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所述机构包括:辅助工装、固定在发动机缸盖的进气凸轮轴上的第一定位块以及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的排气凸轮轴上的第二定位块;其中,所述辅助工装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一定位块,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一定位块的进气凸轮轴不发生旋转的第一定位槽;所述辅助工装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二定位块,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二定位块的排气凸轮轴不发生旋转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间距等于所述进气凸轮轴与所述排气凸轮轴装配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时两轴之间的轴间距;所述辅助工装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所述机构包括:辅助工装、固定在发动机缸盖的进气凸轮轴上的第一定位块以及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的排气凸轮轴上的第二定位块;其中,所述辅助工装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一定位块,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一定位块的进气凸轮轴不发生旋转的第一定位槽;所述辅助工装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二定位块,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二定位块的排气凸轮轴不发生旋转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间距等于所述进气凸轮轴与所述排气凸轮轴装配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时两轴之间的轴间距;所述辅助工装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专利说明】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装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装配发动机正时系统时,由于排气凸轮轴和进气凸轮轴均受到气门弹簧的作用力,无法保证正时标记完全对正,需要两个人使用扳手工具将发动机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固定到合适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气凸轮轴2上的排气正时齿轮3和进气凸轮轴4上的进气正时齿轮5上的正时标记6和正时标记7需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处。另外一个人安装发动机正时链条,即排气正时齿轮3和进气正时齿轮5上的圆形正时标记6,对应正时链条上的正时标记进行安装。现有装配方法,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协同工作,有时配合不好,需要操作多次,费时费力,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以提高装配效率。本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包括:辅助工装、固定在发动机缸盖的进气凸轮轴上的第一定位块以及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的排气凸轮轴上的第二定位块,其中,所述辅助工装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一定位块,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一定位块的进气凸轮轴不发生旋转的第一定位槽;所述辅助工装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二定位块,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二定位块的排气凸轮轴不发生旋转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间距等于所述进气凸轮轴与所述排气凸轮轴装配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时两轴之间的轴间距;所述辅助工装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进气凸轮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块的沿所述进气凸轮轴的轴截面径向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进气凸轮轴上凸轮的最大尺寸。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排气凸轮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块的沿所述排气凸轮轴的轴截面径向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排气凸轮轴上凸轮的最大尺寸。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槽为方形槽,所述第一定位块为与所述方形槽适配的方形块。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槽为方形槽,所述第二定位块为与所述方形槽适配的方形块。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进气凸轮轴上和排气凸轮轴上固定定位块,采用所述辅助工装可将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正时齿轮和排气凸轮轴上的排气正时齿轮上的正时标记限制在设定位置,并限制所述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的旋转,装配人员即可一人完成正时链条及其附件的装配,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还提高了装配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缸盖的第一装配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缸盖的第二装配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辅助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定位块的一种实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定位块的另一种实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包括:辅助工装10、固定在发动机缸盖I的进气凸轮轴4上的第一定位块13以及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I的排气凸轮轴2上的第二定位块U。其中,所述辅助工装10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一定位块13,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一定位块13的进气凸轮轴4不发生旋转的第一定位槽14 ;所述辅助工装10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二定位块11,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二定位块11的排气凸轮轴2不发生旋转的第二定位槽12 ;所述第一定位槽14与所述第二定位槽12的间距等于所述进气凸轮轴4与所述排气凸轮轴2装配在所述发动机缸盖I上时两轴之间的轴间距;所述辅助工装10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I上。具体地,所述连接件可以是螺栓,所述辅助工装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所述发动机缸盖的相应位置处设有螺纹孔,所述辅助工装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进气凸轮轴上和排气凸轮轴上固定定位块,采用所述辅助工装可将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正时齿轮和排气凸轮轴上的排气正时齿轮上的正时标记限制在设定位置,并限制所述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的旋转,装配人员即可一人完成正时链条及其附件的装配,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还提高了装配精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进气凸轮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块的沿所述进气凸轮轴的轴截面径向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进气凸轮轴上凸轮的最大尺寸,这样在所述进气凸轮轴工作发生旋转时,所述第一定位块不会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发生干涉。同样地,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排气凸轮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块的沿所述排气凸轮轴的轴截面径向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排气凸轮轴上凸轮的最大尺寸。当然,所述第一定位块也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进气凸轮轴上,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进气凸轮轴不发生相对运动。同样地,所述第二定位块也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排气凸轮轴上,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排气凸轮轴不发生相对运动。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辅助工装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槽14可以为方形槽。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块13可以为与所述方形槽适配的方形块。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块可以是图7所示的,具有两个与所述方形槽的两相对侧面配合使用的定位面131的圆柱体。或者,所述定位块还可以为半圆形,或正六方形等等,只要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使用能限制所述进气凸轮轴旋转即可。同样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辅助工装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槽12可以为方形槽。所述第二定位块同所述第一定位块,可以为与所述方形槽适配的方形块;可以为图7所示的具有两个与所述方形槽的两相对侧面配合使用的定位面的圆柱体;可以为半圆形,或正六方形等等。只要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槽配合使用能限制所述排气凸轮轴旋转即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工装、固定在发动机缸盖的进气凸轮轴上的第一定位块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正时系统定位对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工装、固定在发动机缸盖的进气凸轮轴上的第一定位块以及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的排气凸轮轴上的第二定位块,其中,所述辅助工装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一定位块,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一定位块的进气凸轮轴不发生旋转的第一定位槽;所述辅助工装上设有能容置所述第二定位块,且能使固定有所述第二定位块的排气凸轮轴不发生旋转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间距等于所述进气凸轮轴与所述排气凸轮轴装配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时两轴之间的轴间距;所述辅助工装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圆圆,郑志刚,刘永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