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8003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辅助制动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其包括阀体(9),在阀体(9)的内部设有与阀体转动连接的阀片(5),所述阀体(9)固定在支架板(4)上,支架板(4)上设有气缸(3),气缸(3)的一端通过摇臂(1)与支架板(4)连接,另一端上连接压缩空气通气管(7),并且在压缩空气通气管(7)上设有比例电磁阀(8)。该电控排气阀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性高,可限制气缸摆动幅度,能正确归位,并且该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发动机排气系统内建立恒定的背压,不会由于背压过低而起不到制动作用,更不会由于背压过高而损坏发动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辅助制动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制动系统是现在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装置之一。在车辆需要减速时特别是在山区或城市公交需要频繁制动时,如果频繁使用行车制动,就会造成车轮制动器过热而使制动功能衰退,如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停车冷却),甚至会导致制动完全失效而发生危险车况。所以针对此情况采用无衰退性辅助制动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使用的汽车辅助制动装置中,排气制动器因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容易操作,安装方便,它也作为一种辅助制动装置得了到广泛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排气制动阀不具有保证发动机排气系统内建立恒定背压的功能,背压过低起不到制动作用,过高则易损坏发动机。例如申请号为200710056198.5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高背压排气制动阀,包括有气缸、排气制动阀,气缸与排气制动阀安装在一起,还包括限压阀和连接管,限压阀通过连接管与排气制动阀连接,限压阀上开有排气孔。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但是仍然存在着气缸可能会超过摆幅,从而导致无法正确归位等技术问题。又例如申请号为201220515018.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排气制动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呈筒状的阀体,在阀体内设有与阀体转动连接的阀片,在阀片上固定有穿出阀体的阀杆,所述的阀体上固定在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气缸,气缸的一端与支撑座相铰接,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曲臂连杆机构与阀杆相连,所述的支撑座的两侧分别设有能够限制气缸摆动幅度的反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排气制动阀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性高,可限制气缸摆动幅度,能正确归位。但是进入气缸内的气体的压力无法控制,使制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使用本技术的电控排气阀可增强车辆的制动性能,不需要使用或少使用制动器(传统的摩擦制动器)就能将车辆控制在一定的安全速度范围内,预防车辆制动失灵,确保行车安全,特别是增强重载车辆下长坡的安全性。同时使用缓速器可显著的减少主行车制动器(摩擦制动器)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主制动器制动毂和摩擦片的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延长主制动器的维修周期,降低维修成本,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该电控排气阀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性高,可限制气缸摆动幅度,能正确归位,并且该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发动机排气系统内建立恒定的背压,不会由于背压过低而起不到制动作用,更不会由于背压过高而损坏发动机。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包括阀体和气缸,在阀体的内部设有与阀体转动连接的阀片,还包括比例电磁阀,比例电磁阀通过压缩空气通气管与气缸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阀体与气缸均固定在支架板上。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板的两侧的前端均设有限制气缸摆动幅度的反沿。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板两侧的反沿八字形分布。支架板两侧的反沿能够限制气缸在支架板上的摆动幅度,避免了气缸超过摆幅而导致无法正确归位的现象。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阀体与气缸分别固定在支架板的反正面上。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气缸的一端通过摇臂与支架板连接,另一端上连接压缩空气通气管。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气缸与摇臂之间设有连接球头。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球头与气缸内的活塞杆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比例电磁阀上连接有开关信号的连线。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比例电磁阀设置在发动机的增压器的排气口处。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阀体上设有转轴,该转轴与摇臂相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阀片为偏心结构。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阀片通过两轴销置于阀体的壳体内。本技术的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在行车时,气缸没有进气,阀片处于打开状态,发动机内的废气正常排放;当需要排气制动时,司机给出的开关信号通过连线被比例电磁阀接收,这时比例电磁阀从压缩空气通气管中获得气体,进入到比例电磁阀内的气体产生的气压再通过压缩空气通气管进入到气缸内,接下来通过连接球头到摇臂再推动阀体上的转轴将阀片关闭,这时发动机排气受阻,排气制动开始工作;当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压力超过了发动机额定的压力后,利用阀片的偏心面积差,推动阀片,排出超出额定的压力废气;当发动机的废气低于比例电磁阀设定的值时,阀片会自动关闭,使排气制动保持恒压;解除制动后,制动阀恢复初始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图1所示的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中阀体的主视图。附图中标号:摇臂I,连接球头2,气缸3,支架板4,阀片5,开关信号6,压缩空气通气管7,比例电磁阀8,阀体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阀体9的主视图。其包括阀体9和气缸3在阀体9的内部设有与阀体转动连接的阀片5,还包括比例电磁阀8,比例电磁阀8通过压缩空气通气管7与气缸3连接。该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发动机排气系统内建立恒定的背压,不会由于背压过低而起不到制动作用,更不会由于背压过高而损坏发动机。在本实施例中,阀体9与气缸3均固定在支架板4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板4的两侧的前端均设有限制气缸3摆动幅度的反沿。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板4两侧的反沿八字形分布。支架板4两侧的反沿能够限制气缸3在支架板4上的摆动幅度,避免了气缸3超过摆幅而导致无法正确归位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阀体9与气缸3分别固定在支架板4的反正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气缸3的一端通过摇臂I与支架板4连接,另一端上连接压缩空气通气管7。在本实施例中,气缸3与摇臂I之间设有连接球头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球头2与气缸3内的活塞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比例电磁阀8上连接有开关信号6的连线。在本实施例中,比例电磁阀8设置在发动机的增压器的排气口处。由于比例电磁阀8安装位置紧靠发动机的增压器的排气口,所以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也可以使排气背压达到较高水平,而当发动机转速很高时还能将排气背压控制设定的压力值上。在本实施例中,阀体9上设有转轴,该转轴与摇臂I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阀片5为偏心结构。当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压力超过了发动机额定的压力后,利用阀片5的偏心面积差,压力推动阀片5,将超出额定的压力废气排出;当发动机的废气低于比例电磁阀8设定的值时,阀片5会自动关闭,使排气制动保持恒压,解除制动后,制动阀恢复初始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阀片5通过两轴销置于阀体9的壳体内。本技术的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在行车时,气缸3没有进气,阀片5处于打开状态,发动机内的废气正常排放;当需要排气制动时,司机给出的开关信号通过连线被比例电磁阀8接收,这时比例电磁阀8从压缩空气通气管中获得气体,进入到比例电磁阀8内的气体产生的气压再通过压缩空气通气管7进入到气缸3内,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包括阀体(9)和气缸(3),在阀体(9)的内部设有与阀体转动连接的阀片(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比例电磁阀(8),比例电磁阀(8)通过压缩空气通气管(7)与气缸(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包括阀体(9)和气缸(3),在阀体(9)的内部设有与阀体转动连接的阀片(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比例电磁阀(8),比例电磁阀(8)通过压缩空气通气管(7)与气缸(3)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阀体(9)与气缸(3)均固定在支架板(4)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板(4)的两侧的前端均设有限制气缸(3)摆动幅度的反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板(4)两侧的反沿八字形分布。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排气阀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阀体(9)与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彩华蒋伟荣林旭坚
申请(专利权)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