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捡球机器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22456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6 05:37
智能捡球机器人系统,该系统由基于视觉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球机器人、无线通讯网络、上位机数据显示界面组成。智能捡球机器人由图像采集系统、避障系统、动力系统、捡球计数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组成,通过多系统的协调控制,使捡球、计数性能得到优化;该智能捡球机器人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视觉识别球体的功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智能捡球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基于视觉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球机器人(1)、无线通讯网络(2)、上位机数据显示界面(3)组成;基于视觉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球机器人(1)由图像采集系统、避障系统、动力系统、捡球计数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组成,智能捡球机器人(1)的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摄像头(1?42)、第八舵机(1?27)、舵机动力轴(1?43)、舵机支撑轴(1?44),其中:第八舵机(1?27)控制摄像头(1?42)分别在0度、45度、90度三个位置采集图像信息;避障系统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1?8)、第二红外传感器(1?21)、第三红外传感器(1?22)、第四红外传感器(1?9)、第五红外传感器(1?11)、第六红外传感器(1?18)、第七红外传感器(1?20)、第五舵机(1?10)、第六舵机(1?17)、第七舵机(1?19),其中:第一红外传感器(1?8)、第二红外传感器(1?21)、第三红外传感器(1?22)、第四红外传感器(1?9)为4个固定位置的传感器;第五舵机(1?10)控制第五红外传感器(1?11)、第六舵机(1?17)控制第六红外传感器(1?18)、第七舵机(1?19)控制第七红外传感器(1?20)组成3组能成角度摆动的、检测前方、左方和右方的障碍物的传感器;动力系统包括第一舵机(1?25)、第二舵机(1?30)、第三舵机(1?29)、第四舵机(1?26)、第一全向轮(1?15)、第二全向轮(1?23)、第三全向轮(1?24)、第四全向轮(1?16),其中:第一舵机(1?25)控制第一全向轮(1?15)、第二舵机(1?30)控制第二全向轮(1?23)、第三舵机(1?29)控制第三全向轮(1?24)、第四舵机(1?26)控制第四全向轮(1?16)组成4组动力装置;第一全向轮(1?15)、第二全向轮(1?23)、第三全向轮(1?24)、第四全向轮(1?16)与智能捡球机器人(1)的对称面的夹角均为60度;捡球计数系统包括第一护球板(1?39)、第二护球板(1?40)、捡球叶轮(1?13)、第九舵机(1?28)、挡球板(1?12)、阻球板(1?4)、红外计数传感器(1?5)、储球盒(1?7),其中:第一护球板(1?39)与第二护球板(1?40)保证球体(1?14)顺利进入捡球机构;第九舵机(1?28)、捡球叶轮(1?13)、挡球板(1?12)组成捡球计数系统的捡球机构,第九舵机(1?28)控制捡球叶轮(1?13)将球体(1?14)捡起;红外计数传感器(1?5)、阻球板(1?4)组成捡球计数系统的计数机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动作控制中心(1?1)、计数控制中心(1?2);动作控制中心(1?1)由第一电源模块(1?54)、第一MCU(1?48)、RS232(1?59)、第三MCU(1?49)、NOR?FLASH?16M(1?55)、NADN?FLASH?128M(1?56)、SDRAM?16M(1?57)组成;计数控制中心(1?2)由第二电源模块(1?51)、第二MCU(1?50)组成;动作控制中心(1?1)处理来自第一红外传感器(1?8)、第二红外传感器(1?21)、第三红外传感器(1?22)、第四红外传感器(1?9)、第五红外传感器(1?11)、第六红外传感器(1?18)、第七红外传感器(1?20)探测到的障碍物信息和摄像头(1?42)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并控制第一舵机(1?25)、第二舵机(1?30)、第三舵机(1?29)、第四舵机(1?26)、第五舵机(1?10)、第六舵机(1?17)、第七舵机(1?19)、第八舵机(1?27)、第九舵机(1?28)协调动作,避障和智能捡球;计数控制中心(1?2)处理来自红外计数传感器(1?5)采集的球体数量信息,将实时数据显示到液晶显示器(1?6),并经过无线通讯网络(3)将实时数据同步传送至上位机显示界面(2),实时监控球体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飞曹洁贵向泉吴迪王进花金保召耿振节牛丽波叶源潮李玉琴张玲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