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保证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下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398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保证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下箱体结构,包括燃油箱下箱体、三通阀、主吸油管、第一分支吸油管及第二分支吸油管,燃油箱下箱体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储油槽内设置有两个与燃油箱下箱体内壁连接的集油器,两个集油器均与燃油箱下箱体构成有集油槽。三通阀位于储油槽内,主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且与三通阀连接,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均与三通阀连接,且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两者相对连接三通阀端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两个集油槽内。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能保证燃油箱内燃油较少时汽车上下坡过程中燃油泵也能正常吸收燃油,进而消除了因燃油泵不能正常吸收燃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保证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下箱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是可保证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下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振兴,汽车的使用量增加,作为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关键部件,汽车燃油箱的需求量也增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利用燃油箱中的燃油,为了抽取燃油箱中的燃油,现有汽车普遍在燃油箱的上箱体上安装有与燃油箱内部接通的燃油泵。汽车在上下坡时,现有汽车燃油箱中的燃油会因坡道的倾斜而往低处流动,若此时燃油箱中的燃油储量较少,燃油泵会因燃油的流动而吸不到燃油,这时发动机会停止工作,这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保证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下箱体结构,其消除了燃油箱内燃油较少时因燃油箱倾斜而导致燃油泵不能正常吸收燃油的缺陷,进而消除了因发动机停止工作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可保证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下箱体结构,包括燃油箱下箱体、三通阀、主吸油管、第一分支吸油管及第二分支吸油管,所述燃油箱下箱体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内设置有两个与燃油箱下箱体内壁连接的集油器,两个集油器均与燃油箱下箱体构成有集油槽,两个集油槽的进油口分别正对储油槽内壁的相对两侧,所述三通阀位于储油槽内,所述主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且与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均与三通阀连接,且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两者相对连接三通阀端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两个集油槽内。本专利技术在设定时,集油槽的进油口分别正对储油槽内壁的相对两侧,具体为燃油箱随汽车倾斜时两个集油槽的进油口分别正对燃油箱水平位置高低端。所述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均包括金属管及与金属管连接的塑料软管,所述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均通过金属管与三通阀连接,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两者的塑料软管相对连接金属管端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油槽内。本专利技术中将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均采用两段管道构成,一段为质地较硬的金属管,金属管起到基本的定位作用,另一段为质地较软的塑料软管,塑料软管设置在集油槽的一端在油液的带动作用下会在集油槽内适当的移位,进而可保证能吸收到集油槽中的燃油。所述集油器包括水平基板及连接在水平基板上且竖直设置的弧形集油挡板,所述水平基板连接在燃油箱下箱体内壁上,所述水平基板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缺口,所述燃油箱下箱体、水平基板及弧形集油挡板构成的槽体为集油槽。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水平基板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弧形集油挡板的连接,水平基板设置缺口的目的是便于油液进入集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包括燃油箱下箱体、三通阀、主吸油管、第一分支吸油管及第二分支吸油管,其中,燃油箱下箱体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储油槽内设置有两个集油器,两个集油器均与燃油箱下箱体构成有集油槽,两个集油槽的进油口分别正对储油槽内壁的相对两侧,三通阀位于储油槽内,主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且与三通阀连接,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均与三通阀连接,且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两者相对连接三通阀端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两个集油槽内。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燃油箱上时作为燃油泵的辅助吸油机构,主吸油管相对连接三通阀端的另一端与燃油泵连接,即燃油泵除在其接通燃油箱的接口处吸收燃油外,还可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分支吸油管和第二分支吸油管吸收集油槽中的燃油,进而保证燃油的利用率,而在汽车上下坡过程中若燃油箱中燃油较少,燃油箱倾斜时燃油也会进入两个集油槽中的一个集油槽内,保证了燃油泵能吸收到燃油,这就消除了燃油箱内燃油较少时因燃油箱倾斜而导致燃油泵不能正常吸收燃油的缺陷,进而消除了因发动机停止工作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燃油箱下箱体,2、集油器,3、主吸油管,4、第一分支吸油管,5、第二分支吸油管,6、三通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时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 如图1所示,可保证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下箱体结构,包括燃油箱下箱体1、三通阀6、主吸油管3、第一分支吸油管4及第二分支吸油管5,其中,燃油箱下箱体I为金属壳体,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储油槽内设置有两个与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连接的集油器2,两个集油器2均与燃油箱下箱体I构成有集油槽,两个集油槽的进油口分别正对储油槽内壁的相对两侧。集油器2包括水平基板和弧形集油挡板,集油器2通过水平基板连接在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上,弧形集油挡板垂直水平基板设置且与水平基板连接,水平基板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缺口,燃油箱下箱体1、水平基板及弧形集油挡板构成的槽体为集油槽,水平基板未连接弧形集油挡板的一侧构成集油槽的进油口。三通阀6位于储油槽内,主吸油管3采用金属制成,主吸油管3 —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I且与三通阀6连接,第一分支吸油管4和第二分支吸油管5均包括金属管及与金属管连接的塑料软管,第一分支吸油管4和第二分支吸油管5均通过金属管与三通阀6连接,第一分支吸油管4和第二分支吸油管5两者的塑料软管相对连接金属管端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油槽内。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保证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下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箱下箱体(1)、三通阀(6)、主吸油管(3)、第一分支吸油管(4)及第二分支吸油管(5),所述燃油箱下箱体(1)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内设置有两个与燃油箱下箱体(1)内壁连接的集油器(2),两个集油器(2)均与燃油箱下箱体(1)构成有集油槽,两个集油槽的进油口分别正对储油槽内壁的相对两侧,所述三通阀(6)位于储油槽内,所述主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1)且与三通阀(6)连接,所述第一分支吸油管(4)和第二分支吸油管(5)均与三通阀(6)连接,且第一分支吸油管(4)和第二分支吸油管(5)两者相对连接三通阀(6)端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两个集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可保证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下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箱下箱体(I)、三通阀(6)、主吸油管(3)、第一分支吸油管(4)及第二分支吸油管(5),所述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内设置有两个与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连接的集油器(2),两个集油器(2)均与燃油箱下箱体(I)构成有集油槽,两个集油槽的进油口分别正对储油槽内壁的相对两侧,所述三通阀(6)位于储油槽内,所述主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I)且与三通阀(6)连接,所述第一分支吸油管(4)和第二分支吸油管(5)均与三通阀(6)连接,且第一分支吸油管(4)和第二分支吸油管(5)两者相对连接三通阀(6)端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两个集油槽内。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克武詹和锋王勇荣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