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机器人腰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3406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腰关节,其特征是:在第一运动支链(2)中,第一伺服电机(9)安装在基座(1)上,曲柄(6)的一端固连在第一伺服电机(9)的转动轴上,曲柄(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球铰(7)与定长杆(8)的一端相连,定长杆(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10)与运动平台(3)相连;第二运动支链(5)中,第二伺服电机(15)安装在基座(1)上,主动曲杆(14)的一端固连在第二伺服电机(15)的转动轴上,主动曲杆(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铰链(13)与从动曲杆(12)的一端相连,从动曲杆(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铰链(11)与运动平台(3)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俯仰角度大、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和惯性小等特点,可模拟人类腰部的三维转动运动,特别适合作人形机器人的腰关节和髋关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形机器人的腰关节。
技术介绍
人形机器人系统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重视。其中,人形机器人腰关节是人形机器人设计中的难点之一。目前,人形机器人腰关节主要采用串联机构和并联机构,其中,串联结构存在结构复杂、惯性大等不足之处,如日本的ETI(Ministry of Economy,Trade andIndustry)研制的HRP系列拟人机器人的腰关节和黄国明提出的腹腰运动机构等;而并联腰关节机构具有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惯性小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如赵铁军提出的并联差动腰关节等,但是,该并联差动腰关节只能实现俯仰和侧倾运动,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的腰部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腰关节,该机器人腰关节能够完全模拟人类的腰部运动,具有俯仰角度大、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座和运动平台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相连,这三条运动支链分别是第一运动支链和两条结构相同的第二运动支链。其中,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基座上,曲柄的一端固连在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动轴上,曲柄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球铰与定长杆的一端相连,定长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与运动平台相连。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基座上,主动曲杆的一端固连在第二伺服电机的转动轴上,主动曲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铰链与从动曲杆的一端相连,从动曲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铰链与运动平台相连。在第二运动支链中,连接主动曲杆和从动曲杆的第一转动副铰链的转轴轴线、连接从动曲杆和运动平台的第二转动副铰链的转轴轴线及第二伺服电机的转动轴轴线在空间汇交与一点。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两个第二伺服电机分别驱动对应的曲柄和两个主动曲杆,可实现运动平台的三维转动,可模拟人类腰部的三维转动运动。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并联结构布局,具有俯仰角度大,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腰关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机器人腰关节的结构图; 图2是一种机器人腰关节运动支链的结构图。 在图1、图2中,1.基座,2.第一运动支链,3.运动平台,4、5.第二运动支链, 6.曲柄,7.第一球铰,8.定长杆,9.第一伺服电机,10.第二球铰,11.第二转动副铰链,12.从动曲杆,13.第一转动副铰链,14.动曲杆,15.第二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基座1和运动平台3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相连,这三条运动支链分别是第一运动支链2和两条结构相同的第二运动支链4和5。其中,第一运动支链2由第一伺服电机9、曲柄6和定长杆8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伺服电机9安装在基座1上,曲柄6的一端固连在第一伺服电机9的转动轴上,曲柄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球铰7与定长杆8的一端相连,定长杆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10与运动平台3相连。第二运动支链5由第二伺服电机15、主动曲杆14和从动曲杆12等部分组成。其中,第二伺服电机15安装在基座1上,主动曲杆14的一端固连在第二伺服电机15的转动轴上,主动曲杆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铰链13与从动曲杆12的一端相连,从动曲杆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铰链11与运动平台3相连。并且,第一转动副铰链13的转轴轴线、第二转动副铰链11的转轴轴线及第二伺服电机15的转动轴轴线在空间汇交与一点。通过第一伺服电机9和两个第二伺服电机15分别驱动对应的曲柄6和两个主动曲杆14,可实现运动平台3的三维转动,可模拟人类腰部的三维转动运动。该腰关节俯仰角度大,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惯性小,特别适合作为人形机器人的腰关节和髋关节。权利要求1.一种机器人腰关节,包括基座(1)、运动平台(3)和连接两者之间的三条运动支链,所述三条运动支链分别是第一运动支链(2)和两条结构相同的第二运动支链(4,5),其特征是在第一运动支链(2)中,第一伺服电机(9)安装在基座(1)上,曲柄(6)的一端固连在第一伺服电机(9)的转动轴上,曲柄(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球铰(7)与定长杆(8)的一端相连,定长杆(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10)与运动平台(3)相连;在第二运动支链(5)中,第二伺服电机(15)安装在基座(1)上,主动曲杆(14)的一端固连在第二伺服电机(15)的转动轴上,主动曲杆(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铰链(13)与从动曲杆(12)的一端相连,从动曲杆(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铰链(11)与运动平台(3)相连。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腰关节,其特征是在第一运动支链(2)中,第一伺服电机(9)安装在基座(1)上,曲柄(6)的一端固连在第一伺服电机(9)的转动轴上,曲柄(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球铰(7)与定长杆(8)的一端相连,定长杆(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10)与运动平台(3)相连;第二运动支链(5)中,第二伺服电机(15)安装在基座(1)上,主动曲杆(14)的一端固连在第二伺服电机(15)的转动轴上,主动曲杆(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铰链(13)与从动曲杆(12)的一端相连,从动曲杆(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铰链(11)与运动平台(3)相连。本专利技术具有俯仰角度大、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和惯性小等特点,可模拟人类腰部的三维转动运动,特别适合作人形机器人的腰关节和髋关节。文档编号B25J17/00GK101104270SQ20071006255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金振林, 峰 高, 李研彪 申请人:燕山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腰关节,包括基座(1)、运动平台(3)和连接两者之间的三条运动支链,所述三条运动支链分别是第一运动支链(2)和两条结构相同的第二运动支链(4,5),其特征是:在第一运动支链(2)中,第一伺服电机(9)安装在基座(1)上,曲柄(6)的一端固连在第一伺服电机(9)的转动轴上,曲柄(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球铰(7)与定长杆(8)的一端相连,定长杆(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10)与运动平台(3)相连;在第二运动支链(5)中,第二伺服电机(15)安装在基座(1)上,主动曲杆(14)的一端固连在第二伺服电机(15)的转动轴上,主动曲杆(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铰链(13)与从动曲杆(12)的一端相连,从动曲杆(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铰链(11)与运动平台(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振林高峰李研彪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