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扎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255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扎带,其包括:扎带本体、基座、及可在基座内转向的转向头;所述扎带本体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扎带本体的另一端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扎带本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若干个可固定于第一通孔上的凸片;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下方设置有供扎带本体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转向头包括转向本体,转向本体的下端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转向本体的下端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弹片及供弹片避让的若干缺口,每个弹片位于一缺口的一侧且弹片抵靠于所述凹槽内,转向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安装孔固定配合的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扎带便于装配且能充分利用整车的空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扎带,其包括:扎带本体、基座、及可在基座内转向的转向头;所述扎带本体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扎带本体的另一端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扎带本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若干个可固定于第一通孔上的凸片;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下方设置有供扎带本体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转向头包括转向本体,转向本体的下端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转向本体的下端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弹片及供弹片避让的若干缺口,每个弹片位于一缺口的一侧且弹片抵靠于所述凹槽内,转向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安装孔固定配合的凸台。本技术提供的扎带便于装配且能充分利用整车的空间。【专利说明】一种车用扎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件,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的扎带。
技术介绍
当人们还在回顾那些年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时,汽车早已悄然地成为了人类的一种交通工具。但是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现在的汽车已经不被大家看做一个简简单单的交通工具,更多的电器娱乐配置在上面屡屡革新。在这种情形下,汽车电器零部件的安装占据了我们之前线束装配的部分空间,导致线束的布线及装配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我们线束的布线在汽车内的空间上受到较多的限制。在汽车内,通常是先在车身的钣金孔内固定一扎带,再通过扎带将线束进行整理。但是,目前的汽车用扎带通常只能在一个方向固定于车身的钣金孔内,而有的线束零部件由于受到电器对接端和电流等因素的影响,用户没有办法更改线束的组成状态,以致线束在受电器零部件安装后,由于空间大小的限制,带来难布线、难装配等问题。所以,汽车上需要一种可以从多个方向固定于车身且能便捷的捆扎线束的扎带,从而一个扎带可以适应车身上不同方位的钣金孔,进而以使线束及各种电器能占用汽车更少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构成或不构成所谓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车用扎带的安装方向固定以致不便于装配且不能合理利用汽车的空间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多方位的适应车身的安装孔,以提高整车线束及扎带的装配效率、并充分利用整车空间的车用扎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扎带,其包括:扎带本体、基座、及可在基座内转向的转向头;所述扎带本体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扎带本体的另一端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扎带本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若干个可固定于第一通孔上的凸片;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下方设置有供扎带本体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转向头包括转向本体,转向本体的下端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转向本体的下端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弹片及供弹片避让的若干缺口,每个弹片位于一缺口的一侧且弹片抵靠于所述凹槽内,转向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安装孔固定配合的凸台。在所述车用扎带中,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线束的护套的凹口。在所述车用扎带中,所述转向本体的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凸台的下方。在所述车用扎带中,所述转向本体呈圆柱状。在所述车用扎带中,所述转向本体的底部呈球面状。在所述车用扎带中,所述转向本体的底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具有间隙。在所述车用扎带中,所述凸台至少为两个,在所述车用扎带中,凸台均匀的分布于所述转向本体的上端的侧壁上。在所述车用扎带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与所述扎带本体的形状匹配。在所述车用扎带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呈平滑状。本技术提供的车用扎带,其将扎带本体设置于基座内,同时,在基座内设置凹槽,将转向头的下端可活动的设置于凹槽内,转向头通过转向头的转向本体上的缺口及弹片使得其能在基座内转动,所以,转向头上端的凸台可随转向头的转动而从多个方位去适应车身上不同方位的安装孔,进而使整个车用扎带可以从多个方向上固定于车身上,以在不同的位置去捆扎车载线束,所以,本技术提供的车用扎带能提高整车线束及扎带的装配效率,其提高了扎带的通用性及整车空间利用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扎带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扎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基座与转向头配合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基座与转向头配合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车用扎带包括:扎带本体1、基座2、及可在基座2内转向的转向头3。扎带本体I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扎带本体I的另一端可穿过第一通孔11,且扎带本体I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若干个可固定于第一通孔11上的凸片12。所以,整理整车里的线束时,将扎带本体I的另一端穿过扎带本体I的一端的第一通孔11后,通过上述凸片12即可将扎带本体I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通孔11内,进而实现对线束的捆扎及整理归类。基座2的顶部设置有凹槽21,基座2上位于凹槽21的下方设置有供扎带本体I穿过的第二通孔22 ;转向头3包括转向本体31,转向本体31的下端可活动的设置于凹槽21内,转向本体31的下端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弹片32及供弹片32避让的若干缺口 33,每个弹片32位于一缺口 33的一侧且弹片32抵靠于凹槽21内,转向本体3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安装孔固定配合的凸台34。所以,位于缺口 33—侧的弹片32可以靠近缺口 33或远离缺口 33,以便于转向本体31的拆装。因此,扎带本体I可以穿过第二通孔22,当将转向头3上的凸台34固定于汽车的安装孔上后,整个车用扎带以及捆扎于扎带本体I内的线束均可固定于汽车的某个部位。同时,转向本体31的下端可活动的设置于凹槽21内,所以,转向本体31可沿凹槽21转动以改变方向,进而使得转向本体31上的凸台34改变方向,以适应车身上不同方位的安装孔,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整车的空间资源又可以在整车线束装车时有效的提高装配效率。而且,该扎带便于拆装,当需要安装转向头3时,用户按压弹片32使弹片32靠近及避让于其旁边的缺口 33,即可将转向头3的下端放置于凹槽21内,当用户松口弹片32时,弹片32即可抵靠于凹槽21内,进而实现了将转向头3的下端可活动的设置于凹槽21内。当需要更换不同结构的转向头3以使扎带匹配不同的安装孔时,用户按压弹片32,则弹片32可避让于缺口 33内,进而转向本体31的下端可从凹槽21内脱离出来,以实现拆卸转向头3。再次参见图2至图4,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基座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线束的护套的凹口 23,以将线束的多余部分进行更好的收纳,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整车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车用扎带还包括挡片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扎带本体(1)、基座(2)、及可在基座(2)内转向的转向头(3);所述扎带本体(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扎带本体(1)的另一端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且扎带本体(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若干个可固定于第一通孔(11)上的凸片(12);所述基座(2)的顶部设置有凹槽(21),基座(2)上位于凹槽(21)的下方设置有供扎带本体(1)穿过的第二通孔(22);所述转向头(3)包括转向本体(31),转向本体(31)的下端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凹槽(21)内,转向本体(31)的下端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弹片(32)及供弹片(32)避让的若干缺口(33),每个弹片(32)位于一缺口(33)的一侧且弹片(32)抵靠于所述凹槽(21)内,转向本体(3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安装孔固定配合的凸台(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红吴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