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模组封装框架包括:若干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上形成散热区域和贴片区域;所述引线框架之间通过至少两连接栅来连接,所述引线框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栅、第二连接栅一体成型,所述引线框架的散热区域与相邻其他所述引线框架的散热区域之间至少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栅和第二连接栅连接,第一连接栅、第二连接栅在功率器件的制造过程中被切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了连环栅结构,而通过连接栅来确保其稳固性,并且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材料的浪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连接栅来确保其稳固性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尤其是TRIAC (三端双向交流开关)封装工艺中,传统的框架封装散热片部分均是由连环栅连接起来,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框架的稳定性,使其在框架焊接成型过程中(与管脚部分,陶瓷绝缘体靠焊锡在烤箱高温下融合并经过降温凝结在一起)不会变形,错位。框架焊接成型以后,会经过切筋工艺,将多余的连环栅切除从而以进行后续的封装工艺。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包括多个引线框架10’,且引线框架10’之间均通过连环栅11’相互连接。图2示出对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每个引线框架10’上均设有一圆形的散热孔13’,用于加强散热。每个引线框架10’的两端被连接在连环栅11’上,且连环栅11’与引线框架10’之间形成矩形的工艺孔14’。图3示出现有技术的一种功率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功率器件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在步骤S101,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上连接陶瓷绝缘体和芯片引脚。模组封装框架包括多个引线框架,且引线框架之间均通过连环栅相互连接。每个引线框架上均设有一圆形的散热孔,用于加强散热。每个引线框架的两端被连接在连环栅上,且连环栅与引线框架之间形成矩形的工艺孔。在步骤S102,切除连环栅。在步骤S103,芯片粘贴。在步骤S104,采用树脂模封成型。在步骤S105,去除毛刺。在步骤S106,存放在高温环境中进行老化。在步骤S107,电镀引脚部分和散热片部分。在步骤S108,切除连接部。在步骤S109,通过测试去掉次品。在一个是实例中,引线框架为20个,则理想状态下,经上述处理后可以得到20个功率器件。图4示出图3步骤S102中切除连环栅后的引线框架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示,将多余的连环栅(图中未示出)切除。当引线框架10’之间切除连环栅后,引线框架10’之间仅通过切除后形成的连接部12’相互连接。被切除的连环栅只能作为生产废料,无法再使用,造成了浪费。可见,连环栅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在模组封装过程中增强整条框架的稳固性能,其作用也仅仅是在框架焊接成型过程中实现,之后将只能作为废金属处理。众所周知,随着全球金属资源供求矛盾日益严峻,框架的金属原材料(主要是铜)的价格在近些年以来持续上涨,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了产品价格的升高而且,经统计,在TRIAC绝缘产品中,其41%的成本来自于散热片部分。所以出于降低产品成本的考虑,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去除连环栅结构无疑是最好的节约成本的方式。考虑到此连环栅的作用,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代替,从而达到来减少这个不必要的浪费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鉴于此,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取消了连环栅结构,而通过连接栅来确保其稳固性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取消了连环栅结构,而通过连接栅来确保其稳固性,并且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包括:若干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之间通过至少两连接栅来连接,所述引线框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栅、第二连接栅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引线框架上形成散热区域和贴片区域;所述引线框架的散热区域与相邻其他所述引线框架的散热区域之间至少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栅和第二连接栅连接。优选地,所述散热区域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栅和第二连接栅。优选地,所述散热区域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栅和第二连接栅。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栅和第二连接栅设置在所述散热区域侧边的两端。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引线框架的散热区域、第一连接栅以及第二连接栅之间围成一矩形的工艺孔。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栅与第二连接栅的宽度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栅比所述第二连接栅更靠近贴片区域,所述第一连接栅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栅的宽度。优选地,所述散热区域设有至少一散热孔。优选地,所述散热孔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使用了以上技术,本技术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取消了连环栅结构,而通过连接栅来确保其稳固性,并且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对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现有技术的一种功率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示出图3步骤S106中切除连环栅后的引线框架的局部示意图;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本技术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对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7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本技术的功率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0’引线框架11’连环栅12’连接部13’散热孔14’工艺孔10 引线框架11 第一连接栅12 第二连接栅13 散热孔14 工艺孔15 散热区域16 贴片区域【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本技术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包括多个引线框架10,引线框架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来连接,引线框架10与第一连接栅11、第二连接栅12—体成型。在实际生产中,引线框架的数量、尺寸、材料等等都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而定。本实施例中,引线框架的材料主要为铜,但不以此为限。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的整体宽度为227.65_,但不以此为限。单个引线框架的宽度为10.18mm,但不以此为限。图5示出一个是实例中的20个引线框架10。图6示出对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每个引线框架10上,按功能划分的话,可以分为成散热区域15和贴片区域16。每个引线框架10的散热区域15与相邻其他引线框架10的散热区域1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连接。位于模组封装框架两端的引线框架10的散热区域15只有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其余的引线框架10的散热区域15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引线框架10之间以这种形式相互连接。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设置在散热区域15侧边的两端。相邻的引线框架10的散热区域15、第一连接栅11以及第二连接栅12之间围成一矩形的工艺孔14。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连接在散热区域15侧边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而定,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将第一连接栅11设置在散热区域15侧边靠近中央的位置。或是,将第一连接栅11、第二连接栅12都设置在散热区域15侧边靠近中央的位置。显然,不同的位置会形成不同的应力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栅11与第二连接栅12的宽度相等,两者的宽度为8mm。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引线框架(10),所述引线框架(10)之间通过至少两连接栅来连接,所述引线框架(10)与所述第一连接栅(11)、第二连接栅(12)一体成型;?所述引线框架(10)上形成散热区域(15)和贴片区域(16);?所述引线框架(10)的散热区域(15)与相邻其他所述引线框架(10)的散热区域(15)之间至少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引线框架(10),所述引线框架(10)之间通过至少两连接栅来连接,所述引线框架(10)与所述第一连接栅(11 )、第二连接栅(12) —体成型; 所述引线框架(10)上形成散热区域(15)和贴片区域(16); 所述引线框架(10)的散热区域(15)与相邻其他所述引线框架(10)的散热区域(15)之间至少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区域(15)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区域(15)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栅(11)和第二连接栅(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器件的模组封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栅(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军,欧阳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