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45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管组件。该进气管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适于与气缸盖内的进气道相连;进气管加热元件,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位于所述气缸盖外部且用于对所述进气管内的进气进行加热。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气管组件,通过将进气管加热元件设置在进气管内部,来对发动机气缸体的进气进行加热,可以避免在气缸盖上开设预热塞孔,从而减小了气缸盖的加工制造难度,有利于节省成本,同时有利于减少热量损失,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气管组件。
技术介绍
当车辆在高寒区域运行时,由于冷却液温度过低会引起发动机热损失加大,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必须对发动机气缸体的进气进行加热来改善这种情况。为了低温工况下发动机启动的可靠性,现有发动机多在气缸盖上布置预热塞,以加热进气气体。但是,随着发动机负荷的不断提高,气缸盖的工作条件愈加恶劣,在这种情况下,预热塞孔在气缸盖上的布置、气道布置和缸盖可靠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在气缸盖上加工预热塞孔的难度较大,且预热塞孔的精度难以保证。此外,预热塞只能对进气进行局部加热,难以保证加热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进气管组件,在进气管内设置进气管加热元件,以对发动机气缸体的进气进行加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管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适于与气缸盖内的所述进气道相连;进气管加热元件,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位于所述气缸盖外部且用于对所述进气管内的进气进行加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管组件,通过将进气管加热元件设置在进气管内部,避免了在气缸盖上开设孔,从而减小了气缸盖的加工制造难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管包括:多个进气歧管,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进气歧管的内部空腔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沿所述进气歧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地,所述进气歧管包括:周壁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周壁两端的端壁,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端壁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管包括:进口管和多个进气歧管,所述进口管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进口管与至少两个所述进气歧管相连,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进口管的内部空腔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沿所述进口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构造为片状且贴设在所述进气管的内壁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一体形成在所述进气管上,从而使得所述进气管构造为自发热式进气管。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包括:外套在所述进气管的外表面上的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进气管之间限定出加热空间,所述加热空间具有发动机冷却系统进水接口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出水接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为电加热件,所述电加热件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的电源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结构的进气管组件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进气管加热元件设置在进气歧管内部或进口管内部或者将进气管加热元件套设在进气管的外表面上,来对发动机气缸体的进气进行加热,可以避免在气缸盖上开设预热塞孔,从而减小了气缸盖的加工制造难度,有利于节省成本,同时有利于减少热量损失,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进气管组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进气管加热元件、控制开关、温度传感器、ECU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进气管组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进气管加热元件与进气管配合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气缸盖1、进气道2、进气管3、进气歧管4、周壁41、端壁42、进气管加热元件5、套管51、加热空间52、发动机冷却系统进水接口53、发动机冷却系统出水接口54、控制开关6、温度传感器7、ECU8、进口管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管组件。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管组件可以包括:进气管3以及进气管加热元件5。气缸盖1内具有进气道2,进气管3适于与气缸盖1内的进气道2相连,气体可以经进气道2进入进气管3,再经进气管3进入气缸体。进气管加热元件5位于气缸盖1外部,且进气管加热元件5用于对进气管3内的进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低温工况下发动机启动的可靠性。换言之,进气管3与气缸盖1间隔开,而进气管加热元件5又设置在进气管3的内部,由此,进气管加热元件5被设置成以与气缸盖1分隔开的方式对进气管3内的进气进行加热。这样一来,不必在气缸盖1上开孔,便可以实现对进气管3内的进气进行加热的目的。同时,相对于现有的将预热塞设置在气缸盖1内的方式来讲,将进气管加热元件5直接设置在进气管3的内部,可以缩短被加热气体与气缸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气体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有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结合图1-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7与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8相连,且温度传感器7的测温端设置在进气管3内,控制开关6与ECU8相连,且控制开关6用于切换进气管加热元件5的工作状态。具体来讲,当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值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开关6打开进气管加热元件5,进气管加热元件5发出热量,以对进气管3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值等于或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开关6关闭进气管加热元件5,避免浪费电能。可选地,电源可以是车辆的蓄电池,进气管加热元件5为间隔开的多根电阻丝。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加热元件5、控制开关6与电源共同设置在同一个加热回路中,在控制开关6闭合时,该加热回路导通,进气管加热元件5开始发出热量,在控制开关6断开时,该加热回路不导通,进气管加热元件5停止发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管组件,通过将进气管加热元件5设置在进气管3内部,来对发动机气缸体的进气进行加热,可以避免在气缸盖1上开设预热塞孔,从而减小了气缸盖1的加工制造难度,有利于节省成本,同时有利于减少热量损失,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3可以包括多个进气歧管4,进气管加热元件5设置在进气歧管4的内部空腔中,如图1所示。当进气管加热元件5通电后,进气管加热元件5将会发出热量,以便于对进气歧管4内的气体进行加热。进一步地,进气管加热元件5沿进气歧管4的长度方向延伸,进气管加热元件5的长度方向与进气歧管4的长度方向一致,由此,进气管加热元件5可以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对进气歧管4内的气体进行加热,这样加热更均匀,加热效果更好,同时,有利于缩短加热时间,加快加热效率。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每个进气歧管4可以包括:周壁41以及分别设置在周壁41两端的端壁42,进气管加热元件5设置在周壁41所围的空腔内,且进气管加热元件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端壁42上。在具体实施例中,进气管加热元件5的两端可采用点焊的方式固定在两个端壁42上。由此,进气管加热元件5与进气歧管4的延伸方向一致,有利于保证加热的均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3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适于与气缸盖内的进气道(2)相连,所述进气管(3)包括:多个进气歧管(4);进气管加热元件(5),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位于所述气缸盖(1)外部且用于对所述进气管(3)内的进气进行加热,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设置在所述进气歧管(4)的内部空腔中,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为电加热件,所述电加热件通过控制开关(6)与外界的电源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适于与气缸盖内的进气道(2)相连,所述进气管(3)包括:多个进气歧管(4);进气管加热元件(5),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位于所述气缸盖(1)外部且用于对所述进气管(3)内的进气进行加热,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设置在所述进气歧管(4)的内部空腔中,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为电加热件,所述电加热件通过控制开关(6)与外界的电源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沿所述进气歧管(4)的长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4)包括:周壁(4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周壁(41)两端的端壁(42),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端壁(4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构造为片状且贴设在所述进气管(3)的内壁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加热元件(5)一体形成在所述进气管(3)上,从而使得所述进气管(3)构造为自发热式进气管(3)。6.一种进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适于与气缸盖内的进气道(2)相连,所述进气管(3)包括:进口管(9)和多个进气歧管(4),所述进口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智臻邓厚劲薛德兰李乐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