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热轧船板表面麻坑缺陷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3835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4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钢板表面抛丸后色差缺陷的控制方法,在工艺中板材成分控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5~0.17%、Si0.13~0.2%、Mn1.17~1.21%、P≤0.02%、S≤0.02%、Al0.015~0.05%、Nb0.014~0.02%、V≤0.01%、余量为铁;采用了“高温短时或低温长时”的加热方式,加热后的除鳞完全除掉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和保护渣颗粒。经过粗轧后,在入精轧前,需采用出口大流量与出口小流量同时喷射的精除鳞方式,大流量除鳞水与小流量除鳞水的重叠量得到弥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钢厂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条件,既不增加投资和生产成本,又保证钢板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同时降低了热轧态钢板的修磨率和改判率,增加了下游用户对钢厂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钢板表面抛丸后色差缺陷的控制方法,在工艺中板材成分控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5~0.17%、Si0.13~0.2%、Mn1.17~1.21%、P≤0.02%、S≤0.02%、Al0.015~0.05%、Nb0.014~0.02%、V≤0.01%、余量为铁;采用了“高温短时或低温长时”的加热方式,加热后的除鳞完全除掉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和保护渣颗粒。经过粗轧后,在入精轧前,需采用出口大流量与出口小流量同时喷射的精除鳞方式,大流量除鳞水与小流量除鳞水的重叠量得到弥补。本专利技术利用钢厂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条件,既不增加投资和生产成本,又保证钢板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同时降低了热轧态钢板的修磨率和改判率,增加了下游用户对钢厂的满意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控制方法,具体来讲是一种通过控制热轧态钢板表面的氧化铁皮进而消除热轧船板表面麻坑缺陷的方法。
技术介绍
热轧态的钢板在轧制过程中会在钢板表面产生一层氧化铁皮。在不同的热轧条件下,得到的氧化铁皮的结构和厚度是变化的。热轧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主要关注的是性能质量和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热轧板总体质量提升的行业共性问题。由于长期对热轧钢材表面质量缺乏关注,这些产品经常因表面铁皮控制不当而出现红锈、麻坑和麻点等问题,引发众多质量异议甚至退货,严重阻碍了产品档次的提升。尤其是经下游用户反应,热轧态船板表面的麻坑缺陷,严重地影响了钢板的表面质量。船板表面一旦出现了麻坑缺陷,通常需要进行修磨,严重的还要进行改判。麻坑缺陷不仅影响了钢厂的信誉,还影响了下游企业的正常生产。如果缺陷程度严重,超过一定的粗糙度,则脱离生产合同,无法移交用户而造成重大质量损失。因此,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开发出解决我国热轧钢材表面质量问题的专有技术,消除热轧船板表面麻坑缺陷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关于消除钢板表面麻坑和麻点缺陷的措施很多,但较多考虑的是改进加热炉的内部设备,例如烧嘴的控制。或者降低加热炉内的氧化性气氛、改善轧机工作辊的表面质量和冷却水系统、钢坯轧制前翻钢90度等措施。上述各项措施笔者在实践中均试验过,但针对船板的表面麻坑缺陷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需增加设备和投资,不增大生产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流程,通过优化钢种成分、调整加热方式和采用独有的精除鳞方式,便可以达到消除热轧船板表面麻坑缺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提供,其炼钢工艺路径为:冶炼一板坯连铸一加热一除鳞一粗轧一精除鳞一精轧—水冷一冷床上空冷,在工艺中板材成分控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5^0.17%、Si0.13~0.2%、Mn 1.17~1.21%、P ≤ 0.02%、S ≤0.02%、Al 0.015~0.05%、Nb 0.014~0.02%、V≤0.01%、余量为铁; 在加热工艺中,加热时采用加热温度为1150°C -1210°C,加热时间为260-300min ;或者采用加热温度为1200°C -1300°C,加热时间为120-200min ; 在除磷工艺中,采用高压水除鳞,除鳞时水压至少18MPa,除鳞后的钢坯表面无氧化铁皮和保护渣颗粒残留; 钢坯经粗轧后,在进入精轧前,进行精除鳞,精除鳞的方式为出口大流量与出口小流量同时喷射,出口大流量和出口小流量均布置的轧机出口侧,出口大流量除鳞系统朝轧机外侧喷射,喷嘴间距118mm,喷射角30ο,重叠度为7.3mm,距离轧机辊系中心线260mm ;出口小流量除鳞系统朝轧机内侧喷射,喷射角40ο,重叠度为11.2mm,距离轧机辊系中心线200mm ;大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00-220公斤,流量为440-450立方米/小时,小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30-240公斤,流量为150-160立方米/小时; 精除鳞后,对钢板进行精轧,再经过水冷后在冷床上进行空冷即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前述的消除热轧船板表面麻坑缺陷的控制方法,在工艺中板材成分控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5%,Si 0.13%、Mn 1.17%,P 0.013%、S 0.01%, Al 0.015%, Nb 0.014%、V 0.008%、余量为铁; 在加热工艺中,加热温度为1205°C,加热时间为293min ; 在除磷工艺中,采用高压水除鳞,要求除鳞时水压18MPa,除鳞后的钢坯表面无氧化铁皮和保护渣颗粒残留; 钢坯经粗轧后,在进入精轧前,进行精除鳞,精除鳞的方式为出口大流量与出口小流量同时喷射,大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05公斤,流量为440立方米/小时,小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30公斤,流量为150立方米/小时; 精除鳞后,对钢板进行精轧,再经过水冷后在冷床上进行空冷即可。前述的消除热轧船板表面麻坑缺陷的控制方法,在工艺中板材成分控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6%, Si 0.15%,Mn 1.18%,P 0.003%、S 0.008%、Α1 0.017%,Nb 0.019%、V0.009%、余量为铁; 在加热工艺中,加热温度为1209°C,加热时间为267min ; 在除磷工艺中,采用高压水除鳞,要求除鳞时水压19MPa,除鳞后的钢坯表面无氧化铁皮和保护渣颗粒残留; 钢坯经粗轧后,在进入精轧前,进行精除鳞,精除鳞的方式为出口大流量与出口小流量同时喷射,大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10公斤,流量为445立方米/小时,小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35公斤,流量为152立方米/小时; 精除鳞后,对钢板进行精轧,再经过水冷后在冷床上进行空冷即可。前述的消除热轧船板表面麻坑缺陷的控制方法,在工艺中板材成分控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7%、Si 0.17%、Mn 1.2%、P 0.005%、S 0.009%、Al 0.04%、Nb 0.02%、V0.008%、余量为铁; 在加热工艺中,加热温度为1150°C,加热时间为300min ; 在除磷工艺中,采用高压水除鳞,要求除鳞时水压20MPa,除鳞后的钢坯表面无氧化铁皮和保护渣颗粒残留; 钢坯经粗轧后,在进入精轧前,进行精除鳞,精除鳞的方式为出口大流量与出口小流量同时喷射,大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20公斤,流量为440立方米/小时,小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35公斤,流量为152立方米/小时; 精除鳞后,对钢板进行精轧,再经过水冷后在冷床上进行空冷即可。前述的消除热轧船板表面麻坑缺陷的控制方法,在工艺中板材成分控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7%, Si 0.18%,Mn 1.21%,P 0.013%, S 0.002%、Α1 0.026%,Nb 0.016%、V0.005%、余量为铁; 在加热工艺中,加热温度为1249°C,加热时间为128min ; 在除磷工艺中,采用高压水除鳞,要求除鳞时水压19MPa,除鳞后的钢坯表面无氧化铁皮和保护渣颗粒残留; 钢坯经粗轧后,在进入精轧前,进行精除鳞,精除鳞的方式为出口大流量与出口小流量同时喷射,大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20公斤,流量为450立方米/小时,小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热轧船板表面麻坑缺陷的控制方法,其炼钢工艺路径为:冶炼→板坯连铸→加热→除鳞→粗轧→精除鳞→精轧→水冷→冷床上空冷,其特征在于:在工艺中板材成分控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5~0.17%、Si?0.13~0.2%、Mn?1.17~1.21%、P?≤0.02%、S≤0.02%、Al?0.015~0.05%、Nb?0.014~0.02%、V≤0.01%、余量为铁;在加热工艺中,加热时采用加热温度为1150℃?1210℃,加热时间为260?300min;或者采用加热温度为1200℃?1300℃,加热时间为120?200min;在除磷工艺中,采用高压水除鳞,除鳞时水压至少18MPa,除鳞后的钢坯表面无氧化铁皮和保护渣颗粒残留;?钢坯经粗轧后,在进入精轧前,进行精除鳞,精除鳞的方式为出口大流量与出口小流量同时喷射,大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00?220公斤,流量为440?450立方米/小时,小流量的除鳞水压力为230?240公斤,流量为150?160立方米/小时;精除鳞后,对钢板进行精轧,再经过水冷后在冷床上进行空冷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宏孙彬刘振宇刘自杨王俊吴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