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0648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及其操作方法,包括A液和B液,A液和B液均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PBS缓冲液,A液中包含羧基化磁珠,B液中包含羧基化微球,它们均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偶联上根据蛋白不同抗原决定簇制备的两个单克隆抗体。与传统光波导生物传感器比较,本案所涉及的试剂盒能够实现重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能够在溶液中快速检测出微量的目标蛋白分子,过程更简单,效率更高,并且能够高通量的检测样品;通过连接微球,能够显著改变光波导免疫传感器中谐振腔的折射率,提高检测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A液和B液,A液和B液均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PBS缓冲液,A液中包含羧基化磁珠,B液中包含羧基化微球,它们均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偶联上根据蛋白不同抗原决定簇制备的两个单克隆抗体。与传统光波导生物传感器比较,本案所涉及的试剂盒能够实现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能够在溶液中快速检测出微量的目标蛋白分子,过程更简单,效率更高,并且能够高通量的检测样品;通过连接微球,能够显著改变光波导免疫传感器中谐振腔的折射率,提高检测灵敏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体外检测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在后基因组时代,关于蛋白质的研究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其中,微量蛋白更成为目前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的主要目标之一,因其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学意义。例如临床上往往需要评价尿液中微量蛋白质的含量(<200mg/L),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凝血实验中需对丝氨酸蛋白酶的含量(<200mg/L)进行监测,从而确定病人的血栓形成情况和心血管疾病的状况。为此,灵敏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方法急需发展。目前众多的微量蛋白检测方法中,传统的浊度测定法较为方便易行,但特异性较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邻苯三酚红与金属络合物染料结合法、酶联免疫方法、基于磁珠分离的酶连适配体法等方法灵敏度相对较高,但这些方法往往具有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的缺点,不易于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这种试剂盒与配套的光波导免疫传感器(CN101846674B)配合使用,能够高速、高灵敏度的检测出液体中的微量蛋白分子。同时,该试剂盒还能够回收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包括A液和B液,其中:所述A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 PBS缓冲液,所述A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磁珠;所述羧基化的磁珠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目标蛋白单克隆抗体链接在磁珠上;所述B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 PBS缓冲液,所述B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微球;所述羧基化的微球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另一抗原决定簇对应的单克隆抗体链接在微球上。优选地,所述的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所述A液和B液中,PBS缓冲液的pH均为7.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光波导免疫传感器开启,先通入A液,所述A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PBS缓冲液,所述A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磁珠;所述羧基化的磁珠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目标蛋白单克隆抗体链接在磁珠上;在光波导免疫传感器的电磁场作用下,所述羧基化的磁珠被吸附在光波导免疫传感器的谐振腔外,产生基底光波导信号值;2)随后将待测样品与B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混合液,所述B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 PBS缓冲液,所述B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微球;所述羧基化的微球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另一抗原决定簇对应的单克隆抗体链接在微球上;将所述混合液通入光学通道,此时步骤I)中吸附在谐振腔外的磁珠与混合液中的微球通过待测样品中的目标蛋白结合在一起,以此改变谐振腔的折射率,使谐振腔内的光波导信号值发生变化;3)配制至少四个含不同浓度的目标蛋白标准液,每个标准液按步骤I)和2)的操作方法得到两个光波导信号值,以目标蛋白浓度为横坐标,两次光波导信号值差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4)将步骤I)和2)所得待测样品的两次光波导信号值差值与所述标准曲线比对,定量检测出待测样品中目标蛋白的存在及其浓度。优选地,所述的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的操作方法,所述A液和B液中,PBS缓冲液的pH均为7.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光波导生物传感器比较,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能够实现试剂盒的重复利用;与传统微量蛋白检测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能够在溶液中快速检测出微量乃至于痕量蛋白,过程更简单,效率更高,能够高通量的检测样品;通过连接微球,能够显著改变光波导免疫传感器中谐振腔的折射率,提高检测灵敏度;在检测结束后撤去电磁场,流动液可带出通道内的磁珠与微球,通过吸附、离心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试剂盒主要成分的回收再利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实施方案,其所涉及的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包括A液和B液,其中:A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 PBS缓冲液,该A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磁珠;羧基化的磁珠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目标蛋白单克隆抗体链接在磁珠上;PBS缓冲液的pH为7.3。B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 PBS缓冲液,该B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微球,该微球不带磁性;羧基化的微球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另一抗原决定簇对应的单克隆抗体链接在微球上;PBS缓冲液的pH为7.3。A液和B液中氯化钠的作用是稳定双螺旋结构,增强核酸的热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与该试剂盒相配套的光波导免疫传感器(CN101846674B)开启,先通入A液,该A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 PBS缓冲液,A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磁珠;羧基化的磁珠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目标蛋白单克隆抗体链接在磁珠上;PBS缓冲液的pH为7.3 ;在光波导免疫传感器的电磁场作用下,羧基化的磁珠被吸附在光波导免疫传感器的谐振腔外,产生基底光波导信号;2)随后将待测样品与B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混合液,B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PBS缓冲液,该B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微球;羧基化的微球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另一抗原决定簇对应的单克隆抗体链接在微球上;PBS缓冲液的pH为7.3 ;将混合液通入光学通道,此时步骤I)中吸附在谐振腔外的磁珠与混合液中的微球通过待测样品中的目标蛋白结合在一起,以此改变谐振腔的折射率,使谐振腔内的光波导信号发生变化;3)配制至少四个含不同浓度的目标蛋白标准液,每个标准液按步骤I)和2)的操作方法得到两个光波导信号值,以目标蛋白浓度为横坐标,两次光波导信号值差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4)将步骤I)和2)所得待测样品的两次光波导信号值差值与所述标准曲线比对,定量检测出待测样品中目标蛋白的存在及其浓度。实施例1(I)试剂盒A液及B液配制分别制备直径为90nm的羧基化磁珠和90nm的羧基化微球(不含磁性),并分别在其上偶联根据钙激活蛋白不同抗原决定簇制备的两个单克隆抗体。具体的,上述单克隆抗体均进行末端氨基修饰,抗体与磁珠(或微球)的偶联通过EDC-NHS法,即碳化二亚胺法。A液包含直径为90nm的羧基化磁珠及其偶联的兔抗人Cap43PcAbl ;B液包含直径90nm的羧基化微球及其偶联的兔抗人Cap43PcAb2,上述磁珠和微球均分别悬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蛋白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A液和B液,其中:所述A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PBS缓冲液,所述A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磁珠;所述羧基化的磁珠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目标蛋白单克隆抗体链接在磁珠上;所述B液是包含0.1M氯化钠的0.1M?PBS缓冲液,所述B液中还包含直径为90~150nm的羧基化的微球;所述羧基化的微球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末端氨基修饰的另一抗原决定簇对应的单克隆抗体链接在微球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帆陈名利白鹏利殷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