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及齿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333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和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转向架包括:本体、芯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本体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芯轴竖直设置在本体上;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可提高前车厢和后车厢与转向架间的灵活度,从而避免齿轨车辆在爬坡行驶时,因前车厢或后车厢与转向架间的灵活度不足,前车厢和后车厢与转向架间发生刚性接触,而致使转向架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轨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齿轨车辆的前后车厢与转向架的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导致前后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度不足,齿轨车辆在爬坡行驶时,前车厢或后车厢与转向架之间发生刚性接触,容易造成转向架发生损坏,从而造成乘客发生意外,因此如何提高前后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是十分必要的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转向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齿轨车辆。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架,用于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转向架包括:本体、芯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本体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芯轴竖直设置在本体上;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本体设置前车厢和后车厢的下方,并将芯轴竖直设置在本体上;然后,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并将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以实现前车厢与转向架连接成一体,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再后,通过将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并将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以实现后车厢与转向架连接成一体,进一步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由于本体同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因此转向架可同时承受前车厢与后车厢的重力,进一步避免了齿轨车辆产生晃动,提高了齿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同时,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可提高前车厢和后车厢与转向架间的灵活度,从而避免齿轨车辆在爬坡行驶时,因前车厢或后车厢与转向架间的灵活度不足,前车厢和后车厢与转向架间发生刚性接触,而致使转向架损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此种结构不仅提高齿轨车辆的安全性,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还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向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芯轴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一转动部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第一转动部嵌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转动部的外壁设置为光滑的球面,并且将第一转动部嵌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可避免芯轴与第一转动部在相对转动时发生卡顿,不仅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与第一转动部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芯轴还包括: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一转动部的下方,第二转动部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第二转动部嵌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使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一转动部的下方;然后,通过将第二转动部的外壁设置为光滑的球面,并且将第二转动部嵌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可避免芯轴与第二转动部在相对转动时发生卡顿,不仅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与第二转动部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二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由于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一转动部的下方,因此第二连接部可通过第一转动部后安装到第二转动部上,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转向架还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嵌于第一连接架的另一端中,第一连接套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转动部外侧;其中,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一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以使第一连接套与芯轴转动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套嵌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并将第一连接套上的第一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转动部的外侧;由于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一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与第二转动部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将第一连接套嵌于第一连接的另一端中,可实现当芯轴与第一连接部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连接套承受芯轴的撞击,避免第一连接部的整体发生损坏,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更换第一连接套的方式,恢复产品的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转向架还包括:第二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嵌于第二连接架中,第二连接套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转动部外侧;其中,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二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以使第二连接套与芯轴转动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连接套嵌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并将第二连接套上的第二连接孔套设在第二转动部的外侧;由于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二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与第二转动部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将第二连接套嵌于第二连接的另一端中,可实现当芯轴与第二连接部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二连接套承受芯轴的撞击,避免第二连接部的整体发生损坏,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更换第二连接套的方式,恢复产品的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转动部与第一连接套为间隙配合;第二转动部与第二连接套为间隙配合。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转动部与第一连接套设置为间隙配合,同时将第二转动部与第二连接套设置为间隙配合,可提高第一连接部与芯轴的灵活度,从而使齿轨车辆运行的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转向架还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扣合于第一连接孔处,且第一端盖与第一转动部相贴合,以避免第一连接套与第一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端盖扣合于第一连接孔处,并使第一端盖与第一转动部相贴合,以实现避免第一连接套与第一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齿轨车辆运行的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转向架还包括:第二端盖;第二端盖扣合于第二连接孔处,且第二端盖与第二转动部相贴合,以避免第二连接套与第二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端盖扣合于第二连接孔处,并使第二端盖与第二转动部相贴合,以实现避免第二连接套与第二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齿轨车辆运行的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齿轨车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齿轨车辆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向架,因此,该齿轨车辆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向架的全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架,用于齿轨车辆,所述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前车厢与所述后车厢的下方;芯轴,所述芯轴竖直设置在本体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前车厢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后车厢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用于齿轨车辆,所述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前车厢与所述后车厢的下方;芯轴,所述芯轴竖直设置在本体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前车厢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后车厢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包括: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嵌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还包括: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所述第二转动部嵌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嵌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所述第一连接套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润山付电明程士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阳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