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1661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软管、高频消音器、第二软管、硬管和第三软管,第一软管远离高频消音器的一端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端连接,第三软管远离硬管的一端与发动机增压器进气口连接,高频消音器包括前腔和后腔,前腔上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与发动机连接,前腔和后腔上均设有凹陷部,前腔与第一软管连接,后腔与第二软管连接,前腔靠近后腔的一端设有凹形圈,后腔靠近前腔的一端设有凸形圈,凹形圈与凸形圈配合,装配时,凸形圈插入凹形圈内,凸形圈与凹形圈通过振动摩擦焊接连接。该总成具有消音降噪功能,且能够实现合理的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该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发动机进气系统作为汽车发动机附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为发动机提供清洁、干燥、充足的空气。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寿命,从而影响整机的性能、寿命及环保性。在发动机进气系统中,通常使用空气滤清器、赫姆霍兹谐振腔、四分之一波长管等部件实现对空气的过滤和传输,但随着汽车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进气系统不仅要求满足过滤、传输空气的功能,还需要对发动机的空气动力噪声起到消音降噪的作用。因此开发出具有消音降噪功能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以及如何实现具有这种功能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装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消音降噪功能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软管、高频消音器、第二软管、硬管和第三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远离所述高频消音器的一端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三软管远离所述硬管的一端与发动机增压器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软管、高频消音器、第二软管、硬管和第三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远离所述高频消音器的一端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三软管远离所述硬管的一端与发动机增压器进气口连接,所述高频消音器包括前腔和后腔,所述前腔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用于与发动机连接,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上均设有凹陷部,所述前腔与所述第一软管连接,所述后腔与所述第二软管连接,所述前腔靠近所述后腔的一端设有凹形圈,所述后腔靠近所述前腔的一端设有凸形圈,所述凹形圈与所述凸形圈配合,装配时,所述凸形圈插入所述凹形圈内,所述凸形圈与所述凹形圈通过振动摩擦焊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软管、高频消音器、第二软管、硬管和第三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远离所述高频消音器的一端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三软管远离所述硬管的一端与发动机增压器进气口连接,所述高频消音器包括前腔和后腔,所述前腔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用于与发动机连接,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上均设有凹陷部,所述前腔与所述第一软管连接,所述后腔与所述第二软管连接,所述前腔靠近所述后腔的一端设有凹形圈,所述后腔靠近所述前腔的一端设有凸形圈,所述凹形圈与所述凸形圈配合,装配时,所述凸形圈插入所述凹形圈内,所述凸形圈与所述凹形圈通过振动摩擦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前腔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支架通过软垫和螺栓与所述发动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输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靠近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矩形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铭燕胡学明何战慧林志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