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悬浮分体式叉车护顶架的装配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6856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悬浮分体式叉车护顶架的装配检测装置。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上设有两个前支腿和两个后支腿,每个前支腿和每个后支腿的顶部均设有定位导向轴;矩形框架的底部设有四个脚轮;与前支腿相邻的两侧横梁的内侧分别设有呈水平悬臂状的限位支座,每侧限位支座上设有限位支板,限位支板内侧的限位支座上设有平面检测板;与限位支座对应的每根横梁上分别设两根直立的限位插杆;每个后支腿的外侧和横梁之间连接着斜面检测支杆,斜面检测支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护顶架预装由单人操作完成,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护顶架总成和叉车车架对位安装时,人工掰拽造成护顶架扭曲的现象,提高了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悬浮分体式叉车护顶架的装配检测装置。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上设有两个前支腿和两个后支腿,每个前支腿和每个后支腿的顶部均设有定位导向轴;矩形框架的底部设有四个脚轮;与前支腿相邻的两侧横梁的内侧分别设有呈水平悬臂状的限位支座,每侧限位支座上设有限位支板,限位支板内侧的限位支座上设有平面检测板;与限位支座对应的每根横梁上分别设两根直立的限位插杆;每个后支腿的外侧和横梁之间连接着斜面检测支杆,斜面检测支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本专利技术实现护顶架预装由单人操作完成,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护顶架总成和叉车车架对位安装时,人工掰拽造成护顶架扭曲的现象,提高了装配质量。【专利说明】用于悬浮分体式叉车护顶架的装配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工艺
,具体涉及用于悬浮分体式叉车护顶架装配检测的工艺装置。
技术介绍
叉车护顶架安装有刚性联接和悬浮式联接两种,悬浮式联接由于能吸纳部分振动、提高操作者舒适性被广泛看好,悬浮式护顶架一般采用左边框、右边框和顶框三部分的分体式结构设计。悬浮分体式护顶架现有的装配工艺是:首先,由两名操作人员分别将左边框、右边框按装配的位置扶着直立在地面上,由第三操作人员将顶框置于左边框和右边框上方,接着三人配合将顶框和左边框、右边框用螺栓联接,但不紧固,然后吊装送到叉车装配线,多人配合将护顶架配合落于叉车车架上,紧固所有连接螺栓,将护顶架总成安装就位。该装配工艺存在的缺陷是:1.护顶架装配时需多人配合,多次挪动工件对孔,劳动强度大,装配效率低;2.由于护顶架总成和叉车车架之间缺少定位,故护顶架总成和叉车车架之间的螺栓对位固定非常困难,劳动强度大,装配效率低;3.护顶架总成和叉车车架安装对孔过程中采用人工掰拽等方式,造成护顶架扭曲状态下紧固,严重影响产品的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装配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悬浮分体式叉车护顶架的装配检测装置。用于悬浮分体式叉车护顶架的装配检测装置包括由两根横梁11和两根纵梁12组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上同一侧的两个直角处分别设有直立向上的前支腿13,另一侧的两个直角处分别设有直立向上的后支腿14,两个前支腿13高度低于和两个后支腿14的高度,每个前支腿13和每个后支腿14的顶部均设有直立向上的定位导向轴2 ;矩形框架的底部设有四个脚轮9 ;与前支腿13相邻的两根横梁11相对应的内侧分别设有呈水平悬臂状的限位支座17,每侧限位支座17上设有直立的限位支板3,所述限位支板3内侧的限位支座17上设有水平状的平面检测板7 ;与限位支座17对应的每根横梁11上分别设两根直立的限位插杆4 ;每个后支腿14的上部外侧连接着斜面检测支杆的一端,斜面检测支杆的另一端通过直立的短杆固定连接着横梁11的中部外侧,斜面检测支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t。每个前支腿13和每个后支腿14的顶部均通过支撑平板15设有直立向上的定位导向轴2 ;以限位支座17为基准,前支腿13的高度H2为限位支座17和前支腿13顶部的支撑平板之间的距离,前支腿13顶部的支撑平板和后支腿14顶部的支撑平板之间的距离Hl即为前支腿13和后支腿14之间的高度差。所述两根纵梁12中间的底部分别设有呈水平状的导向轮8。所述矩形框架上相邻的横梁11和纵梁12之间由连接板连接。每个前支腿13的两侧和每个后支腿14的两侧均设有加强筋板16。所述限位支座17呈等腰三角形状,其底边连接着横梁11 ;限位支板3位于限位支座17的中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护顶架预装由多人操作向单人操作,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2)实现对护顶架总成装配时的定位,使与叉车车架就位对接时方便准确,提高了装配效率; 3)避免护顶架总成和叉车车架对位安装时,人工掰拽造成护顶架扭曲的现象,提高了装配质量; 4)提升了整车的外观质量和密封性,通过对护顶架左右边框来料检查,保证护顶架与车架结合处间隙合适均匀。【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装配驾驶室右边框示意图。图4为装配左边框示意图。图5为装配顶框架示意图。图6装配前后拉杆示意图。上图中序号:安装板1、定位导向轴2、限位支板3、限位插杆4、左斜面检测支杆5、右斜面检测支杆6、平面检测板7、导向轮8、脚轮9、前横拉杆10、横梁11、纵梁12、前支腿13、后支腿14、支撑平板15、加强筋板16、限位支座17、后横拉杆19、左边框21、右边框22、顶框架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参见图1,用于悬浮分体式叉车护顶架的装配检测装置包括由两根横梁11和两根纵梁12组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上同一侧的两个直角处分别设有直立向上的前支腿13,另一侧的两个直角处分别设有直立向上的后支腿14,两个前支腿13高度低于和两个后支腿14的高度,每个前支腿13和每个后支腿14的顶部均通过支撑平板15设有直立向上的定位导向轴2 ;定位导向轴2既保证护顶架的左边框21和右边框22定位准确,又有检查左边框21和右边框22上的定位孔尺寸是否合格的功能,防止定位孔尺寸超差带来无法装配的困难。以限位支座17为基准,前支腿13的高度H2为限位支座17和前支腿13顶部的支撑平板之间的距离,前支腿13顶部的支撑平板和后支腿14顶部的支撑平板之间的距离Hl即为前支腿13和后支腿14之间的高度差;其中H2为100mm,Hl为15mm,见图2。矩形框架的底部设有四个脚轮9,两根纵梁12中间的底部分别通过安装板I安装有呈水平状的导向轮8。与前支腿13相邻的两根横梁11相对应的内侧分别设有呈水平悬臂状的限位支座17,限位支座17呈等腰三角形状,其底边连接着横梁11 ;限位支板3位于限位支座17的中部,限位支板3内侧的限位支座17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状的平面检测板7。与限位支座17对应的每根横梁11上分别设两根直立的限位插杆4 ;限位支板3用于限制左边框21和右边框22向内倾翻,限位插杆4用于限制左边框21和右边框22向外倾翻。两条后支腿14的上部外侧分别连接着左斜面检测支杆5的一端和右斜面检测支杆6的一端,左斜面检测支杆5的另一端和右斜面检测支杆6的另一端通过直立的短杆分别固定连接着两侧的横梁11的中部外侧,左斜面检测支杆5和右斜面检测支杆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均为30度,见图2。左斜面检测支杆5和右斜面检测支杆6用于检测左边框21和右边框22倾斜面的角度及高度;平面检测板7用于检测左右边框下梁下表面平面度,避免护顶架总成与车架配合间隙不均匀或者过大,影响叉车外形的美观。矩形框架上相邻的横梁11和纵梁12之间由连接板连接。每个前支腿13的两侧和每个后支腿14的两侧均设有加强筋板16。用于叉车分体式护顶架的装配过程如下: (I)参见图3,将护顶架的右边框22放于装配检测装置右侧,使右边框22底部的两个定位孔和定位导向轴2定位配合,使右边框22底部的内凹处与支撑平板15接触,右边框22下横粱内侧与限位支板3紧贴。见图3,此时检查右边框22两定位孔下表面与支撑平板15的接触面积,检测右边框22下斜面与右斜面检测支杆6的间隙,检查右边框22下粱下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悬浮分体式叉车护顶架的装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两根横梁(11)和两根纵梁(12)组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上同一侧的两个直角处分别设有直立向上的前支腿(13),另一侧的两个直角处分别设有直立向上的后支腿(14),两个前支腿(13)高度低于和两个后支腿(14)的高度,每个前支腿(13)和每个后支腿(14)的顶部均设有直立向上的定位导向轴(2);矩形框架的底部设有四个脚轮(9);与前支腿(13)相邻的两根横梁(11)相对应的内侧分别设有呈水平悬臂状的限位支座(17),每侧限位支座(17)上设有直立的限位支板(3),所述限位支板(3)内侧的限位支座(17)上设有水平状的平面检测板(7);与限位支座(17)对应的每根横梁(11)上分别设两根直立的限位插杆(4);每个后支腿(14)的上部外侧连接着斜面检测支杆的一端,斜面检测支杆的另一端通过直立的短杆固定连接着横梁(11)的中部外侧,斜面检测支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子圣余双前王庆华王旭兵张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