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源捷公司专利>正文

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4127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09:23
一种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包括: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输出驱动轴的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和差速器壳体。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以及行星齿轮组容纳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中。每个行星齿轮组包括连接至第一齿轮轴的第一行星齿轮、连接至第二齿轮轴的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不与第二中心齿轮啮合,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中心齿轮啮合并且不与第一中心齿轮啮合,第三行星齿轮刚性地固定至第二行星齿轮,其中第三行星齿轮与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且不与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啮合。

Parallel axis planetary gear differential

A parallel axis planetary gear differential includes: first and second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output drive shafts, at least one planetary gear set, and differential hous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center gears and the planetary gear set are housed in the differential housing. Each planetary gear set includes a first planetary gear connected to the first gear shaft and a second and third planetary gear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gear shaft.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meshing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center and the center gear, second planetary gear and second gear meshing and gear meshing with the first center, third planetary gear rigidly fixed to second planetary gears, third planetary gear planetary gear meshing with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gear meshing ce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
本技术大体涉及车辆,且更具体地,涉及紧凑、轻重量、容易制造、平行轴线的行星齿轮差速器。
技术介绍
现代汽车可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差速器中的任一种,其中一种是直齿轮差速器。作为美国专利No.691,591的主题的该原始直齿轮差速器被设计成提供对锥齿轮差速器的替代。在该’591专利中公开的直齿轮差速器中,一对中心齿轮,优选地直齿轮,连接至左和右输出轴。该公开的差速器还包括多对行星齿轮,其布置成围绕中心齿轮的周围,其中各对中的一个行星齿轮连接至中心齿轮中的一个,且各对中的第二行星齿轮连接至第二中心齿轮。各对中的单独的行星齿轮被设计成啮合在一起。输入动力可通过冠齿轮提供至差速器,且具体地提供至行星齿轮对,其中冠齿轮可以是基本容纳中心齿轮和行星齿轮对的壳体的形式。行星齿轮心轴连接至冠齿轮壳体。在美国专利No.8,480,532中公开了原始直齿轮差速器的现代变形,其有时称作舍佛勒(Schaeffler)差速器。如原始直齿轮差速器一样,该舍佛勒差速器使用多对行星齿轮,优选为三对,其被布置成围绕一对输出中心齿轮。为了实现更加紧凑的设计同时仍然保持与直齿轮差速器相关联的制造优点,在舍佛勒差速器中的中心齿轮使用齿形移位(gearprofileshift)(即,齿顶高修正),从而允许在各对行星齿轮的两个行星齿轮之间的接触点从中心齿轮之间位移至与较小的中心齿轮相邻。尽管舍佛勒差速器所提供的改进允许相对于原始直齿轮差速器的减小的差速器尺寸,然而由于使用了非常负面的齿顶高修正,所以两个齿轮啮合中的一个的强度被严重地降低。因此,所需要的是提供一种差速器,其具有减小的差速器尺寸而不降低齿轮强度。本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差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其包括(i)连接至第一输出驱动轴的第一中心齿轮;(ii)具有比第一中心齿轮的直径更大的直径的第二中心齿轮,其中所述第二中心齿轮连接到第二输出驱动轴;(iii)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其中各行星齿轮组包括(a)连接至第一齿轮轴的第一行星齿轮,其中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不与第二中心齿轮啮合,(b)连接至第二齿轮轴的第二行星齿轮,其中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中心齿轮啮合,并且不与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直径对应于第二行星齿轮,和(c)连接至第二齿轮轴的第三行星齿轮,其中第三行星齿轮牢刚性固定至第二行星齿轮,其中第三行星齿轮直径对应于第三行星齿轮,其中第三行星齿轮直径小于第二行星齿轮直径,其中第三行星齿轮与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且其中第三行星齿轮不与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不与第二中心齿轮啮合;以及(iv)差速器壳体,其中第一中心齿轮和第二中心齿轮以及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容纳在该差速器壳体中,其中刚性地固定至差速器壳体的冠齿轮将驱动动力传递至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且其中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和第二齿轮轴连接至差速器壳体。在一个方面,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和第二齿轮轴经由多个轴承组而连接至差速器壳体,从而第一和第二齿轮可在差速器壳体内旋转。该第一行星齿轮可刚性地固定至第一齿轮轴,且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可刚性地固定至第二齿轮轴。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一齿轮轴可作为单个构件而制造;可选地,第一行星齿轮可与第一齿轮轴单独地制造,且在制造之后接着刚性地固定至第一齿轮轴。第二行星齿轮和第三行星齿轮以及第二齿轮轴可作为单个构件而制造;可选地,第二齿轮轴可与第二行星齿轮和第三行星齿轮单独地制造,且在制造之后接着,第二行星齿轮和第三行星齿轮可刚性地固定至第二齿轮轴。在另一个方面,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是与对应于第一输出驱动轴的第一中心线共轴地对齐,以及与对应于第二输出驱动轴的第二中心线共轴地对齐的。此外,对于各行星齿轮组,对应于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一旋转轴线和对应于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的第二旋转轴线优选地与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平行。在另一个方面,对应于第一中心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三行星齿轮的第一传动比等于对应于第二中心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的第二传动比。在另一个方面,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可具有相同数量的齿,即,对应于第一中心齿轮的多个齿等于对应于第二中心齿轮的多个齿;可选地,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可具有非相同数量的齿。在另一个方面,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包括围绕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等距地间隔开或者非等距地间隔开的多个行星齿轮组。各行星齿轮组可相对于相邻的行星齿轮组独立的;可选地,各行星齿轮组的第一行星齿轮可被配置成与相应的行星齿轮组的第三行星齿轮啮合,以及与相邻行星齿轮组的第三行星齿轮啮合。在另一个方面,与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对应的齿轮齿可以是直的或者螺旋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包括:第一中心齿轮,其中第一中心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且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齿轮连接至第一输出驱动轴;第二中心齿轮,其中第二中心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其中所述第二中心齿轮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直径,且其中所述第二中心齿轮连接至第二输出驱动轴;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的每个包括:连接至第一齿轮轴的第一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不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啮合;连接至第二齿轮轴的第二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啮合并且不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和连接至第二齿轮轴的第三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刚性地固定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其中第三行星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直径,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且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不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不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啮合;和差速器壳体,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和所述第二中心齿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容纳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中,其中刚性地固定至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冠齿轮将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轴连接至所述差速器壳体。可选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刚性地固定至所述第一齿轮轴,且所述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刚性地固定至所述第二齿轮轴。可选地,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与对应于所述第一输出驱动轴的第一中心线共轴地对齐,且其中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与对应于所述第二输出驱动轴的第二中心线共轴地对齐。可选地,对于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中的每个,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所述旋转轴线与对应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一旋转轴线平行,并且与对应于所述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的第二旋转轴线平行。可选地,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相对应的第一传动比等于第二传动比,所述第二传动比对应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可选地,对应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的第一组多个齿数量等于对应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的第二组多个齿。可选地,对应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的第一组多个齿数量不等于对应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的第二组多个齿。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包括多个行星齿轮组,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组围绕对应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而等距地间隔开。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包括多个行星齿轮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心齿轮,其中第一中心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且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齿轮连接至第一输出驱动轴;第二中心齿轮,其中第二中心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其中所述第二中心齿轮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直径,且其中所述第二中心齿轮连接至第二输出驱动轴;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的每个包括:连接至第一齿轮轴的第一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不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啮合;连接至第二齿轮轴的第二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啮合并且不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和连接至第二齿轮轴的第三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刚性地固定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其中第三行星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直径,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且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不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不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啮合;和差速器壳体,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和所述第二中心齿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容纳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中,其中刚性地固定至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冠齿轮将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轴连接至所述差速器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6 US 14/970,6581.一种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心齿轮,其中第一中心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且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齿轮连接至第一输出驱动轴;第二中心齿轮,其中第二中心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其中所述第二中心齿轮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直径,且其中所述第二中心齿轮连接至第二输出驱动轴;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的每个包括:连接至第一齿轮轴的第一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不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啮合;连接至第二齿轮轴的第二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啮合并且不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和连接至第二齿轮轴的第三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刚性地固定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其中第三行星齿轮直径对应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直径,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且其中所述第三行星齿轮不与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且不与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啮合;和差速器壳体,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和所述第二中心齿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容纳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中,其中刚性地固定至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冠齿轮将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轴连接至所述差速器壳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刚性地固定至所述第一齿轮轴,且所述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刚性地固定至所述第二齿轮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与对应于所述第一输出驱动轴的第一中心线共轴地对齐,且其中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与对应于所述第二输出驱动轴的第二中心线共轴地对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中的每个,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所述旋转轴线与对应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一旋转轴线平行,并且与对应于所述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的第二旋转轴线平行。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A里埃拉B帕尔费
申请(专利权)人:源捷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