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促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450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促动器,具备:电动马达,其具有输出轴,并产生旋转驱动力;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换挡选挡轴的换挡变换机构和选挡变换机构;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换挡变换机构和选挡变换机构的传动轴;以及与输出轴和传动轴同轴设置、并将输出轴与传动轴连结成能够一体旋转的联轴器。电动促动器具备用于检测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的解析器。解析器的解析器转子外嵌于联轴器的传动轴侧圆筒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促动器本申请主张于2012年8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 — 175919号、和2013年5月1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 - 101400号的优先权,上述优先权文件的内容、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全都通过援引而包含于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电动促动器。
技术介绍
以往,自动进行手动变速器的变速级的变更的机械式手自一体变速器(AutomatedManual Transmission)的变速装置已经公知。机械式手自一体变速器的变速装置包括变速器和电动促动器。上述变速器收纳变速齿轮等。上述电动促动器对变速器进行变速驱动。在日本特开2012 - 97803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电动促动器:具备电动马达等,借助由电动马达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使换挡选挡轴绕轴中心旋转而使变速杆进行换挡动作、或使换挡选挡轴沿轴向移动而使变速杆进行选挡动作。电动促动器具备换挡变换机构、选挡变换机构、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以及第一传动轴。上述换挡变换机构将来自电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变换为使换挡选挡轴绕轴中心绕旋转的力。上述选挡变换机构将该旋转驱动力变换为使换挡选挡轴沿轴向移动的力。上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将该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换挡变换机构或切断其的传递。上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将该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选挡变换机构或切断其传递。上述第一传动轴将上述旋转驱动力传递到第一电磁离合器及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一传动轴的一端部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部与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连接。因此,来自电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从输出轴输出而传递到第一传动轴,并从第一传动轴经由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传递到换挡变换机构、选挡变换机构。电动促动器具有环形的解析器转子和解析器定子。上述解析器转子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外嵌于输出轴。上述解析器定子以非接触的方式包围解析器转子。电动促动器被收纳在电动马达的马达外壳内。解析器转子通常配设于相比马达转子靠前端侧、即第一传动轴侧的位置。为了实现电动马达的小型化,需要使解析器小型化,更具体而言需要使解析器转子小型化。进而,为了使解析器转子小型化,需要使与解析器转子嵌合的输出轴变细。在日本特开2012 - 97803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动促动器中,在输出轴和传动轴双方都很细的情况下,并不将输出轴与传动轴直接结合,而是在输出轴与传动轴之间夹装有联轴器。联轴器与输出轴的前端部以及传动轴的一端部外嵌结合。在该情况下,由于使输出轴与传动轴经由联轴器结合,因此,由于联轴器的存在,导致电动促动器整体的最大尺寸变大。这样的课题不仅存在于用于进行变速切换的电动促动器中,在以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电动促动器中是共通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促动器,其能够抑制因从电动马达朝传动轴传递旋转驱动力的结构而引起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促动器在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包括: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具有:输出轴;马达转子,该马达转子外嵌于上述输出轴,且具有背轭和安装于上述背轭的外周面的磁铁;以及包围上述马达转子的马达定子,该电动马达产生旋转驱动力并将上述旋转驱动力从上述输出轴输出;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用于将由上述电动马达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力输出部;传动轴,该传动轴与上述输出轴同轴设置,用于将上述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传递机构;联轴节,该联轴节具有与上述输出轴和上述传动轴同轴设置的圆筒部,将上述输出轴与上述传动轴连结成能够一体旋转;以及解析器,该解析器具有(以在上述输出轴以及上述传动轴的轴向上与上述联轴节重叠的方式)外嵌于上述圆筒部的解析器转子,用于检测上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通过以下的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能够清楚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要素。【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促动器的变速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变速装置中的变速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变速驱动装置的结构的仰视图。图4是示出变速驱动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A —A线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联轴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沿着图4的B —B线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促动器21的变速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变速装置I具备变速器2和对变速器2进行变速驱动的变速驱动装置3。变速器2是公知的常啮合式的平行齿轮式变速器,搭载于乘用车、卡车等车辆。变速器2具备齿轮外壳7和被收纳在齿轮外壳7内的常啮合式的平行齿轮式变速机构(未图示)。变速驱动装置3包括换挡选挡轴15和电动促动器21。上述换挡选挡轴15使变速器2的上述变速机构(未图示)进行换挡动作或者选挡动作。上述电动促动器21作为用于使换挡选挡轴(驱动力输出部)15进行换挡动作或者选挡动作的共通的驱动源使用。另外,图1是对各部件进行简化并示出的图,各部件的详细结构(特别是电动促动器21)在后述的图2以后的图中不出。换挡选挡轴15是在规定方向(图示的M4的方向)较长的轴状体。在换挡选挡轴15的中途部固定有被收纳在齿轮外壳7内的变速杆16的一端16A。变速杆16绕换挡选挡轴15的中心轴线17与换挡选挡轴15 —同旋转。换挡选挡轴15的前端侧(图1所示的右后侧)突出到齿轮外壳7外。此处,变速杆16根据换挡选挡轴15是进行绕轴旋转还是沿轴向M4移动而进行实际的换挡动作、选挡动作。具体而言,电动促动器21通过使换挡选挡轴15旋转而使变速杆16进行换挡动作,通过使换挡选挡轴15滑动而使变速杆16进行选挡动作。在齿轮外壳7内收纳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换挡杆10A、10B、10C。在各换挡杆10A、10BU0C固定有能够与变速杆16的另一端16B卡合的换挡块12A、12B、12C。并且,在各换挡杆10A、10BU0C设置有与变速器2内的离合器套筒(未图示)卡合的换挡拨叉11。另夕卜,在图1中,仅示出设置于换挡杆IOA的换挡拨叉11。当利用电动促动器21使换挡选挡轴15沿其轴向M4移动(滑动)时,变速杆16沿轴向M4移动。结果,变速杆16的另一端16B选择性地与换挡块12A、12B、12C中的某一个卡合,由此实现选挡动作。另一方面,当利用电动促动器21使换挡选挡轴15绕其中心轴线17旋转时,变速杆16绕中心轴线17摆动。结果,与变速杆16卡合的换挡块12A、12B、12C中的某一个沿换挡杆10A、10B、10C的轴向M1、M2、M3移动。由此,实现换挡动作。另外,为了进行该换挡动作而需要的换挡选挡轴15的旋转角显著小于360° (换挡选挡轴15旋转一周的角度)(例如120°左右)。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变速装置中的变速驱动装置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变速驱动装置3的结构的仰视图。图4是示出变速驱动装置3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A — A线的剖视图。以下,参照图2?图5,对变速驱动装置3、特别是电动促动器21的结构进行说明。电动促动器21固定于齿轮外壳7 (参照图1)的外表面。如图4所不,电动促动器21具备形成其外廓并收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具有:输出轴;马达转子,该马达转子外嵌于所述输出轴,且具有背轭和安装于所述背轭的外周面的磁铁;以及包围所述马达转子的马达定子,该电动马达产生旋转驱动力并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输出轴输出;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用于将由所述电动马达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力输出部;传动轴,该传动轴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用于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传递机构;联轴节,该联轴节具有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传动轴同轴设置的圆筒部,将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连结成能够一体旋转;以及解析器,该解析器具有外嵌于所述圆筒部的解析器转子,用于检测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08 JP 2012-175919;2013.05.13 JP 2013-10141.一种电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具有:输出轴;马达转子,该马达转子外嵌于所述输出轴,且具有背轭和安装于所述背轭的外周面的磁铁;以及包围所述马达转子的马达定子,该电动马达产生旋转驱动力并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输出轴输出; 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用于将由所述电动马达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力输出部; 传动轴,该传动轴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用于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传递机构; 联轴节,该联轴节具有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传动轴同轴设置的圆筒部,将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连结成能够一体旋转;以及 解析器,该解析器具有外嵌于所述圆筒部的解析器转子,用于检测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部具有第一圆筒部,该第一圆筒部形成于所述联轴节的包括所述输出轴侧的端部的区域,所述输出轴的前端部被压入于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内部, 所述解析器转子配置于所述圆筒部的除了所述第一圆筒部之外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部具有第二圆筒部,该第二圆筒部形成于所述联轴节的包括所述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行竹康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