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470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01:53
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车架;立管,设置于该车架上;把手,设置于该立管顶端;前轮,设置于该立管底端;左、右载杆,其前端结合于车架;挠性连动机构,连结于该立管与该左、右载杆之间,提供左、右载杆的摇摆扭力;左、右后轮,分别设于该左、右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以及左、右踏板,分别设于该左、右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该左、右踏板的重心位置位于该左、右后轮之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滑板车至少包含有:车架、立管、把手、前轮、左、右载杆、挠性连动机构、左、右后轮以及左、右踏板,该立管以及左、右载杆分别结合于车架,该把手以及前轮则分别设置于该立管的顶端及底端,而该挠性连动机构连结于该立管与该左、右载杆之间,提供左、右载杆的摇摆扭力,该左、右后轮分别设于该左、右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左、右踏板分别设于该左、右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该左、右踏板的重心位置位于该左、右后轮之间。【专利说明】滑板车
本技术提供的滑板车,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简易方便,且让骑乘者可获得更大驱动力以及达到最大运动速度的滑板车。
技术介绍
按,一般现有三轮滑板车主要包含一握把立杆及一对车体支架,握把立杆顶端设一把手,握把立杆底端设一前轮,而车体支架末端则分别设有左、右后轮,其主要利用双脚分别踩踏于左、右踏板上,配合身体左右偏摆的方式来驱动车体前进;其中,该前轮以及左、右后轮与地面构成三点接触,以让使用者得以稳定踩踏于左、右踏板上,并配合以扭动把手或配合扭动身体的方式左右摇摆握把立杆,以及左右施力踩踏于左、右踏板的方式,以带动前轮以S形路径向前滚转,进而达到前进作用。上述现有滑板车结构中,虽可达到滑行和提供骑乘者运动健身的目的;但藉由机械力学原理的理论应用及实际设计制作验证,却发现仍有再改善和提供使用效能之处。即,现有滑板车的左、右后轮11、12如图1所示分别安装于载杆15后端,供骑乘者踩踏左、右踏板13、14的施力处是分别位于左、右后轮11、12上方位置处,当骑乘者交替以向下作用力Fl、F2,分别施力于左、右踏板13、14,因左、右后轮11、12与地面接触分别形成有左支点111及右支点121,因(力臂dlX作用力Fl)所形成的力矩让左踏板13产生逆时针的旋转扭力,以及因(力臂d2X作用力F2)所形成的力矩让右踏板14同样产生逆时针的旋转扭力;此时因(I)左、右踏板13、14的施力处是分别位于左、右后轮11、12上方位置处,让施力处靠近左、右后轮的左、右支点111、121,使得产生的力矩较小(因为力臂较小),而无法让左、右踏板得到较大的转动扭力,故踩踏效率较低。以及⑵施力于左踏板13的力矩,让左踏板13产生逆时针的旋转扭力,以及施力于右踏板14的力矩,让右踏板14产生逆时针的旋转扭力,上述的踩踏施力均会因为所形成的旋转扭力分别施力于左、右后轮11、12且朝向地面而产生与地面的摩擦,而产生减损的情形。故上述的原因均会使骑乘者的踩踏力受到减损,进而降低踩踏施力效率,让骑乘者无法得到较大运动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滑板车,不仅结构简单、使用简易方便,且让骑乘者可获得更大驱动力以及达到最大运动速度的滑板车。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为达上揭目的,本技术的滑板车至少包含有:车架、立管、把手、前轮、左、右载杆、挠性连动机构、左、右后轮以及左、右踏板,该立管以及左、右载杆分别结合于车架,该把手以及前轮则分别设置于该立管的顶端及底端,而该挠性连动机构连结于该立管与该左、右载杆之间,提供左、右载杆的摇摆扭力,该左、右后轮分别设于该左、右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左、右踏板分别设于该左、右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该左、右踏板的重心位置位于该左、右后轮之间。其中,本技术主要改变原有左、右踏板的重心位置,将其设置位于该左、右后轮之间,可改变左、右踏板的力矩转动方向,让骑乘者踩踏力不致减损,可提升踩踏施力效率,并让骑乘者得到最大运动速度。为达上述目的,所述挠性连动机构设有二轴套、至少二弹性缓冲元件、连动体以及穿轴,该些轴套分别设置于该车架且相对于左、右载杆的前端,该弹性缓冲元件套设在轴套内部,该连动体的两侧分别轴设于该弹性缓冲元件,而该穿轴设于该连动体朝向该立管处,使该连动体透过该穿轴与该立管形成干涉。上述的连动体形成Π形体,其两侧分别设有二固定件,分别用以将轴板与弹性缓冲元件相连接,该连动体与套设在轴套的弹性缓冲元件相穿设。为达上述目的,所述连动体相对设置于该立管前端;或者,连动体相对设置于该立管后端。为达上述目的,所述挠性连动机构为一挠性体。上述的挠性体至少具有玻璃纤维、软金属或聚亚氨酯。为达上述目的,所述滑板车进一步设有一收折机构,该收折机构设置于该车架与左、右载杆之间,用以将左、右载杆进行收折。上述的收折机构设有枢栓、调整件以及弹性元件,该枢栓枢设于该车架与左、右载杆之间,该调整件位于该枢栓前端,该调整件将左、右载杆锁固于该车架上,该弹性元件则套于该调整件外,用以提供该调整件常态朝外移动的作用力。上述的收折机构进一步设有挡件,该挡件位于该左、右载杆内并相对于该调整件的轴向位置处,使该调整件朝外移动时,可受挡件的卡掣而不致完全脱离该左、右载杆。为达上述目的,所述左后轮的重心位置以左踏板的最末端作为中心点,位于其第二象限及第三象限内,且角度(Θ I)范围区间为90度< Θ I < 270度。其中,该左后轮的重心位置位于第三象限内,且上述角度(Θ I)范围区间为180度=Θ I < 270度为较佳;而左后轮的重心位置以180度为最佳。为达上述目的,所述右后轮的重心位置以右踏板的最末端作为中心点,位于其第一象限及第四象限内,且角度(Θ 2)范围区间为90度< Θ2< 270度。其中,该右后轮的重心位置位于第四象限内,且角度范围区间为O度=Θ2< 270度为较佳;而该右后轮的重心位置以O度为最佳为达上述目的,所述左、右后轮与地面接触分别形成有左支点及右支点,该左、右踏板的重心位置位于该左、右支点的间。为达上述目的,所述车架具有一本体,而该本体两侧则分别间隔设置有轴板,该立管设置于该本体上,该左、右载杆其前端枢设于该轴板一端,而该挠性连动机构则设置于该轴板另端。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简易方便,且让骑乘者可获得更大驱动力以及达到最大运动速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滑板车中踏板与后轮接受踩踏作用力运作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滑板车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滑板车的踏板与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滑板车的踏板与后轮接受踩踏作用力运作的示意图。图5A、5B为本技术中踏板与后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挠性连动机构的结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中挠性连动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收折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滑板车收折后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力臂dl、d2、d3、d4作用力F1、F2、F3、F4滚动方向Tl、T2车架21本体211轴板212立管22把手23前轮24左载杆25右载杆26挠性连动机构30轴套31弹性缓冲元件32连动体33穿轴34固定件36左后轮41左支点411轴心位置412右后轮42右支点421轴心位置422左踏板51重心位置511中心点512右踏板52重心位置521中心点522收折机构60枢栓61调整件62弹性元件63挡件6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本技术滑板车的结构立体图所示,本技术的滑板车至少包含有:车架21、立管22、把手23、前轮24、左、右载杆25、26、挠性连动机构30、左、右后轮41、42以及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车架;立管,设置于该车架上;把手,设置于该立管顶端;前轮,设置于该立管底端;左、右载杆,其前端结合于车架;挠性连动机构,连结于该立管与该左、右载杆之间,提供左、右载杆的摇摆扭力;左、右后轮,分别设于该左、右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以及左、右踏板,分别设于该左、右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该左、右踏板的重心位置位于该左、右后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整能
申请(专利权)人:信隆车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