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黑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株抗Bt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LJ-66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626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5:19
一株抗Bt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LJ-66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HLJ-66,简称HLJ-66,保藏号:CGMCCNo.8445,保藏日期为2013年11月08日,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所述菌株经毒力生物测定筛选对抗Cry1Ac杀虫晶体蛋白及Btk小菜蛾有毒力的菌株。利用该菌株生产高效、广谱的杀虫剂,用于防治鳞翅目重要害虫小菜蛾,同时对抗性害虫具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田间抗性小菜蛾的防治,提高了应用价值,且对人、畜及其他动物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及极佳的应用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抗Bt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LJ-66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对抗Btk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HLJ-66菌株,以及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是土壤中的一种能够产生芽孢的需氧型革兰氏阳性细菌。1901年Ishiwate等首次从患病的家蚕(Bombyx morl)幼虫当中分离出一种能够在其芽孢的形成阶段,产生晶体蛋白的细菌,1915年Berliner等在地中海粉螟(Epetia kuhniella)中也成功分离出这种细菌,同时将其命名作苏云金芽孢杆菌-Bt.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其芽孢的形成过程当中,能够产生一种杀虫晶体毒素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 δ -内毒素),这种晶体蛋白对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同翅目(Homoptera)昆虫、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双翅目(Diptera)昆虫、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等多个目的昆虫,同时包括对原生动物、螨类以及线虫等都具有特异性地杀虫活性,由于这种晶体蛋白对害虫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以及对环境友好,因此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菌菌剂作为喷洒型杀虫剂主要成分的使用时间已经超过50年,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微生物杀虫剂,占微生物杀虫剂总量的90%-95%。苏云金芽孢杆 菌的不同杀虫毒素由不同种类的cry基因控制,各种cry基因已经被成功克隆,并根据不同需要,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入到不同作物中,用于害虫等有害生物的防治。自1996年转Btcry基因作物的种植开始,转Bt基因作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种植面积逐年增长。据2008年的统计显示,转Bt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增长至4,600万公顷。但随着其长期使用及转Bt作物的迅速推广,害虫对Bt毒素的抗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Bt毒素的大量长期使用以及转Bt作物的广泛种植,昆虫长期处于选择压之下,从而导致了昆虫都Bt的抗性发展。通过室内筛选,发现许多昆虫对Bt毒素产生了抗性,例如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烟姆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棉红铃虫 Pectinophora gossypiella、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1990 年,Tabashnik等报道田间小菜蛾对Bt制剂产生了抗性,这是第一例关于害虫在田间对Bt制剂产生抗性的报道Janmaat等于2003年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商业化大棚里的粉纹夜蛾对Bt制剂Dipel和Abbott产生了抗性。Tabashnik等于1989年检测到田间种群对Bt制剂(kurstaki亚种)产生了 25倍的抗药性,首次报道了田间小菜蛾对Bt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Tang等测定弗罗里达州田间小菜蛾对Bt制剂(BtKNRD12)的抗药性大于1500倍。Wright等报道马来西亚田间小菜蛾种群在室内筛选饲养7代后对BtA和BtK制剂的抗药性分别为330倍和160倍。此外,日本、中美洲、墨西哥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也有抗Bt小菜蛾的报道。2000年Zhao等报道从美国南卡罗尼那州田间采集的对CrylC有31倍抗性的小菜蛾抗性品系,在实验室先用CrylC原毒素继续汰选,然后用表达高剂量的CrylC毒素的转基因花椰菜汰选,26代后,该品系对CrylC毒素抗性高达63100倍(2龄幼虫)。国内,冯夏等报道深圳、东莞地区等供港菜区小菜蛾对Bt的抗药性为17.2-30.2倍。李建洪等通过对深圳、东莞和广州菜区的田间小菜蛾种群检测,发现小菜蛾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标准品Cs3ab-1991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8.9,6.5,2.1倍。周程爱等报道长沙地区的小菜蛾对Bt的抗药性由1997-1999年的敏感性由1.1-4.1倍发展到2000年的6.2倍的低水平抗药性。余德亿等报道福建地区田间种群的小菜蛾对湖北Bt和福建Bt的抗药性分别由1997年的2.1倍和3.1倍上升到1999年的8.2倍和10.1倍。郭世俭等报道浙江省杭州、萧山、金华、温州四地的小菜蛾对Bt制剂还没有产生抗药性。王崇利等报道广东惠州田间小菜蛾种群对CrylAb和CrylAc的抗性达到了高抗水平;对Btk制剂的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对CrylAa和Cry2Aa具有低水平抗性;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和江苏南京田间小菜蛾种群对CrylAb、CrylAc具有低至中等水平抗性(8-28倍)JfBtk制剂具有低水平抗性(3.5-7倍)。以上可以看出,小菜蛾对Bt产生的抗性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因此筛选到对抗Bt小菜蛾高活性的菌株,用于防治抗Bt害虫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抗Bt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LJ-66及其应用,该菌株对鳞翅目害虫、抗Btk鳞翅目害虫及抗CrylAc杀虫晶体蛋白鳞翅目害虫具有毒杀作用,利用该菌株能开发一种广谱、高效且对抗Bt害虫有效的Bt杀虫剂。本专利技术的一株抗Bt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LJ-66,它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IIus thuringiensis)HLJ-66,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3年11月08日,保藏号为 CGMCCN0.8445。本专利技术的一株抗Bt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LJ-66是作为制备防治鳞翅目及抗Bt鳞翅目害虫的杀虫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鳞翅目及抗Bt鳞翅目害虫的杀虫剂,包含上面所述的苏云金芽抱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HLJ-6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选择了鳞翅目主要害虫(小菜蛾)为靶标昆虫,同时汰选得到了对Bt(Kurstaki亚种)粉剂具有高抗的抗Btk小菜蛾种群和对CrylAc杀虫晶体蛋白具有高抗的抗CrylAc杀虫晶体蛋白小菜蛾种群,作为祀标昆虫,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HLJ-66同时对上述鳞翅目主要害虫敏感及抗Btk及CrylAc杀虫晶体蛋白害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利用该菌株生产高效、广谱的杀虫剂,用于防止鳞翅目重要害虫小菜蛾,同时对抗性害虫具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田间抗性小菜蛾的防治,提高了经济价值,且对人、畜及其他动物无害,不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经济、生态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由于Bt粉剂及转Bt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小菜蛾对Bt抗性严重,对抗Bt小菜蛾有效的Bt杀虫剂产品鲜为报道,而采用本专利技术得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HLJ-66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株抗B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株抗Bt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LJ‑66,其特征在于它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HLJ‑66,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3年11月08日,保藏号为CGMCCNo.84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抗Bt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LJ-66,其特征在于它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IIus thuringiensis)HLJ-66,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3年11月08日,保藏号为 CGMCCN0.84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抗Bt小菜蛾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LJ-6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HLJ_66,携带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有cryIAc、cry2Ab和cry7, 8,以及外毒素cyt基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山朱勋刘春光张友军李柱刚杨晶谷有芳王秀君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