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PTO动力输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9168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16:00
一种发动机PTO动力输出结构,包括驱动齿轮、第一圆锥滚动轴承、轴承挡圈、轴承外圈锁紧螺母、支撑体、垫圈、轴承内圈锁紧螺母、第二圆锥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驱动齿轮(1)作为动力输入及输出的零件,一端是齿轮,一端是内花键,其使用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作支撑,而支撑体(5)既是轴承座,也作为连接发动机和外接其它设备的载体,支撑驱动齿轮(1)的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分布在同一个支撑体(5)上,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外端面有垫圈(6)、轴承内圈锁紧螺母(7)、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PTO动力输出结构,特征是驱动齿轮作为动力输入及输出的零件,一端是齿轮,一端是内花键,其使用第一圆锥滚动轴承、第二圆锥滚动轴承作支撑,而支撑体既是轴承座,也作为连接发动机和外接其它设备的载体。支撑驱动齿轮的第一圆锥滚动轴承、第二圆锥滚动轴承都分布在同一个支撑体上,第二圆锥滚动轴承外端面有垫圈、轴承内圈锁紧螺母轴承外圈锁紧螺母。驱动齿轮的齿轮端作为动力输入端,其内部为中空设计,另一端是供动力给液压泵等其它设备的内花键。受力可靠、同心度保证,动力输出大。【专利说明】一种发动机PTO动力输出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动力输出方式,特别涉及一种非主动力输出结构,即发动机取力器ΡΤ0动力输出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除了主要在飞轮输出端输出动力给变速箱、液压主泵、皮带轮等外,还需要在其它地方,尤其是在齿轮室端输出动力给转向泵、小型液压泵等设备。这种方式输出动力时,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驱动齿轮直接装在泵的输入轴上,这样导致输入轴悬空长度大,输入轴承受弯矩大,只限于输出扭矩较小的场合;第二种,需要输出扭矩较大的,为了克服第一种的缺陷,驱动齿轮两端有支撑,其中间轴心上留有内花键,与泵的动力输入外花键相配合,这样,泵的输入轴不再承受很大的弯矩。但是,这种两端支撑的支撑面分别在不同的零件上,由于加工、安装的误差,导致这两个支撑零件很难同心,不同轴度使泵的使用寿命缩短,过早损坏。上面提到的两个支撑面,只有处于同一个零件上,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正是为解决Ρ--较大扭矩输出、而保证外接设备可靠又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ΡΤ0动力输出结构,改善动力输出的受力情形和同轴度问题。驱动齿轮与支撑体之间安装第一圆锥滚动轴承与第二圆锥滚动轴承,确保受力可靠,保证同心,从而实现较大而可靠的动力输出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扭矩大、弯矩力大。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ΡΤ0动力输出结构,包括驱动齿轮、第一圆锥滚动轴承、轴承挡圈、轴承外圈锁紧螺母、支撑体、垫圈、轴承内圈锁紧螺母、第二圆锥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驱动齿轮(1)作为动力输入及输出的零件,一端是齿轮,一端是内花键,其使用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作支撑,而支撑体(5)既是轴承座,也作为连接发动机和外接其它设备的载体。支撑驱动齿轮(1)的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都分布在同一个支撑体(5)上。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外端面有垫圈(6)、轴承内圈锁紧螺母(7)、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驱动齿轮(1)的齿轮端作为动力输入端,其内部为中空设计,另一端是供动力给液压泵的内花键。支撑体(5) —端留有外定位止口以便连接发动机齿轮室盖,一端留内定位止口与外接设备相连。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内斜、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外斜背对背装配,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和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之间用轴承挡圈(3)隔开。驱动齿轮(1)和支撑体(5)的端头有螺纹,轴承内圈锁紧螺母(7)、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 )分别锁紧轴承内、外圈。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驱动齿轮也存在承受弯矩的问题,但因为驱动齿轮轴颈可以做得比较大,悬空长度也比较短,受力安全性是完全可以保证的,两个轴承装在同一零件支撑体上,能确保动力输出端前后同心。【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发动机ΡΤ0动力输出结构主视示意图。附图标记:驱动齿轮(1)、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轴承挡圈(3)、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支撑体(5)、垫圈(6)、轴承内圈锁紧螺母(7)、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1,装配时,先把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放进支撑体(5),然后装进轴承挡圈(3),再装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注意此时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与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的方向是相互反向安装的,然后用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拧入压住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不上紧,之后把驱动齿轮(1)从左边套入,用工装垫住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内圈,用木锤轻轻敲打驱动齿轮(1)进入,到位后,用轴承内圈锁紧螺母(7)锁紧,上够约50N.m的力矩,然后上紧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上够约50N.m的力矩。实施例2,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支撑驱动齿轮(1)并保证其运转、抵消斜齿轮轴向力作用;轴承挡圈(3)起隔开两轴承,避免轴承轴向窜动作用;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起固定轴承外圈作用;支撑体(5)起支撑两个轴承作用;垫圈(6)起轴承内圈锁紧螺母(7)锁紧辅助作用;轴承内圈锁紧螺母(7)起固定轴承内圈作用。为了接受动力输入和对外动力输出,驱动齿轮(1)需与发动机齿轮室中另外的齿轮相啮合,其中心还要留出供液压泵等外接设备动力输入的内花键,驱动齿轮(1)输出端外径上加工螺纹。驱动齿轮(1)外端安装两个相向布置的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 )和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 ),用轴承挡圈(3 )隔开。支撑体(5)作为两轴承的安装座,为安装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在支撑体(5)内侧加工螺纹,支撑体(5)并作为与齿轮室盖板相连接的零件。用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和轴承内圈锁紧螺母(7)分别限制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内圈、外圈。实施例3,参看图1,为了实现取力器动力的输入和输出,驱动齿轮(1)根据其所啮合的齿轮参数,设计相应的齿轮;齿轮做成中空的形式,内部的动力输出内花键按所配合的液压泵等设备的花键的规格设计。驱动齿轮(1)齿轮头与本体外径的连接处需使用R2-R5的圆角过渡,避免应力集中。该本体中部是轴承的配合面,其光洁度需达Ral.6以上,尺寸精度为K6级,本体直径的尺寸根据所选轴承的内直径尺寸而定,该表面与内花键同轴度控制在Φ0.03以内,本体右端加工出外螺纹,以便安装锁紧螺母。驱动齿轮(1)中空部分的壁厚根据外径的大小而定,直径较大的,可选壁厚在3-4mm(如直径在Φ45以上),反之,壁厚选大些,通常在5mm左右。齿轮和花键均保证硬度60HRC左右,一般需渗碳处理,材料为20CrMnTi等。选用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背对装配,以抵消斜齿轮的轴向分力。两轴承之间的轴承挡圈(3),成圆环状,可使用Q235-A材料,其内环直径尺寸大于轴承外圈内径,其厚度能保证两轴承的相应位置尺寸即可。支撑体(5)作为轴承的支撑座和连接齿轮室盖板,以及作为液压泵等外接设备的接口,需要如下要求:支撑体(5)左端小头外径作为定位面,精加工,光洁度在Ra3.2以上,尺寸精度以h7级为宜。小头内侧(包括大头部分)为轴承外圈安装面,光洁度在Ra3.2以上,k6级尺寸精度,支撑体(5)右端需留液压泵等设备的安装定位止口,该止口和小头端外径、小头内侧轴承外圈安装面三者相互同轴度控制在Φ0.02以内。小头左端留有凸缘,以便轴承定位。为了安装锁紧螺母,定位止口左端加工出内螺纹。支撑体(5)右端大头留有液压泵等设备的安装螺纹孔,或安装光孔,安装这些设备时与支撑体(5)—起共有螺栓安装到齿轮室盖上,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PTO动力输出结构,包括驱动齿轮、第一圆锥滚动轴承、轴承挡圈、轴承外圈锁紧螺母、支撑体、垫圈、轴承内圈锁紧螺母、第二圆锥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驱动齿轮(1)作为动力输入及输出的零件,一端是齿轮,一端是内花键,其使用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作支撑,而支撑体(5)既是轴承座,也作为连接发动机和外接其它设备的载体,支撑驱动齿轮(1)的第一圆锥滚动轴承(2)、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分布在同一个支撑体(5)上,第二圆锥滚动轴承(8)外端面有垫圈(6)、轴承内圈锁紧螺母(7)、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平彭天权曹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