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控制阀以及工程车辆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0256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控制阀以及工程车辆转向系统,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转向系统转向过程中易因液压油冲击转向油缸而造成转向动作抖动的技术问题。该转向控制阀包括油缸动作控制阀、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一液压油通道、第二液压油通道、换向阀、供油管路以及回油管路,其中:换向阀处于截止状态时,供油管路通过换向阀与回油管路相连通,或者,供油管路与回油管路之间的油路截止;换向阀处于导通状态时,供油管路通过换向阀与第一液压油通道相连通,回油管路通过换向阀与第二液压油通道相连通。该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向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改善转向系统转向过程中的平稳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控制阀以及工程车辆转向系统,涉及工程机械
。解决了现有技术存转向系统转向过程中易因液压油冲击转向油缸而造成转向动作抖动的技术问题。该转向控制阀包括油缸动作控制阀、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一液压油通道、第二液压油通道、换向阀、供油管路以及回油管路,其中:换向阀处于截止状态时,供油管路通过换向阀与回油管路相连通,或者,供油管路与回油管路之间的油路截止;换向阀处于导通状态时,供油管路通过换向阀与第一液压油通道相连通,回油管路通过换向阀与第二液压油通道相连通。该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包括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控制阀。本技术用于改善转向系统转向过程中的平稳性。【专利说明】转向控制阀以及工程车辆转向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控制阀以及设置该转向控制阀的工程车辆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全地面起重机底盘因自身特点,有很多车轴,车轴都具有多种转向模式,多种转向模式的实现是通过电控伺服比例阀控制转向油缸实现。如图1所示,现有的起重机采用的电控伺服比例阀转向系统包括油箱1、液压泵2、溢流阀3、单向阀4、蓄能器5、转向油缸6以及伺服比例阀7等部件,其中:伺服比例阀7是用于控制油缸动作的控制阀。液压泵2将液压油从油箱I中泵出,经过单向阀4,进入蓄能器5以及供油管路P。在供油管路P与回油管路T之间有溢流阀3,保证整个管路的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压力过高造成潜在的危险。液压油经过伺服比例阀7进入转向油缸6,控制转向动作。现有技术中,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存储起来,当系统需要的时候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能等释放出来,重新补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溢流阀可以利用受控液流的压力对阀芯的作用力与其他作用力的平衡条件,来调节阀的开口量以改变液阻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液流压力的目的。溢流阀可用作定压阀、安全阀等。单向阀是方向控制阀中的一种,它是一种只允许液流沿一个方向通过,而反向液流被截止的方向阀。伺服比例阀是用于控制车轴转向的电磁阀,它由安全位、交叉位、中位、工作位组成的四位四通阀。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起重机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即伺服比例阀7在由中位切换到安全位、安全位切换到中位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工作位,因为中位与安全位液压管路都是截止的,经过工作位时,管路导通,液压油在压力作用下有窜动,引起转向油缸6摆动以及转向油缸6瞬时冲击,造成转向动作抖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转向控制阀以及设置该转向控制阀的工程车辆转向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转向系统转向过程中易因液压油冲击转向油缸而造成转向动作抖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控制阀,包括油缸动作控制阀、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一液压油通道、第二液压油通道、换向阀、供油管路以及回油管路,其中: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之间;所述换向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与所述供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之间;所述换向阀处于截止状态时,所述供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回油管路相连通,或者,所述供油管路与所述回油管路之间的油路截止;所述换向阀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供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相连通,所述回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相连通;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处于中位状态以及安全位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管、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之间的油路截止;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为伺服比例阀。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阀为两位两通阀,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为四位四通阀。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为电磁阀。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包括液压泵、转向油缸、油箱以及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转向控制阀,其中: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与所述转向控制阀的所述供油管路相连通,所述转向控制阀的所述回油管路与所述油箱相连通;所述转向控制阀的所述第一油管、所述第二油管其中之一与所述转向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转向控制阀的所述第一油管、所述第二油管其中另一与所述转向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工程车辆转向系统还包括蓄能器,所述蓄能器与所述供油管路相连通。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工程车辆转向系统还包括溢流阀以及单向阀,其中: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供油管路相连通;所述溢流阀的进油端口连接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液压泵之间的油路上,所述溢流阀的出油端口连接于所述回油管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油路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防冲击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实时判断采用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工程车辆转向系统的工程车辆的工作状态是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还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当所述工程车辆处于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将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从安全位状态切换为中位状态;将所述换向阀从截止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当所述工程车辆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时,将所述换向阀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将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从中位状态切换为安全位状态。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实时判断所述工程车辆是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还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采集用于驱动所述工程车辆行走的发动机的转速;当转速大于预定转速值时,认定所述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判定所述工程车辆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当转速小于等于所述预定转速值时,认定所述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判定所述工程车辆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工程车辆(例如:起重机)上用于控制转向油缸动作的油缸动作控制阀(优选为伺服比例阀)的平稳性不仅取决于油缸动作控制阀本身响应的迅速性、控制过油量精准性,还取决于外围油源补给的及时性、油路上各阀工作的先后性等。本技术在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的基础上提供的转向控制阀可以在工程车辆由静止到运动过程中,让用于控制转向油缸动作的油缸动作控制阀(优选为伺服比例阀)先通过换向阀保持油路截止(也可以理解为断开)接着再进行油缸动作控制阀的换位(由安全位切换为中位)以接通用以驱动油缸动作的油路,在工程车辆由运动到静止过程中,先通过换向阀断开用以驱动油缸动作的油路,再进行油缸动作控制阀的换位(由中位切换为安全位),油缸动作控制阀换位的过程以及工程车辆整个静止到运动再到静止的过程,避免了用以驱动油缸动作的油路对转向油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动作控制阀、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一液压油通道、第二液压油通道、换向阀、供油管路以及回油管路,其中: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之间;所述换向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与所述供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之间;所述换向阀处于截止状态时,所述供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回油管路相连通,或者,所述供油管路与所述回油管路之间的油路截止;所述换向阀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供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相连通,所述回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相连通;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处于中位状态以及安全位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管、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之间的油路截止;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建李丽俞宗嘉赵欢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