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连续作业的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514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2:09
可连续作业的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内置缓冲瓶、差压传感器、电动针阀、第一电磁阀、气泵、压力变送器、第一三通管、二位一通阀和第一外接气瓶,内置缓冲瓶上设有总进气管,差压传感器连接在内置缓冲瓶上,气泵与内置缓冲瓶通过第一气管连接,电动针阀设在第一气管上,气泵的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一三通管连接,第一电磁阀设在第二气管上,压力变送器连接在第一三通管上,第一三通管的第三个端口通过第三气管与二位一通阀连接,二位一通阀通过第四气管与第一外接气瓶的进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路进气口的设计,可满足实验室多台气体仪表同时并连续不断进行六氟化硫气体尾气的回收,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可连续作业的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内置缓冲瓶、差压传感器、电动针阀、第一电磁阀、气泵、压力变送器、第一三通管、二位一通阀和第一外接气瓶,内置缓冲瓶上设有总进气管,差压传感器连接在内置缓冲瓶上,气泵与内置缓冲瓶通过第一气管连接,电动针阀设在第一气管上,气泵的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一三通管连接,第一电磁阀设在第二气管上,压力变送器连接在第一三通管上,第一三通管的第三个端口通过第三气管与二位一通阀连接,二位一通阀通过第四气管与第一外接气瓶的进气口连接。本技术采用多路进气口的设计,可满足实验室多台气体仪表同时并连续不断进行六氟化硫气体尾气的回收,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专利说明】可连续作业的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气体仪表在配气、校验、分析检验等过程产生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进行回收利用的可连续作业的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六氟化硫气体以其优异的绝缘性能及灭弧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中压、高压、超高压电气设备中。但六氟化硫气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高能因子的作用,会分解产生剧毒和强腐蚀有害杂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电气性能恶化,甚至造成严重设备事故,分解出来的低氟化物对人有害,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六氟化硫气体也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它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的酸性物质排入空气中后容易形成的酸雨,六氟化硫气体的温室效应作用是等量CO2的23900倍,且能在空气中存在3200多年,因此《京都议定书》(KY0T0PR0T0C0L)将六氟化硫与C02、CH4, N2O,PFCs、HFCs并列为温室气体。《巴厘岛路线图》更明确的将其列为全世界各国必须减排的温室气体之一。然而,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气体仪表在配气、校验、分析检验等过程中产生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普遍采取直接排空的处理方式,这部分排空的尾气中含有的有毒有害气体将直接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不容小觑。为尽量减少危害,将这些不良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减少六氟化硫气体向大气的排放量,对这部分排空气体进行回收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目前,现有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回收装置存在不能连续工作,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操作过程繁琐等缺点,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实验室工作人员弃而不用,因而导致六氟化硫气体尾气被肆意排空,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都存在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连续作业的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装置,它可连续工作、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可移动、能同时满足多台气体仪表进行六氟化硫尾气回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连续作业的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内置缓冲瓶、差压传感器、电动针阀、第一电磁阀、气泵、压力变送器、第一三通管、二位一通阀和第一外接气瓶,内置缓冲瓶上设有至少一根总进气管,差压传感器连接在内置缓冲瓶上,气泵的进气口与内置缓冲瓶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气管连接,电动针阀设在第一气管上,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一三通管的一个端口连接,第一电磁阀设在第二气管上,压力变送器连接在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端口上,第一三通管的第三个端口通过第三气管与二位一通阀的进气口连接,二位一通阀的一个出气端口通过第四气管与第一外接气瓶的进气口连接。还包括内置储气罐、压缩机、压力开关、第二三通管、截止阀和第二外接气瓶,所述二位一通阀的另一个端口通过第五气管与内置储气罐的进气口连接,内置储气罐的出气口通过第六气管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第六气管上设有临近气泵的第二电磁阀,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七气管与第二三通管的一个端口连接,压力开关连接在第二三通管的第二个端口上,第二三通管的第三个端口通过第八气管与截止阀的进气口连接,截止阀的出气口通过第九气管与第二外接气瓶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总进气管设有四根,一根或全部的总进气管上设有第三三通管,第三三通管的第三个端口连接有一个支进气管。米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验室气体仪表(包含配气仪、调试仪表、六氟化硫分析仪表等)排气口排出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首先通过多路总进气管和支进气管进入到本内置缓冲瓶中,内置缓冲瓶起暂时存储六氟化硫气体尾气的作用。在内置缓冲瓶外部设有差压传感器,用以测量该内置缓冲瓶内部和外部压力差。当差压传感器的测量差压值不能满足内置缓冲瓶压力要求时(差压传感器的测量差压显示在+ 10?一 10百帕时,表示内置缓冲瓶压力满足要求),差压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气泵,此时气泵启动,与气泵连接的第一电磁阀被打开,内置缓冲瓶内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在气泵的作用下依次经过第一气管上的电动针阀通过气泵、第一电磁阀进入到第二气管中,在第二气管的出气口连接有第一三通管,第一三通管的一端连接压力变送器,用以测量第一外接气瓶中的压力,第一三通管另一端与第三气管连接。第二气管中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经过第一三通管进入到第三气管中,在第三气管的的出气口连接有二位一通阀,当二位一通阀处于外输出位置时,第三气管中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通过二位一通阀进入到第四气管中,经由第四气管上的出气口进入到第一外接气瓶中,从而达到回收六氟化硫仪表气体尾气的目的。当压力变送器显示第一外接气瓶内部压力已经达到设定值时,将二位一通阀旋至内输出位置,此时第三气管中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将通过第五气管进入到本装置的内置内置储气罐中。当内置储气罐内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压缩机开启,内置储气罐内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进入到第六气管中,当压缩机转速达到设定值时,安装在第六气管出气口的第二电磁阀自动打开,第六气管中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经过第二电磁阀进入到压缩机中,经压缩机压缩后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进入到第七气管中,在第七气管出口处通过第二三通管连接有压力开关,用以控制第二外接气瓶进气口处的压力。第七气管中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依次通过第二三通管、截止阀、第八气管,经第九气管上的出气口进入第二外接气瓶中,从而达到回收六氟化硫仪表气体尾气的目的。当第二外接气瓶内压力值大于设定报警值时,压力开关上连接的压力报警灯闪烁,提醒操作者更换第二外接气瓶。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改变二位一通阀内、外输出位置,来实现第一外接气瓶和第二外接气瓶之间的灵活切换,从而实现在本技术装置不停机情况下,对实验室气体仪表排出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进行大量、连续回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两路出气口的输出方式,通过外接气瓶间的灵活切换,实现了连续、大量回收六氟化硫气体尾气的目的;2、本技术采用多路进气口的设计,可满足实验室多台气体仪表同时进行六氟化硫气体尾气的回收,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3、本技术装置采用小车型设计,结构紧凑,使用灵活方便,为实验室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提供了方便;4、通过本技术对实验室气体仪表在配气、校验、分析检验等过程产生的六氟化硫气体尾气进行了回收,避免了直接排空对自然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5、本技术装置还可用于计量、环保、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疾控中心、煤矿等部门气体分析仪表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尾气回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可连续作业的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内置缓冲瓶1、差压传感器2、电动针阀3、第一电磁阀4、气泵5、压力变送器6、第一三通管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可连续作业的六氟化硫仪表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缓冲瓶、差压传感器、电动针阀、第一电磁阀、气泵、压力变送器、第一三通管、二位一通阀和第一外接气瓶,内置缓冲瓶上设有至少一根总进气管,差压传感器连接在内置缓冲瓶上,气泵的进气口与内置缓冲瓶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气管连接,电动针阀设在第一气管上,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一三通管的一个端口连接,第一电磁阀设在第二气管上,压力变送器连接在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端口上,第一三通管的第三个端口通过第三气管与二位一通阀的进气口连接,二位一通阀的一个出气端口通过第四气管与第一外接气瓶的进气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献忠李建国赫树开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