑机螺杆推进高压射入塑胶模具的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塑胶成形产品。

2、塑胶模具由动模和静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静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静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模腔,开模时动模和静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在工作状态下,动模移动靠近静模并与静模合模,在动模与静模进行合模时,动模会与静模产生冲击,现有设计中采用在静模相对于动模的接触面上设置减震块或安装减震弹簧来达到减震的效果(弹簧弹力必须足够高,才能起到缓冲作用),但在合模后减震块或者弹簧被压缩,减震块或弹簧会给动模施加远离静模的弹力,阻碍动模靠近静模进行合模,注塑时,注塑压力会产生一个使动模远离静模的压力,在这两个力的合力作用下,动模与静模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导致熔融的塑料从间隙中流出,导致注塑产品出现次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动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件注塑模具,包括静模(1)和动模(2),所述静模(1)上安装有导向杆(3),所述动模(2)上设有导向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4)的底部设有可导电的线圈(6),所述线圈(6)由螺旋线环构成,所述螺旋线环首尾相连形成导电的闭环,所述导向杆(3)靠近所述动模(2)的一端安装有穿入线圈(6)进行切割磁场的磁性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环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触点(7)和固定触点(8),所述固定触点(8)固定在所述导向孔(4)内,当合模时,所述移动触点(7)和所述固定触点(8)接触,当所述动模(2)与所述静模(1)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件注塑模具,包括静模(1)和动模(2),所述静模(1)上安装有导向杆(3),所述动模(2)上设有导向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4)的底部设有可导电的线圈(6),所述线圈(6)由螺旋线环构成,所述螺旋线环首尾相连形成导电的闭环,所述导向杆(3)靠近所述动模(2)的一端安装有穿入线圈(6)进行切割磁场的磁性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环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触点(7)和固定触点(8),所述固定触点(8)固定在所述导向孔(4)内,当合模时,所述移动触点(7)和所述固定触点(8)接触,当所述动模(2)与所述静模(1)脱模时,所述移动触点(7)与所述磁性块(5)接触以使所述移动触点(7)和所述固定触点(8)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4)为盲孔,所述导向孔(4)底部开有第一导气孔(9),所述第一导气孔(9)与所述导向孔(4)的直径之比小于1/10,磁性块(5)的直径与所述导向孔(4)的直径相等以使所述导向杆(3)与所述导向孔(4)之间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4)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气孔(10),且所述第二导气孔(10)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气孔(9)的直径,所述第二导气孔(10)与所述导向孔(4)的直径之比大于1/10且小于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迪贤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