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茂徵专利>正文

一体成型之鞋底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5984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体成型之鞋底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制作鞋底上、下模具,将组配块以穿置块朝上的方式固定在上模具的多个实心凸块上,缓冲体放置在上下模具的凹槽内,上、下模具结合后,使该组配块和缓冲体位于上、下模具内预定的高度处;将发泡材料注入上、下模具模孔内;待发泡材料凝固成型,即将上、下模具内之组配块及缓冲体包覆固定在该鞋板内:打开上、下模具,即制成具有组配块及缓冲体的鞋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体成型之鞋底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与一种鞋底有关,更详而言之,尤指一种一体成型之鞋底的制造方法。习用鞋底之鞋底1与中底2均为分别制造射模而形成之二个个体(如图1所示),需经人工将贴合剂(强力胶)涂抹于鞋底1及中底2之接触面上,再利用加压机器施以重力加压,使鞋底1及中底2相互接着,再将多余流出于鞋底1及中底2之接触面外的贴合剂(强力胶)加以刮除,并等待其贴合剂(强力胶)发挥粘合效应,才完成鞋子之鞋底1与中底2之加工(如图2所示)。然,由于须经由射出、磨平、涂抹上胶、加压、接着、刮除、等待才完成产品(如图2所示),其制造过程如此繁琐,须经过六至七个程序才能完成,无法以更大量生产降其成本,并且利用上述制成的鞋底,其鞋面带、鞋跟带之端缘系利用车缝方式缝制于中底预定位置上。但车缝技术必须由车缝专业人员操作,对制造厂商而言,是一项人力应用的负担,而车缝速度又因鞋子的曲面等多种原因无法迅速完成,故制造成本高、制造缓慢。且车缝的缝线又容易因磨损而断裂,甚至车缝技术不良者于鞋足板之表面凸露出缝线或线头而造成穿着不适。近期制鞋乃采取直接压合固定的技术,其大概是:将大底及中底结构成型之后,于中底之预定位置设该鞋面带或鞋跟带预定穿置之孔洞,将鞋面带、鞋跟带之端部穿入中底内,再将中底与大底压合固定。虽然改善了上述车缝的问题,但制作过程仍然没有简化,中底需二次加工穿孔,需以-->人工将鞋面带、鞋跟带端部依预定深度插入穿孔,再压固成型,在制作时间上并没有明显的节省时间。所以为使鞋底之制程能更加迅速、更节省人工,则为本案专利技术人所致力研发之目标。本专利技术之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成型之鞋底的制造方法,除可提供将鞋底及中底无须经手工加工即可成型外,以增加鞋子在低迷市场中再创作生机外,亦可提供该鞋面带、鞋跟带快速组装、减少组配的专业难度,并可依使用需求搭配不同之固定带体,使鞋子的式样更具有丰富的变化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成型之鞋底的制造方法,其特点是它包括下列步骤:a.根据鞋底的设计制作鞋底上、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均具有鞋状槽孔,槽孔合起来构成一完整鞋底形状,上下模具的槽孔内适当处设置相对应的凹槽,上模具的槽孔内的适当处还凸设有多个实心凸块;b.将组配块以穿置块朝上的方式固定在上模具的实心凸块上,缓冲体放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凹槽,当上、下模具结合后,使该组配块和缓冲体位于上、下模具内预定的高度处;c.将发泡材料注入上、下模具槽孔内,待发泡材料凝固成型,上、下模具内之组配块及缓冲体即被包覆固定在该鞋板内;d.打开上、下模具,即可取出具有组配块及缓冲体的鞋底。所述的组配块至少有二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的组配块的插孔显露在该鞋底之表面。本专利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1.鞋底一体成型,工序大大简化,节约人工,节省时间,降低了成本;2.鞋的固定带体的穿置孔显露在鞋底的表面,这给鞋面带和鞋跟带的穿置带来方便,而且可以依使用者需求搭配不同的固定带体,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系习用鞋底立体示意图。图2系习用鞋底制作流程框图。图3系本专利技术鞋底模具分解示意图。图4系本专利技术鞋底模具组合剖视图。图5系本专利技术之鞋底立体示意图。图6系本专利技术之鞋底制作流程框图。图7系本专利技术之鞋底组装示意图。图8为图7之A-A剖视图。图9为图8之动作剖视图。请参阅图3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体成型之鞋底的制造方法,首先系将发泡材料注入下模具10与上模具20发泡成型一鞋底30;如图3所示,该下模具10与上模具20皆具有一鞋状之槽孔11、21,于下模具10之槽孔11内之适当处设置凹槽12,而于上模具20之槽孔21内之适当处凸设有多个供一组配块40嵌设之实心凸块22,并且该上模具20相对该下模具10之凹槽12处亦设有一凹槽23,两凹槽12、23以埋设一缓冲体24;请配合参阅图4、图5与图6所示,首先,将该组配块40以穿置块-->42朝上的方式固定于鞋模具之上模具20之实心凸块22上,而缓冲体24则置放于上、下模具20、10之凹槽23、12内,故当上、下模具20、10结合时,该组配块40及缓冲体24则位于上、下模具20、10内预定高度处,向鞋模具内灌注鞋底30之材料(如稠液状软弹性材料或发泡材料),待材料凝固成型即将该组配块40包覆固定于该鞋板30内,且该穿置孔42之插孔43可于该鞋底30之表面显露。并且上述每一个组配块40皆具有一固定片41,该固定片41顶面凸竖至少一穿置块42,该穿置块42之中央纵贯一插孔43,该插孔43内设一齿状舌片44,该齿状舌片44之固定端转折固定在该插孔43内壁面,其自由端与插孔43内壁面保持预定距离向上延伸至插孔43之上口缘,该齿状舌片44之外侧面为一横齿面441,该横齿面441上的每一齿均为斜形齿,该斜形齿具有斜面朝上直面朝下之模式。至少二鞋带片50(如图7所示),该鞋带片50上方设有一穿孔51,供固定带体60之两端分别穿过摺叠并予缝合固定;该鞋带片50之底面具有至少一结合扇片52,该结合扇片52之一侧面系为一横齿面521,其上每一齿皆为斜形齿,且斜形齿具有斜面朝下而直面朝上之模式。该鞋带片50以该结合齿片52插入该组配块40开露于鞋板30上的插孔43内,藉由该齿状舌片44及结合齿片52斜形齿斜面的相互滑推,使该结合齿片52可以顺利地下插入该插孔43内,而反向拔出时则可利用斜形齿之直面相互卡抵,使鞋带片50无法被反向拔出,该固定带体60即设于鞋板30上之前方,即可完成鞋品,而若再以另一鞋带片50’连接另一固定带体60’于鞋板30之后方,即形成鞋品。(该固定带体60’之设置方-->式亦同上述方式)。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该固定带体60、60’于任一侧向内部开裂一隙带61、61’,于隙带61、61’内可填放一坚硬薄的拨片62、62’,该拨片62、62’系在要拆换固定带体60、60’时取出,以拨片62、62’之端部伸入该插孔43,将齿状舌片44之自由端向孔内壁靠,使齿状舌片44及结合齿片52分开,该鞋带片60与60’即可往上拔出。由上述构造可知,本专利技术有下列优点:一、组配块40及缓冲体24在鞋底30未成型前,即分别设置于上、下模具20、10之实心凸块22及凹槽23、12内,故当材料凝固成型后将上、下模具20、10打开时,即形成一具有埋设组配块40及缓冲体24于鞋底内之鞋底30,使其提供将固定带体60、60’之鞋带片50、50’直接插入组配块40之插孔43内,即完成固定带体60、60’与鞋底30之简易组合,极为方便。二、由于前述第一点优点,当使用者想要同时拥有多双不同样式之鞋品时,亦不会造成存放空间的困扰。因同一鞋底30可以搭配不同的固定带体60、60’,而固定带体60、60’及鞋带片50、50’之组合体仅是薄片带体状,可以收摺储放,减少空间。三、将固定带体60、60’之两端分别穿绕过该鞋带片50、50’之穿孔51、51’再予以摺叠后结合,结合技术简单,可迅速地完成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成型之鞋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a.根据鞋底的设计制作鞋底上、下模具,上模具(20)和下模具(10)均具有鞋状槽孔,槽孔(11)与槽孔(21)的合成构成一完整鞋底形状,槽孔(11)内适当处设置凹槽(12),而于上 模具(20)的槽孔(21)内的适当处凸设有多个实心凸块(22),上模具(20)相对于下模具(10)的凹槽(12)处亦设有一凹槽(23);b.将组配块(40)以穿置块(42)朝上的方式固定在上模具(20)的实心凸块(22)上,缓冲体(24 )放置在上模具(20)凹槽(23)和下模具(10)的凹槽(12),上、下模具结合后,使该组配块(40)和缓冲体(24)位于上、下模具内预定的高度处;c.将发泡材料注入上、下模具槽孔(11、21)内,待发泡材料凝固成型,上、下模具(20) 、(10)内之组配块(40)及缓冲体(24)即被包覆固定在该鞋板(30)内;d.打开上、下模具,即可取出具有组配块(40)及缓冲体(24)的鞋底。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一体成型之鞋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a.根据鞋底的设计制作鞋底上、下模具,上模具(20)和下模具(10)均具有鞋状槽孔,槽孔(11)与槽孔(21)的合成构成一完整鞋底形状,槽孔(11)内适当处设置凹槽(12),而于上模具(20)的槽孔(21)内的适当处凸设有多个实心凸块(22),上模具(20)相对于下模具(10)的凹槽(12)处亦设有一凹槽(23);b.将组配块(40)以穿置块(42)朝上的方式固定在上模具(20)的实心凸块(22)上,缓冲体(24)放置在上模具(20)凹槽(23)和下模具(10)的凹槽(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茂徵
申请(专利权)人:蔡茂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