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032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汽车车身的吸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汽车车身包括防撞梁和与防撞梁连接的前端组件,其中,前端组件包括吸能盒,以及沿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纵梁和小偏置构件,防撞梁与吸能盒的前端连接,纵梁的前端和小偏置构件的前端均与吸能盒的后端间接螺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身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具有多种承载结构和吸能结构,其中,防撞梁、吸能盒、纵梁、小偏置构件等均为汽车车身的承载结构和吸能结构。现有技术中,防撞梁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吸能盒、纵梁和小偏置构件均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吸能盒的前端与防撞梁连接,纵梁的前端与吸能盒的后端连接,小偏置构件与纵梁沿汽车的长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并且,小偏置构件与纵梁通过一中间连接架连接,纵梁的后端与车身中通道连接,该结构简单,传力路径有限,进而吸能效率有限。该汽车车身结构在应对复杂的车辆前部碰撞时,很难做到既能够平衡车辆低速碰撞工况又能够满足车辆高速碰撞工况的要求,同时难以兼顾车辆在受到前方全宽碰撞、重叠部分(例如重叠车宽的40%)、重叠极小部分(例如重叠车宽的25%)等工况。其中,低速时车身最前端变形明显,整车的经济维修性低;高速时乘员舱变形大,乘员舱本身的传力路劲布置不完整,乘员的安全难以保证;全宽障碍物碰撞时,由于中通道的延伸度有限,阻止碰撞力继续传递,导致能量传递路径不完整;小面积重叠障碍物碰撞时,由于纵梁与小偏置构件通过中间连接架连接,两者之间相互约束,致使纵梁的有效承载力降低,且无其他有效传力路径,由此可知,现有汽车车身的吸能效率低,整车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以解决现有汽车车身的吸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该汽车车身包括防撞梁和与所述防撞梁连接的前端组件;其中,所述前端组件包括吸能盒,以及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纵梁和小偏置构件;所述防撞梁与所述吸能盒的前端连接,所述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小偏置构件的前端均与所述吸能盒的后端间接螺接。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组件还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螺接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吸能盒垂直设置;所述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小偏置构件的前端均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外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纵梁的内板凹陷的诱导部,用于诱导所述纵梁朝向远离所述小偏置构件的方向弯折;所述小偏置构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吸能盒间接螺接,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纵梁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构件连接;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纵梁相对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前端组件连接的后端组件,所述后端组件包括A柱加强件和车门传力组件;其中,所述小偏置构件的后端与所述A柱加强件的前端连接,所述车门传力组件与所述A柱加强件的后端对应以接收所述A柱加强件所传递的碰撞力。进一步地,所述车门传力组件包括上部加强件和下部加强件;所述上部加强件位于所述车身的车门的外板与门水切结构之间且沿所述车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下部加强件位于所述车身的车门的下部且沿所述车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部加强件的前端和所述下部加强件的前端均与所述A柱加强件的后端对应以分别接收所述A柱加强件所传递的碰撞力。进一步地,所述车门传力组件还包括中部加强件;所述中部加强件与所述上部加强件呈角度设置,所述中部加强件的前端与所述上部加强件的中间区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组件还包括门槛梁、中通道边梁和地板后边梁,其中,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和所述中通道边梁的前端均与所述纵梁的后端连接,所述中通道边梁的后端与所述地板后边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组件还包括人字形连接件;所述人字形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纵梁的后端连接,所述人字形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连接,所述人字形连接件的第三端与所述中通道边梁的前端连接。进一步地,包括两个所述前端组件和两个所述后端组件;两个所述前端组件沿所述防撞梁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后端组件与两个所述前端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身包括防撞梁和与防撞梁连接的前端组件,其中,前端组件包括吸能盒,以及沿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纵梁和小偏置构件,述防撞梁与吸能盒的前端连接,纵梁的前端和小偏置构件的前端均与吸能盒的后端间接螺接,由于吸能盒与纵梁和小偏置构件之间采用螺接方式,螺接方式的强度高且可拆装。车辆处于低速碰撞工况时,防撞梁接收碰撞能量后将碰撞能量传递至吸能盒、纵梁和小偏置构件,由于吸能盒与纵梁和小偏置构件之间采用螺接方式,螺接区域的强度高,承载力大,螺接区域和位于螺接区域前端的传力路径的承载力整体加强,低速工况下耐撞性高,不易变形。车辆处于低速和高速碰撞工况时,由于吸能盒与纵梁和小偏置构件之间采用螺接方式,螺接方式可拆装,高速工况下变形损坏后对可变形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其维修性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车身。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身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第三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纵梁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偏置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防撞梁;20-吸能盒;30-端板组件;40-纵梁;50-小偏置构件;60-A柱加强件;70-上部加强件;80-中部加强件;90-下部加强件;100-人字形连接件;110-门槛梁;120-中通道边梁;201-上吸能体;202-下吸能体;203-侧吸能体;401-第一凸起;402-第一诱导槽;403-第二凸起;404-诱导部;501-第一构件;502-第二构件;A-螺接区域;B-高速弯折区;C-乘员舱保护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和与所述防撞梁连接的前端组件;其中,所述前端组件包括吸能盒,以及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纵梁和小偏置构件;所述防撞梁与所述吸能盒的前端连接,所述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小偏置构件的前端均与所述吸能盒的后端间接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和与所述防撞梁连接的前端组件;其中,所述前端组件包括吸能盒,以及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纵梁和小偏置构件;所述防撞梁与所述吸能盒的前端连接,所述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小偏置构件的前端均与所述吸能盒的后端间接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组件还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螺接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吸能盒垂直设置;所述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小偏置构件的前端均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外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纵梁的内板凹陷的诱导部,用于诱导所述纵梁朝向远离所述小偏置构件的方向弯折;所述小偏置构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吸能盒间接螺接,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纵梁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构件连接;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纵梁相对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前端组件连接的后端组件,所述后端组件包括A柱加强件和车门传力组件;其中,所述小偏置构件的后端与所述A柱加强件的前端连接,所述车门传力组件与所述A柱加强件的后端对应以接收所述A柱加强件所传递的碰撞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传力组件包括上部加强件和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莉杨敬一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