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3728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外壳(10),其具有点火装置,以及容纳在外壳中的气体发生剂(35、41);以及杯状容器(20),其在周壁(27c)具有火焰传递孔(23),所述杯状容器设置在外壳的筒状点火器固定部(50)上以形成容纳点火装置的点火装置室(24),所述杯状容器具有从周壁部沿径向向内突出的多个突出部(25),筒状点火器固定部在外表面具有凹部(53),所述突出部的至少远端部与所述凹部的内壁面邻接抵靠,从而阻止杯状容器的轴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外壳(10),其具有点火装置,以及容纳在外壳中的气体发生剂(35、41);以及杯状容器(20),其在周壁(27c)具有火焰传递孔(23),所述杯状容器设置在外壳的筒状点火器固定部(50)上以形成容纳点火装置的点火装置室(24),所述杯状容器具有从周壁部沿径向向内突出的多个突出部(25),筒状点火器固定部在外表面具有凹部(53),所述突出部的至少远端部与所述凹部的内壁面邻接抵靠,从而阻止杯状容器的轴向移动。【专利说明】用于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约束装置例如气囊装置中使用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在气囊装置用气体发生器中,就使用气体发生剂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发生器而言,当形成容纳点火器与传火剂的点火装置室时,或当将燃烧室划分为两个室时,通常使用筒状容器或杯状容器。所述筒状容器或杯状容器固定在气体发生器的外壳内部。
技术介绍
JP-A N0.2006-076849的权利要求6提及用于车辆乘员保护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使用了气体发生剂组合物。在JP-A N0.2006-076849的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在由上盖6与下盖10形成的外壳内部,设置了填充有气体发生剂4的燃烧室8。将点火器2安装至下盖10的中央部。点火器2被填充有传火剂3的有底的内筒状体13覆盖。就有底的内筒状体13而言,其通过将形成在下盖10的环形突起部(点火装置保持部)向内侧弯曲(也就是说,卷边)而固定至内筒状体13的开口侧的凸缘部。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包括:外壳,其具有气体排放口,并且由封闭壳体与扩散器壳体形成;点火装置,其包括点火器,以及容纳在外壳中的气体发生剂;以及杯状容器,其具有在其周壁部中的火焰传递孔,并且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封闭壳体上,以形成点火装置室,点火装置室容纳点火装置,并且点火器被固定至设置在封闭壳体中的筒状点火器固定部,杯状容器具有从其周壁部沿径向向内突出的多个突出部,筒状点火器固定部在外表面上具有凹部,至少杯状容器的突出部的远端部邻接抵靠筒状点火器固定部的凹部的内壁面,以阻止杯状容器的轴向移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通过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以及仅通过示例给出的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图2为图1中所示结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图3在(a)与(b)中示例了图1中所示结构中使用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的透视图。图4在(a)与(b)中示例了不同于图1中所示结构中使用的杯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的透视图。图5在(a)与(b)中示例了不同于图1中所示结构中使用的杯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的透视图。图6在(a)与(b)中示例了不同于图1中所示结构中使用的杯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的透视图。图7在(a)与(b)中示例了不同于图1中所示结构中使用的杯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的透视图。图8在(a)与(b)中示例了不同于图1中所示结构中使用的杯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的透视图。图8在(b)中为图8的(a)中所示结构的平面视图。图9在(a)与(b)中示例了不同于图1中所示结构中使用的杯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的透视图,并且图9在(b)中为图9的(a)中所示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0在(a)与(b)中示例了不同于图1中所示结构中使用的杯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的透视图。图11在(a)与(d)中示例了图1中所示结构中使用的点火器固定部中的凹部的不同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2为不同于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结构的局部截面图。图14为不同于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图15在(a)中为不同于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图15在(b)中为局部横截面图。专利技术详述为了形成JP-A N0.2006-076849中的在下盖10处形成的环形突起部(点火装置保持部),需要对下盖围绕圆周方向实施切割加工,增加工作量,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一步,当作动气体发生器时,产生于内筒状体13内部的压力推压内筒状体向上。因此,当采用使用上述卷边结构的固定方法时,卷曲部分的厚度应当增加,从而抵抗上述压力。对于汽车部件,即使I克重量的减少也很重要,从减少重量的观点来看,使用JP-AN0.2006-076849中描述的卷边结构的固定方法具有改进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使得加工与处理的成本降低,使形成点火装置室的杯状容器的安装与固定容易简单,并且使得降低重量成为可能。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点火装置室的杯状容器安装至设置在封闭壳体中的筒状点火器固定部,从而阻止杯状容器的轴向移动。进一步,杯状容器与筒状点火器固定部如下安装,以使得从杯状容器的周壁部沿径向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的远端部邻接抵靠在筒状点火器固定部的凹部。通过这样的突出部与凹部的组合,当作动杯状容器中(点火装置室中)的点火器,对杯状容器施加沿轴向的压力时,所述突出部的远端部挤压所述凹部的内壁面,从而阻止杯状容器沿轴向移动。为了产生这种移动阻止作用,优选地,凹部的内壁面具有与突出部的远端部邻接抵靠的角部、表面部、缘部、或其组合。突出部的数量为多个,优选2至10个,更优选4至8,并且突出部优选地等距地沿周向设置。所述凹部可以以连续方式沿点火器固定部的周向形成环形,或可以在对应于突出部的位置形成数量等于突出部的数量的多个凹部。从减少重量的观点来看,优选地,杯状容器的突出部与杯状容器一体形成,但本专利技术也不排除下述结构:通过焊接等将用作突出部的另外的元件固定结合至杯状容器而形成的。点火器固定部的凹部可以通过加压加工或切割加工而形成。例如,在形成六个左右凹部的情况中,可以通过加压加工而形成,因此,加工作业很简单。为了增强阻止杯状容器轴向移动的作用,优选地,点火器固定部的凹部的深度等于或大于与之邻接抵靠的突出部的远端部厚度。形成点火装置室的杯状容器不仅可以是通过将底面(或顶面)与周面一体化而形成的,而且也可以是通过筒状部与封闭其一端侧开口的盖的组合而形成的。形成于杯状容器的周壁部中的火焰传递孔用于排放由点火装置产生的火焰与高温气体,并且可以采用密封带等从外侧或内侧封闭。点火装置是已知的那些,并且可以使用电子点火器与传火剂的组合。使用突出部与凹部的组合的情况下,加工容易简单,并且与使用JP-AN0.2006-076849中公开的卷曲结构的情况中的部件重量相比较,部件重量能够得以降低。进一步,与JP-A N0.2006-076849中公开的卷边结构相比,因为将杯状容器固定至更坚固的点火器固定部,杯状容器难以因作动压力从点火器固定部脱离开。因此,杯状容器的内部容积得以保持一定,从而确保在其中填充的传火剂的稳定燃烧,并且防止其他部件的干涉。在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发生器中,杯状容器与筒状点火器固定部可以装配成使得杯状容器的内周面与正对所述内周面的点火器固定部的外周面相接触。在这种接触状态中,杯状容器与筒状点火器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实质上不用作火焰与高温气体的排放路径。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睦治山崎征幸浮田信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