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6722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3:41
提出了一种机动车变速齿轮箱的换挡单元(1),其具换挡轴(2),该换挡轴用于传递选挡运动和换挡运动;轴承壳(3),换挡单元(1)可以通过该轴承壳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换挡轴(2)相对于该轴承壳支承;选挡杆(5),通过该选挡杆换挡轴(2)或与换挡轴(2)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构件可以沿轴向相对于轴承壳(3)移动;换挡杆(6),通过该换挡杆换挡轴(2)可以绕其轴向轴线相对于轴承壳(3)扭转,其中,选挡杆(5)支承在换挡轴(2)上,并且用于这种换挡单元(1)的选挡杆(5)构造成在空间上成型的板材件,其具有用于导入选挡运动的径向部段(10)以及与该径向部段呈直角弯曲的轴向臂(11),该轴向臂具有滚动体(9)或斜面(7)。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换挡杆(6)和选挡杆(5)的运动在两个彼此平行的平面内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提出了一种机动车变速齿轮箱的换挡单元(1),其具换挡轴(2),该换挡轴用于传递选挡运动和换挡运动;轴承壳(3),换挡单元(1)可以通过该轴承壳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换挡轴(2)相对于该轴承壳支承;选挡杆(5),通过该选挡杆换挡轴(2)或与换挡轴(2)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构件可以沿轴向相对于轴承壳(3)移动;换挡杆(6),通过该换挡杆换挡轴(2)可以绕其轴向轴线相对于轴承壳(3)扭转,其中,选挡杆(5)支承在换挡轴(2)上,并且用于这种换挡单元(1)的选挡杆(5)构造成在空间上成型的板材件,其具有用于导入选挡运动的径向部段(10)以及与该径向部段呈直角弯曲的轴向臂(11),该轴向臂具有滚动体(9)或斜面(7)。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换挡杆(6)和选挡杆(5)的运动在两个彼此平行的平面内进行。【专利说明】换挡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变速齿轮箱的换挡单元,其具有换挡轴,该换挡轴用于传递选挡运动和换挡运动;轴承壳,换挡单元可以通过该轴承壳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换挡轴相对于该轴承壳支承;选挡杆,通过该选挡杆换挡轴或与换挡轴无相对转动(drehfest)地连接的构件可以沿轴向相对于轴承壳移动;以及换挡杆,通过该换挡杆换挡轴可以绕其轴向轴线相对于轴承壳扭转。
技术介绍
这种换挡单元也被称为换挡罩。在此,换挡轴关于换挡罩壳体(其在安装状态下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可沿轴向和周向移动。选挡杆和换挡杆通常具有球形头,它们通过绳索牵引装置与外部变速器换挡装置并且进而与可由驾驶员操控的换挡杆连接。选挡杆和换挡杆的转动运动被转化为换挡轴或布置在该换挡轴上的构件(例如相对于该换挡轴支承的套筒)的行程运动或者说被转化为换挡轴的转动运动。通过换挡轴或至少在换挡时与其接合的构件,将换挡运动进一步传递至换挡叉,它们使换挡套管移动,以便接合期望的挡位齿轮。这样构建的换挡轴也被称为中央换挡轴,通过其可以切换每个挡位。换挡轴相对于杯形或套筒形的轴承壳支承,该杯形或套筒形的轴承壳其自身在安装状态下与位置固定的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换挡杆和选挡杆可转动地支承在轴承壳上。这种类型的换挡单元在DE19754760A1中公开。该换挡单元的缺点是,轴承壳为了连结选挡杆需要很高的悬臂。为了确保所需的坚固性,轴承壳以及进而整个换挡单元相应地大且坚固地构建。DE102007045653A1提出如下换挡单元,其部分克服了这些缺点。DE102007045653A1提出导向部通过滚子作为选挡杆与换挡轴之间的接合元件。导向部也需要悬臂作为在承载件上的可枢转的支承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换挡单元,其质量被减轻并且占用更小的结构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换挡单元来解决。选挡杆并不布置在轴承壳上,而是直接连结到换挡轴上。由此不再需要用于选挡杆的悬臂,这是因为选挡杆可以直接支撑在换挡轴上。轴承壳可以不用设计的非常坚固,这是因为不再需要承受凸出的构件的力(例如通过悬臂被导入的力)。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轴承壳构造成支承板。支承板(假如其仅用于固定到变速器壳体上)可以构造成二维的面式构件。于是再次降低了支承板的制造成本和其所需的结构空间,这是因为支承板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被实施为简单的板材冲压件。在本专利技术另一设计方案中,选挡杆直接支承在换挡轴上。为此,选挡杆例如与换挡轴直接滑动接触。备选的是,在选挡杆与换挡轴之间布置有滚动轴承用于减少摩擦。在此,选挡杆和/或换挡轴可以形成用于滚动体的滚道,以避免附加的内部套管或外部套筒作为其他轴承构件。这种结构特别简单并且由很少的构件构成。代替选挡杆的直接的支承,连结也可以通过与轴承壳分开构造的、布置在换挡轴上的中间构件来进行。例如换挡杆可以通过套筒部段与换挡轴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选挡杆可以支承在套筒部段的外表面上。选挡杆的运动优选在垂直于换挡轴的平面内进行。因此换挡单元可以特别短地构造。虽然由此换挡单元并没有需要更小的质量,但是与变速箱一起整体上却更紧凑地构建,这是因为在径向上由于通过转动力矩预定的变速箱最小直径通常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为了将选挡杆在垂直于换挡轴的平面内的运动转化为行程,设置如下,即,一方面选挡杆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轴承壳或其他固定构件的一部分彼此形成斜的平面。沿周向施加到选挡杆上的力通过对其的强制引导至少部分转化为轴向行程。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两个斜面彼此滑动。螺旋状构造的斜面应当具有相同斜度,虽然这不是必需的。螺旋斜度可以是恒定的;备选地可以设置,螺旋斜度单调增加。最小化多个斜面对并且均衡引入的负荷。在实施方式中,轴承壳和选挡杆由厚度大致恒定的材料构成。为此,至少仅以冷成型技术加工而成且进而特别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部分可以由板材构成。换挡杆和选挡杆可以以力锁合(kraftschliissig)、材料锁合(stoffschliissig)或形状锁合(formschliissig)的方式与换挡轴连接。在变型方案中,换挡轴具有齿部,至少其中一个杆通过该齿部形状锁合地布置在换挡轴上。为了减少摩擦,至少其中一个产生轴向行程的构件设有滚动体。滚动体可以构造成简单的实心柱体或空心柱体。优选使用滚子体例如球体。代替仅布置一个滚子体,也可以在要沿轴向移动的构件之间布置多个滚子体。它们优选通过导向元件相互保持。导向元件例如可以是保持架、槽或螺杆并且形成螺杆传动装置、滚珠丝杠传动装置或其他更复杂的支承装置的一部分。为了减小倾斜力矩设置,换挡单元设有多个滚动体,它们分别构成独立的强制引导件。为了均衡负荷,它们尽量彼此以相同的角度相间隔,也就是说,在两个滚动体情况下以180°相间隔,在三个滚动体情况下以120°相间隔。在本专利技术另一设计方案中,换挡杆同样布置在换挡轴上。换挡杆优选可在平行于选挡平面布置的换挡平面中运动。适宜地,如下这样布置选挡杆和换挡杆,即,选挡杆和换挡杆在它们沿周向枢转的运动区域不相互重叠。这可以实现操作元件的简单的轴向连结。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别短地构建的变型方案中,换挡杆形成轴向限定部,选挡杆可以支承在该轴向限定部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a示出具有换挡轴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换挡单元的俯视图;图1b以纵剖图示出根据图1a的以90°转动的换挡单元的一部分;图1c示出根据图1b的换挡单元的立体倾斜视图;图1d以部分剖开的图示示出根据图1c的换挡单元;图2a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换挡单元的纵剖图;图2b示出根据图2a的换挡单元的立体倾斜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换挡单元的纵剖图,其中,滚动元件布置在轴承壳上;图4a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换挡单元的纵剖图;以及图4b以与根据图4a的换挡单元相同的尺寸示出根据图1a的换挡单元的纵剖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a至Id示出作为换挡罩的换挡单元1,其具有换挡轴2,该换挡轴2关于轴承壳3可沿轴向移动并且可沿周向扭转。在换挡轴2上,多个以止动轮廓15和换挡拨指16形式的换挡元件固定地布置在套筒17上,从而换挡轴2的枢转或移动导致换挡元件15、16、17的相应枢转或移动。换挡轴2可以借助可沿换挡轴2周向操作的选挡杆5沿轴向移动,并且可以借助与换挡轴2固定连接的换挡杆6沿周向扭转。由铝构成的轴承壳3在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韦·施瓦茨斯特凡·格罗特瓦尔德马·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