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66125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2 22:38
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包括:能够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的前轮侧改变单元;能够改变后轮侧相对位置的后轮侧改变单元;和用于通过控制前轮侧改变单元和后轮侧改变单元从而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和后轮侧相对位置而调节车辆的主体的高度的控制单元,其中该控制单元以使得前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和后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满足预定关系的方式来控制前轮侧改变单元和后轮侧改变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高度调节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提出一种在摩托车行驶期间升高摩托车的高度而当静止时降低摩托车的高度从而使得更加易于上下摩托车的设备。例如,根据日本已审查专利公报No.H8-22680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响应于摩托车的速度而自动地改变车辆高度,使得当摩托车的速度已经达到设定速度时自动地升高车辆高度并且使得当摩托车的速度变得等于或者低于设定速度时自动地降低车辆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能够设想这样一种机构,其中通过使用能够改变车辆主体和前轮的相对位置的前轮侧相对位置改变单元和能够改变车辆主体和后轮的相对位置的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单元这两者来调节车辆高度。在这个机构的情形中,为了在行驶期间维持稳定性,理想的是不改变车辆主体的姿态,并且特别地,不改变座椅的姿态。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的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高度调节的进程期间维持车辆主体的姿态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包括:能够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的前轮侧改变单元,该前轮侧相对位置是车辆的主体和其前轮的相对位置;能够改变后轮侧相对位置的后轮侧改变单元,该后轮侧相对位置是车辆的主体和其后轮的相对位置;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从而改变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而调节所述车辆的主体的高度,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满足预定关系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这里,控制单元可以在预定条件得以建立时开始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和后轮侧相对位置,并且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在改变开始之后的规定时间段期间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量与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变成规定值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进而,如果在改变开始之后的规定时间段期间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量与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不是所述规定值,则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从而减小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中具有较高改变率的一者的改变量。而且,当车辆的速度已经变得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速度时,控制单元可以开始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和后轮侧相对位置。利用以上讨论的任何配置,即使在车辆高度调节的过程期间也能够维持车辆主体的姿态。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摩托车的概略构造的图示;图2是后悬架的截面图;图3A和3B是图示后轮侧液体供应设备的动作的图示;图4A和4B是图示由后轮侧液体供应设备进行的车辆高度调节的图示;图5是示出由其来维持车辆高度的机构的图示;图6是前叉的截面图;图7A和7B是图示后轮侧液体供应设备的动作的图示;图8A和8B是图示由前轮侧液体供应设备进行的车辆高度调节的图示;图9是示出由其来维持车辆高度的机构的图示;图10是控制设备的框图;图11是示出前轮侧移动速度和后轮侧移动速度之间的理想关系的图示;图12是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开关阀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的图示;图13是示出由开关阀控制单元执行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并且图14是示出由开关阀控制单元执行的前/后调节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的解释1:摩托车;11:车体框架;13:前叉;14:前轮;21:后轮;22:后悬架;50:控制设备;56:车辆速度确认单元;57:开关阀控制单元;110:后轮侧悬架弹簧;120:后轮侧阻尼器;140: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设备;160:后轮侧液体供应设备;170:后轮侧开关阀;210:前轮侧悬架弹簧;220:前轮侧阻尼器;240:前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设备;260:前轮侧液体供应设备;270:前轮侧开关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摩托车1的概略构造的图示。如在图1中所示,摩托车1包括车体框架11、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前端部上的头管12、设置在头管12上的前叉13,和安装在前叉13的下端上的前轮14。在下面详细描述了前叉13。此外,摩托车1具有安装在前叉13的上部上的把手15、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前上部上的燃料罐16,和布置在燃料罐16下面的发动机17和传动机构18。此外,摩托车1具有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后上部上的座椅19、可摆动地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下部上的摆臂20、安装在摆臂20的后端上的后轮21,和安装在摆臂20的后部(后轮21)与车体框架11的后部之间的后悬架22。在下面详细描述了后悬架22。此外,摩托车1包括布置于头管12的前部的头灯23、安装在前叉13上从而覆盖前轮14的上部的前挡泥板24、布置于座椅19的后部的尾灯25,和被安装成在尾灯25下方覆盖后轮21的上部的后挡泥板26。摩托车1具有确定前轮14的旋转角度的前轮旋转确定传感器31和确定后轮21的旋转角度的后轮旋转确定传感器32。此外,摩托车1具有控制设备50,该控制设备50是用于通过控制前叉13的前轮侧开关阀270(在下面描述)和后悬架22的后轮侧开关阀170(在下面描述)的打开和关闭而控制摩托车1的高度的控制单元的一个实例。来自上述前轮旋转确定传感器31和后轮旋转确定传感器32等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设备50。接着,将详细描述后悬架22。图2是后悬架22的截面图。后悬架22安装在作为摩托车1的车辆主体的一个实例的车体框架11与后轮21之间。后悬架22包括:支撑摩托车1的重量并且吸收冲击的后轮侧悬架弹簧110;和衰减后轮侧悬架弹簧110的振动的后轮侧阻尼器120。此外,后悬架22包括: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设备140,其是能够通过调节后轮侧悬架弹簧110的弹簧作用力而改变是车体框架11和后轮21的相对位置的后轮侧相对位置的后轮侧改变单元的一个实例;和后轮侧液体供应设备160,其向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设备140供应液体。而且,后悬架22包括用于在车体框架11上安装后悬架22的车体侧安装部件180、用于在后轮21上安装后悬架22的轴侧安装部件185,和安装在轴侧安装部件185上并且支撑后轮侧悬架弹簧110在中央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图2中的下部)的弹簧支撑件190。如在图2中所示,后轮侧阻尼器120包括缸体125,该缸体125具有薄圆柱形外缸121、容纳在外缸121中的薄圆柱形内缸122、闭合该圆柱形外缸121在圆柱形形状的中央轴线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在图2中,下部)的底盖123,和闭合该内缸122在中央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在图2中,上部)的上盖124。以下,将外缸121的圆柱形形状的中央轴线方向简单地称为“中央轴线方向”。此外,后轮侧阻尼器120包括活塞126和活塞杆127;该活塞126以沿着中央轴线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插入到内缸122中;该活塞杆127沿着中央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沿着中央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图2中的上端部)处支撑活塞126。活塞126接触内缸122的内周表面,并且该活塞126将液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油)被密封在其中的缸体125内部空间划分成在活塞126沿着中央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侧的第一油腔室Y1和在活塞126沿着中央轴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的第二油腔室Y2。活塞杆127是圆柱形部件,在其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高度调节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包括:前轮侧改变单元,该前轮侧改变单元能够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该前轮侧相对位置是车辆的主体与车辆的前轮的相对位置;后轮侧改变单元,该后轮侧改变单元能够改变后轮侧相对位置,该后轮相对位置是车辆的主体与车辆的后轮的相对位置;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从而改变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而调节所述车辆的主体的高度,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满足预定关系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07 JP 2012-2457611.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包括:前轮侧改变单元,该前轮侧改变单元能够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该前轮侧相对位置是车辆的主体与车辆的前轮的相对位置;后轮侧改变单元,该后轮侧改变单元能够改变后轮侧相对位置,该后轮相对位置是车辆的主体与车辆的后轮的相对位置;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从而改变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而调节所述车辆的主体的高度,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满足预定关系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春日高宽石川文明千田俊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